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涂山故事:周知县立告示碑

2023-08-22 08:51 李焕俭  

涂山禹王宫禹王大殿,镶嵌一块乾隆年间怀远知县周成章刊立的清廉庙会告示碑。说起这块石碑,还要从祭祀大禹说起。

自古以来,大禹同炎黄二帝一样,是华夏儿女遵奉和祭祀的祖先。祭禹之典,发端于夏王启,公元前2059年左右,大禹之子夏王启,开始祭祀会稽大禹陵,首创祭禹祀典之先例,是国家祭典的雏形。秦始皇统一六国,东巡会稽祭祀大禹之后,历代帝王,尊禹之风日盛。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奉尧舜禹为上古圣人。唐朝,祭祀大禹列入国家祀典。

涂山是“禹娶、禹会”和夏王朝的兴起之地。自古以来祭祀活动绵延不断。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过涂山,缅怀大禹治水功德,命立禹庙以镇涂山。有庙发展到祭祀大禹的涂山禹王庙会。唐宋时期,涂山庙会就已形成规模,祭祀大禹生日涂山庙会,登山朝禹者数以万计。明万历年以后,新增了农历三月二十八日,祭祀“大禹治水成功,万国诸侯会于涂山”的禹王庙会,登山朝禹者人流如织,禹王庙住持道士又喜又忧,喜的是朝禹者逐年增多,禹王庙香火旺盛;忧的是一些地痞无赖,屡屡编造谎言,借庙会之际,到禹王庙骗吃混喝,干扰了祭祀大禹庙会活动的开展。

涂山禹王宫,亦称禹王庙

乾隆五十六年春,周成章走马上任,刚担任怀远知县,就接到涂山禹王宫住持道士刘本锡的诉状。状告一些人打着公差的幌子,借庙会之机到禹王庙闹事,骂骂咧咧,摔摔掼掼,要道士酒肉侍候。周知县新来乍到,情况不明,不知如何处理为好。于是委托怀远县衙师爷,召集邑中乡贤名士刘烜、张本顺、韩廷杰、杨新兰、张占鳌、魏维烈、杨文镱、石绵庆、郝鸣皋、魏兆麟、吴廷樑一干人等,倾听众人意见。

这些乡贤,大多是邑中举人或致仕的官吏,可谓当地名望人物。乡贤杨新兰,其父杨廷瑶少年时拜方汗青太史为师,学习四书五经,满腹经纶,知识渊博,地方官累荐,未遇到提拔的机会。杨新兰传承父亲美德,发奋读书,乾隆五十四年江南乡试中举人(嘉庆六年朝廷大挑授山东长山县七品知县,嘉庆十五年升任五品东平州知州)。由此可见,周知县请来的都是邑中颇有声望社会贤达。

周知县看得起乡贤,乡贤们自然推心置腹,畅所欲言,给周知县出谋划策。大伙一致意见,请周知县以县衙名义刻石勒碑,出清廉庙会告示,以理服人,对赶庙会者进行说服教育。对屡教不改的地痞无赖,依法给予惩处。告示碑文稿由刘烜、杨新兰等集体撰写,以怀远县衙颁发刻碑,立于涂山禹王庙。

这块告示碑,石材为上等大青石,碑文为楷书,排列整齐,竣秀洒脱,便于阅读。碑额正中,阳刻正方形“怀远县印”。印章图案两侧镌“正”“堂”二字,表示为地方正印官——县令。“正堂”下面是告示正文。告示结尾落款:“怀远县知县周成章立”。周成章知县落款下方碑面刻有:“刘烜、张本顺、韩廷杰、杨新兰、张占鳌、魏维烈、杨文镱、石绵庆、郝鸣皋、魏兆麟、吴廷樑 仝(同)撰。礼房陈嘉言。住持道士刘本锡,徒魏全兴、侄韩全福。大清乾隆五十六年六月初一日吉旦。石工温义成刊。”

坐落禹王宫拜厅西墙的告示碑

告示碑正文如下(标点由作者李焕俭抄录时添加):

“禹帝御祭由来已久,始于万历四十四年,奉委盐院谢新设祭祀费开销钱粮。盐院念禹功浩大,万世永赖,遂发善心,买乡民孙嘉庆田两区施为庙地,每年交道士权租银十两七钱,除完国课一两五钱二分三厘,其余贮充六月六盐院设祭,登山以供茶水香火,并备不时香火至祭品等物外,有各行轮办道士,谨办素席二筵。迨后御祭转委县主道士,以随茶便饭,偶伺行人,非为旧例。乃有无耻之徒,诈称执役,或一人而冒无数事,或一事而冒充无数人,索酒为醉,勒食为饱,甚于掷壶掼碗,拥门斗骂。该道士于完粮之外,余租无几,何堪重累,且祭祀大典焉,岂容多人混乱。前邑令胡,曾经示禁,尚未永绝。本县莅任以来,肃清祭典,嗣后届期斋戒,该道士谨备素席,无庸办荤,永为定例。其闲杂人等,观瞻祀典,更不得藉称兴祭名目,勒索酒食。倘敢仍蹈前辙,许该道士即行扭禀以凭究处。除出示晓谕外,合并勒石,以垂永久。”

作者在测量告示碑

查阅清乾隆年之后刊印的嘉庆《怀远县志》,该碑文未收录县志,足见其珍贵。该碑发现,填补了古代涂山禹王庙会,缺少清廉祭祀史料的空白。它对研究大禹会诸侯的涂山禹王庙祭祀风俗,研究古代寺庙田赋税率,以及地方名人、禹王庙史及碑刻书法,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

