蚌报融媒体记者 顾楷 实习生 王宇欣 文/图
去年2月,市招商和对外合作中心重点项目科内,正在梳理全市重点项目材料的李雪梅接到了一个咨询电话。电话那头,对方操着外地口音,向她询问蚌埠市招商优惠政策,李雪梅敏锐察觉到对方可能有在蚌埠投资意向,于是及时跟进,开启了自己招商生涯的首个“开门红”。
此后一年多的时间,李雪梅又陆续招引了芯速联光电年产60万只400G光通信模块研发生产项目等6个项目,总投资达50亿元左右。
从一个招商“门外汉”,到招商引资的“行家里手”,李雪梅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如今,作为市招商和对外合作中心对外合作科科长,李雪梅的主要任务就是招大引强。谈及有什么招商秘诀,她给出了“真诚、专业、热情”三大绝招。
秘诀一:真诚
坚持不懈 23天实现“闪电签约”
今年年初落户蚌埠的宁波芯速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年产60万只400G光通信模块研发生产项目,是甬蚌合作后我市首个“双招双引”落地项目。这一项目从初次见面到签约,仅用了23天。“蚌埠的办事效率高、行动力强,而且真诚地考虑我们的诉求,让我们觉得落户在这里会很安心。”谈到项目的招引和落地,企业在蚌埠项目负责人杨明忍不住为蚌埠点赞。
李雪梅全程参与了这一项目的招引。去年5月,李雪梅和龙子湖区根据摸排到的线索赴宁波招商,在三天内马不停蹄“扫楼式”拜访了十几家企业,直到第四天大家已经筋疲力尽时,正准备寻找场地、扩大产能的宁波芯速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让大家眼前一亮。
在芯速联光电年产60万只400G光通信模块研发生产项目,李雪梅向企业工作人员了解发展需求。
李雪梅和龙子湖区迅速行动起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签约前期工作。在她看来,这次“闪电签约”的背后,是开诚布公地介绍政策,是高质高效地频繁对接,是尽其所能地满足需求,归根结底就是“真诚”二字。
“企业是拿着身家性命来一个陌生的地方投资的,我们必须把企业家当成朋友,真心实意为他们考虑。”李雪梅说,自己和同事始终站在企业角度充分考虑项目落地的可行性,积极为企业推介产业对路的园区,让企业在蚌埠能真正得到发展。
秘诀二:专业
嗅觉敏锐 一个电话引来15亿元大项目
“如果那一天我不熟悉蚌埠的招商政策,如果我不知道应该怎样对接企业需求,可能会错过人生的第一个招商项目。”在回顾丽岛新能源电池集流体材料项目的招引过程时,李雪梅一连用了好几个“如果”。直到项目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真真切切地展现在面前,大家才意识到,招商的敏感性和专业性是多么重要,它让“如果”全部变成了“必然”。
2020年,李雪梅进入市招商和对外合作中心工作,一开始从事与文字材料有关的工作。但在梳理材料的过程中,李雪梅注意学习招商政策和招商知识,在日常工作中注意观察如何有效对接客商需求。因此在丽岛新能源电话咨询政策时,她不仅能够详细介绍蚌埠市的普惠政策,还能够列举帝晶光电、比亚迪等项目来蚌的成功案例,让企业把目光锁定在了蚌埠。
在随后的接触中,李雪梅了解到企业对熟地有着迫切需求,于是积极摸排各县区土地情况,并整理近三年我市相关项目落户享受的优惠政策发给对方参考借鉴,最终把项目推介给五河县。一系列专业操作让企业倍感满意,签约金额也从一开始的5亿元敲定为最后的15亿元。
如今,李雪梅仍然会见缝插针学习产业知识和招商政策,每次拜访企业前都要做大量功课,这些专业储备让她在招商路上信心十足。
秘诀三:热情
全程服务 交了一群朋友引来一批项目
7月14日上午,当记者见到李雪梅时,她正在福瑞士电池科技蚌埠产业园项目合作协议签约现场忙前忙后,热情地为企业家们服务。“项目基金公司和项目董事长都分别又给我介绍了一个项目,下个星期就要来蚌埠考察。”言语中,李雪梅透露着喜悦和激动。
这不是第一次招引企业为李雪梅推介项目。在丽岛新能源电池集流体材料项目不远处,常州中英科技精密电子、汽车、新能源材料项目就是被丽岛引荐而来。这些项目之所以愿意把更多项目介绍给李雪梅,与她的热情密不可分。
“我觉得招商不单单只是招引一个项目落地这么简单,而是在招引项目的过程中,我交到了一群朋友,这些朋友出于对我的满意和肯定,会为我介绍他们的朋友来蚌埠投资,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招引一个项目、招引一批企业。”李雪梅说。
在采访过程中,李雪梅的手机一直有企业家发来的消息,有的是询问政策,有的是遇到困难和问题需要她协调帮助,有的就是单纯地打招呼、聊聊天。“只要企业有需求,可以随时随地找我,我会第一时间回应。”李雪梅说,企业家们身处异地,自己唯有用热情服务来让他们感到温暖和安全,才能够让企业家放心在蚌埠投资兴业。
“无功就是过”,在作为2022年度招商引资记功嘉奖人员受到表彰的那天,市领导的一句话,让李雪梅印象深刻。她告诉记者,这次受到嘉奖,对自己来说不仅是激励,更是压力,自己必须比之前做得更好、招引更多、更加专业才能不辜负组织信任。作为招商人员,自己将继续在招商一线不懈奋斗,努力招引更多优质项目来到蚌埠,为蚌埠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