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报融媒体记者 周芳林 实习生 吴海旭 文/图
“别急着走,过来给您量个血压。”诊疗室内,胡孔武连忙叫住吊水结束准备离去的老人,麻利地拿出血压计,为其测量血压,结束后又叮咛几句注意事项,才肯放人离去。“胡医生一直都是这样,热心肠。”老人感动地说道。
这样的一幕发生在蚌埠市兴光社区卫生站。诊疗室内的医生胡孔武今年57岁,曾经他是保家卫国的战士;脱下军装后,他仍奋战在救死扶伤的战场上。二十多年来,他不忘军人本色,继续发扬部队的优良作风,以一个军人的模范行为彰显医德,获得了病人和同行的广泛赞誉。
扎根基层成社区居民“医”靠
医学技术日新月异,需要不断地学习。胡孔武深刻明白这一点,退伍后,他不断进修、学习,致力于提升自己的医术。1999年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2020年,他拿到了全科医生证。
“救人如救火,情意重如山。”“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在兴光社区卫生站一面不起眼的墙上,挂满了群众赠送的锦旗。
“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这是胡孔武一直以来坚守的理念,在不断提升医术的同时,他以一颗仁心对待每一位患者,渐渐地,胡孔武便成了这一片社区居民的“医”靠。
胡孔武正在为居民检查身体。
“我从小就在这里看(病),普通感冒,胡医生看过,有时候不用吃药,有时候几粒药就能见效。”前来看病的杨女士说。
在兴光社区卫生站,胡孔武每天要接待几十位病人。大部分的病人,胡医生都能叫得上名字,多是信任他的街坊邻居。
仁心仁术做群众身边的“120”
凭着精湛的医术,上门找胡孔武看病的患者也很多,他们都知道兴光社区卫生站有位“好”医生。
7月25日,市民张云安因基础病影响,身体不舒服,在家人的陪伴下驱车来到兴光社区卫生站。他说:“20多年了,我信胡医生!如今,孙子、孙女有点头痛脑热,我也带他们来找胡医生。”
一年中除了春节,胡孔武大多时间都是在卫生站忙碌着,是对工作的尽职尽责,更是放不下信赖他的病患,社区“120”随时待命。
兴光社区一位老人在医院做完腰部手术后,联系胡医生上门帮助换药。胡孔武顶着烈日,提着药箱连续6天上门为其换药,不收取上门费;社区居民凌晨打来电话,小孩关节脱位,在家痛得哇哇大哭。胡医生赶紧出门,深夜为孩子接骨。当家长要付费时,他说,几秒钟的事,一拧就好了,不收钱。
今年春节,胡孔武和家人外出旅游,突然接到社区居民的电话,小孩突发高烧,正在送往医院的路上,但小孩体质弱,父亲对于小孩病史说不清,想到小孩从小在胡医生这里看病,对他的情况比较熟悉,所以立即打电话求助胡孔武。胡孔武了解后,叮嘱这位父亲“小孩对退烧针过敏”。
每一面锦旗都有一个故事
“救人如救火,情意重如山”“医术精湛品德优,服务热忱如亲人”……墙壁上一面面的锦旗都载满了信任,写满了对胡医生和兴光社区卫生站的感激,也诉说着一件件救人于水火的故事。
“做我们全科医生的,在给老年人看病的时候,一定要全面综合地给患者检查,通过一些蛛丝马迹判断病人还有哪些潜在的风险”。曾有一位来兴光社区卫生站看牙的病人,胡医生看他很瘦就和他聊起天来,问他吃饭怎么样,患者说自己只吃面食,吃米饭会很难受。这样的回答当时就引起胡孔武的注意,所以在给他治疗的时候仔细地检查了他的食管,怀疑其食管有病变,便让他去医院做个相关检查,结果正如胡医生所料。“治疗及时,那名患者做完手术后,恢复得不错。”胡孔武欣慰地笑着说。
在新冠疫情期间,兴光社区卫生站成了临时核酸采样点,给社区及周围民众进行核酸采样。当时有一个人突发晕厥,胡医生隔着玻璃看见后,立即跑过去查看,发现其心脏骤停,胡医生抓住救治“黄金时间”,进行复苏除颤,将人从鬼门关拉了回来。这个人刚初愈,就拄着拐杖来到卫生站,送来了那面锦旗。“当时来的时候,我们也很感动。”胡孔武如是说。
每一位患者痊愈,胡孔武都由衷地高兴,有些经过长期精心治疗出院的病患,胡孔武都会发一条祝贺的信息。“每次看着这些出院的患者,我都感到特别欣慰。”胡孔武笑着说。
从军医到社区医生,不变的是治病救人的初心和担当。胡孔武说,在部队学习和锻炼,让自己受益终生,也让他牢牢地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一辈子的思想。今后,将继续发扬军人精神,带好团队,将自己的知识和医技,造福于人民健康的崇高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