(李焕俭/文图  编辑 徐怀明)



85

涂山禹王宫禹王大殿,镶嵌一块乾隆年间怀远知县周成章刊立的清廉庙会告示碑。说起这块石碑,还要从祭祀大禹说起。

自古以来,大禹同炎黄二帝一样,是华夏儿女遵奉和祭祀的祖先。祭禹之典,发端于夏王启,公元前2059年左右,大禹之子夏王启,开始祭祀会稽大禹陵,首创祭禹祀典之先例,是国家祭典的雏形。秦始皇统一六国,东巡会稽祭祀大禹之后,历代帝王,尊禹之风日盛。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奉尧舜禹为上古圣人。唐朝,祭祀大禹列入国家祀典。

涂山是“禹娶、禹会”和夏王朝的兴起之地。自古以来祭祀活动绵延不断。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过涂山,缅怀大禹治水功德,命立禹庙以镇涂山。有庙发展到祭祀大禹的涂山禹王庙会。唐宋时期,涂山庙会就已形成规模,祭祀大禹生日涂山庙会,登山朝禹者数以万计。明万历年以后,新增了农历三月二十八日,祭祀“大禹治水成功,万国诸侯会于涂山”的禹王庙会,登山朝禹者人流如织,禹王庙住持道士又喜又忧,喜的是朝禹者逐年增多,禹王庙香火旺盛;忧的是一些地痞无赖,屡屡编造谎言,借庙会之际,到禹王庙骗吃混喝,干扰了祭祀大禹庙会活动的开展。

涂山禹王宫,亦称禹王庙

乾隆五十六年春,周成章走马上任,刚担任怀远知县,就接到涂山禹王宫住持道士刘本锡的诉状。状告一些人打着公差的幌子,借庙会之机到禹王庙闹事,骂骂咧咧,摔摔掼掼,要道士酒肉侍候。周知县新来乍到,情况不明,不知如何处理为好。于是委托怀远县衙师爷,召集邑中乡贤名士刘烜、张本顺、韩廷杰、杨新兰、张占鳌、魏维烈、杨文镱、石绵庆、郝鸣皋、魏兆麟、吴廷樑一干人等,倾听众人意见。

这些乡贤,大多是邑中举人或致仕的官吏,可谓当地名望人物。乡贤杨新兰,其父杨廷瑶少年时拜方汗青太史为师,学习四书五经,满腹经纶,知识渊博,地方官累荐,未遇到提拔的机会。杨新兰传承父亲美德,发奋读书,乾隆五十四年江南乡试中举人(嘉庆六年朝廷大挑授山东长山县七品知县,嘉庆十五年升任五品东平州知州)。由此可见,周知县请来的都是邑中颇有声望社会贤达。

周知县看得起乡贤,乡贤们自然推心置腹,畅所欲言,给周知县出谋划策。大伙一致意见,请周知县以县衙名义刻石勒碑,出清廉庙会告示,以理服人,对赶庙会者进行说服教育。对屡教不改的地痞无赖,依法给予惩处。告示碑文稿由刘烜、杨新兰等集体撰写,以怀远县衙颁发刻碑,立于涂山禹王庙。

这块告示碑,石材为上等大青石,碑文为楷书,排列整齐,竣秀洒脱,便于阅读。碑额正中,阳刻正方形“怀远县印”。印章图案两侧镌“正”“堂”二字,表示为地方正印官——县令。“正堂”下面是告示正文。告示结尾落款:“怀远县知县周成章立”。周成章知县落款下方碑面刻有:“刘烜、张本顺、韩廷杰、杨新兰、张占鳌、魏维烈、杨文镱、石绵庆、郝鸣皋、魏兆麟、吴廷樑 仝(同)撰。礼房陈嘉言。住持道士刘本锡,徒魏全兴、侄韩全福。大清乾隆五十六年六月初一日吉旦。石工温义成刊。”

坐落禹王宫拜厅西墙的告示碑

告示碑正文如下(标点由作者李焕俭抄录时添加):

“禹帝御祭由来已久,始于万历四十四年,奉委盐院谢新设祭祀费开销钱粮。盐院念禹功浩大,万世永赖,遂发善心,买乡民孙嘉庆田两区施为庙地,每年交道士权租银十两七钱,除完国课一两五钱二分三厘,其余贮充六月六盐院设祭,登山以供茶水香火,并备不时香火至祭品等物外,有各行轮办道士,谨办素席二筵。迨后御祭转委县主道士,以随茶便饭,偶伺行人,非为旧例。乃有无耻之徒,诈称执役,或一人而冒无数事,或一事而冒充无数人,索酒为醉,勒食为饱,甚于掷壶掼碗,拥门斗骂。该道士于完粮之外,余租无几,何堪重累,且祭祀大典焉,岂容多人混乱。前邑令胡,曾经示禁,尚未永绝。本县莅任以来,肃清祭典,嗣后届期斋戒,该道士谨备素席,无庸办荤,永为定例。其闲杂人等,观瞻祀典,更不得藉称兴祭名目,勒索酒食。倘敢仍蹈前辙,许该道士即行扭禀以凭究处。除出示晓谕外,合并勒石,以垂永久。”

作者在测量告示碑

查阅清乾隆年之后刊印的嘉庆《怀远县志》,该碑文未收录县志,足见其珍贵。该碑发现,填补了古代涂山禹王庙会,缺少清廉祭祀史料的空白。它对研究大禹会诸侯的涂山禹王庙祭祀风俗,研究古代寺庙田赋税率,以及地方名人、禹王庙史及碑刻书法,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

(李焕俭/文图  编辑 徐怀明)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