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大洪山,附近的居民感情是复杂的。因为靠山吃山,过去不少人曾靠着炸山卖石头过活;然而,多年的私开滥采也把大洪山变成了“癞痢头”,空气中常年弥漫着呛人的粉尘,居民甚至不敢把衣服晾在室外。如今,这样的景象彻底成了过去式——综合治理为大洪山疗伤,又为它披上了绿色的新装。
日前,记者再来到大洪山时,这里早变了个模样。不仅昔日无序开采留下的矿坑被填平,还种上了成片的树木。樱花、红枫、香樟,虽然不是春夏草木最繁盛的季节,但一眼望去仍觉生机勃勃,昔日的荒山犹如披上了崭新的绿装。“现在山也绿了,空气也好了。比我小时候的山还要绿。”在大洪山脚下住了几十年,王大爷认为,别说比几年前开采最疯狂的时候要好得多,就是跟自己童年记忆中“原生态”的大洪山相比,如今的山林也漂亮得多。“听说还要搞观光旅游,我们是举双手赞成啊!”
曾经一度,大洪山有证的、无证的开采户加起来有一两百户。挖掘机轰轰作响,粉尘漫天飞扬,沉默的大洪山千疮百孔。虽然腰包鼓了,但附近的环境也越来越差,老人孩子咳嗽不断,关紧窗户屋里仍然一层灰,哪怕大晴天也觉得眼前灰蒙蒙的。于是,大洪山在带来财富的同时,也成了污染的起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资源饭,不光不好吃,还是亏本生意。”禹会区代区长陈常林告诉记者,在2016年年底,大洪山206家非法采石塘口就被全部关闭。该区还拆除了违法建设的石料厂及其他违章建筑,同时进行除险、降坡、平整场地、覆土及植绿复绿等。几年来陆续投入资金2800万元,造林3000亩、种花550余亩、种草360亩,所栽种数以万计的树木成活率在95%以上,彻底治好了曾经的伤痛,恢复了大洪山的美丽。
为了长治久安,我市还在大洪山建立了巡山制度,并设立林长,按照“因地制宜、由易到难、集中连片、综合治理”的原则啃下了整治的硬骨头。每月、每周、每天督查,并设立卡口,通过智能监控24小时不间断巡查,防止私开滥采死灰复燃。
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植人心,禹会区靠的不仅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同步推进。在植绿复绿中,做到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花则花,常绿与落叶相结合、乔木与灌木相结合、观叶赏花与观果赏树相结合、生态公益林与高效经济林相结合。不光森林质量、林木蓄积量提高了,而且景观初具雏形,为观光旅游打下了基础。如今,禹会区打起了将大洪山建设成为该区乃至蚌埠市休闲旅游胜地的大算盘。“随着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引导周边群众开启新的致富路。那时候,环境保护成为一种自觉,私开滥采自然永久性终止。”陈常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