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怀远荆山镇绿色发展惠民生

2019-11-16 10:05 蚌埠新闻网  

□蚌埠新闻网通讯员 吴高翔

深秋的荆山松涛似海、枫叶如火,宁静的淮河、涡河宛如缠绕在一起的丝带,宛转飘逸。“荆山为城、意在怀远”的历史印记从荆山北麓的半山腰,朝着淮河荆山峡谷和大禹会诸侯的圣地逶迤而出。据《怀远县志》记载,荆山镇是凤凰栖息的“宝山福地”,既有千里长淮为脉络,又有荆山和衔接山脉的龟山、横山等丘陵点缀,远古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及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所产生的碰撞,为促进城市“双提升”绘就了蓝图。

荆山河流纵横、水网交错、水字经济体系孕沙成珠;荆山山峦叠嶂、甘泉涌动,名山名泉声名鹊起;荆山历史文化厚重,现代文明相映生辉;荆山镇既有大城的繁荣便捷,又有小城的舒适安宁,选择荆山镇老城安居乐业,已成为一种生活时尚。近年来,该镇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作为振兴地方经济的抓手,立足区位优势,深入开展“保山、护林、治水、净空”四大工程,破解了一批过去“想办未办”的生态文明建设的难事难题。坚持生态立镇,紧紧围绕“山城融合、旅游升级、绿色发展、实干兴镇”发展方略,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推进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发展,呈现出污染持续下降、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经济较好较快增长的良性发展态势,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和谐统一的良好成效。

以荆山生态石榴产业园为依托,把石榴产业列入经济发展规划,注册了“白花玉石籽”、“红玛瑙”品牌商标,缔造出山清、水秀、林密、鸟语花香的生态景观。目前,该镇石榴产业园种植面积超过12000亩。荆山、茨淮新河大堤、石羊坝等石榴产业园还成为观光、休闲的“天然氧吧”。镇有关部门还按照绿色、生态的要求,推广“家庭式冷藏室设计与贮藏技术”,年保鲜石榴200万公斤以上,可有效增加产值1000多万元。依靠河流水网,做足水文章,大力发展精品特色农业,促进了镇域经济绿色转型发展,以淮水、涡河、芡河、茨淮新河4条河流滋润的石榴、糯稻、西瓜、蔬菜为主业,着力发展草莓、大葱、葡萄、晚秋黄梨等精品农业,让天兆石榴、柳沟葡萄、支湖草莓、沈郢大葱、涡南西瓜、茨淮新河农业园等一大批现代农业品牌强势崛起,成为助推绿色发展的“强力引擎”。

此外,这个镇从“打赢蓝天保卫战到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做起,完成了经济结构由传统向现代转移,培育、培植了新的增长点,充分借助名山、名水、名泉的地域“名片效应”,赋予城市建设以各种相匹配、相关联、相契合的文化内涵,使之富含地方文化的元素,不断增强承载力、辐射力、竞争力和凝聚力。目前,全镇累计实现财政收入47735万元,占年初目标任务的71%,位居全县乡镇之首。

275

□蚌埠新闻网通讯员 吴高翔

深秋的荆山松涛似海、枫叶如火,宁静的淮河、涡河宛如缠绕在一起的丝带,宛转飘逸。“荆山为城、意在怀远”的历史印记从荆山北麓的半山腰,朝着淮河荆山峡谷和大禹会诸侯的圣地逶迤而出。据《怀远县志》记载,荆山镇是凤凰栖息的“宝山福地”,既有千里长淮为脉络,又有荆山和衔接山脉的龟山、横山等丘陵点缀,远古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及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所产生的碰撞,为促进城市“双提升”绘就了蓝图。

荆山河流纵横、水网交错、水字经济体系孕沙成珠;荆山山峦叠嶂、甘泉涌动,名山名泉声名鹊起;荆山历史文化厚重,现代文明相映生辉;荆山镇既有大城的繁荣便捷,又有小城的舒适安宁,选择荆山镇老城安居乐业,已成为一种生活时尚。近年来,该镇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作为振兴地方经济的抓手,立足区位优势,深入开展“保山、护林、治水、净空”四大工程,破解了一批过去“想办未办”的生态文明建设的难事难题。坚持生态立镇,紧紧围绕“山城融合、旅游升级、绿色发展、实干兴镇”发展方略,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推进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发展,呈现出污染持续下降、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经济较好较快增长的良性发展态势,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和谐统一的良好成效。

以荆山生态石榴产业园为依托,把石榴产业列入经济发展规划,注册了“白花玉石籽”、“红玛瑙”品牌商标,缔造出山清、水秀、林密、鸟语花香的生态景观。目前,该镇石榴产业园种植面积超过12000亩。荆山、茨淮新河大堤、石羊坝等石榴产业园还成为观光、休闲的“天然氧吧”。镇有关部门还按照绿色、生态的要求,推广“家庭式冷藏室设计与贮藏技术”,年保鲜石榴200万公斤以上,可有效增加产值1000多万元。依靠河流水网,做足水文章,大力发展精品特色农业,促进了镇域经济绿色转型发展,以淮水、涡河、芡河、茨淮新河4条河流滋润的石榴、糯稻、西瓜、蔬菜为主业,着力发展草莓、大葱、葡萄、晚秋黄梨等精品农业,让天兆石榴、柳沟葡萄、支湖草莓、沈郢大葱、涡南西瓜、茨淮新河农业园等一大批现代农业品牌强势崛起,成为助推绿色发展的“强力引擎”。

此外,这个镇从“打赢蓝天保卫战到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做起,完成了经济结构由传统向现代转移,培育、培植了新的增长点,充分借助名山、名水、名泉的地域“名片效应”,赋予城市建设以各种相匹配、相关联、相契合的文化内涵,使之富含地方文化的元素,不断增强承载力、辐射力、竞争力和凝聚力。目前,全镇累计实现财政收入47735万元,占年初目标任务的71%,位居全县乡镇之首。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