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五河县特困人员养护院内,护理人员正在与陈贝贝姐妹聊天,并查看两人身体情况。
开栏的话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我市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一招”,不断厚植发展新优势、培育发展新动能,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社会影响不断增强。本报今起开设“潮涌淮畔——聚焦全面深化改革系列报道”栏目,对深化改革进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深入报道,奏响改革最强音,汇聚加快建设“两个中心”的磅礴力量。
蚌埠新闻网讯(记者 张婷婷 文/图)近日,68岁的杜孝升老人在五河县特困人员养护院内,一边悠闲地晒着太阳,一边和室友拉着家常。“吃得好、住得舒心,还有医生和护士专门给俺瞧病,以前真是做梦都想不到能生活在这么好的环境里。”杜孝升感慨道。
2017年杜孝升突发脑梗,虽说人被抢救了过来,可落下了左侧偏瘫的后遗症。他在小圩镇敬老院成了“半失能特困人员”,由于缺乏专业的护理人员,他的身体情况每况愈下。
五河县民政局工作人员在对特困供养人员摸排梳理时发现了杜孝升的情况,随即将其转至五河县特困人员养护院。入院后,医护人员为其制订了最佳医疗方案,通过精心照料和综合训练,杜孝升左侧肢体机能逐渐恢复,现在可以扶着墙边的护栏,慢慢地行走。
为破解全县特困人员综合养护和医疗保障难题,近年来,五河县出台《贫困家庭失能人员集中供养救助试行办法》,建立特困人员养护院,采取财政兜底、五河县人民医院托管的方式,对五保户、贫困户失能、半失能人员进行专业性照护,实现医疗、护理、养老、康复、临终关怀、人文关怀深度融合。
杜孝升老人只是五河县推进公办养老机构转型升级过程中众多受益的特困人员之一。
24岁的陈贝贝和21岁的陈紫婷姐妹俩患有先天性疾病,生活不能自理,多年来一直靠爷爷抚养照顾。自从去年入住了五河县特困人员养护院,护工每天帮助她们锻炼肢体,教姐妹俩识字,姐姐陈贝贝还学会了简单的加减法。
养护院护士长衡雪芹告诉记者,根据特困人员健康和自理能力情况,养护院以加强日常护理和康复训练为主,通过设立门诊、医务室、全科医疗和老年康复室,配备5名专业医生和11名护士,确保医疗救治与护理康复无缝对接。
为提高集中救助的针对性和精准度,五河县对供养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对集中供养一年以上恢复自理能力的人员,建议进入分中心康复治疗或终止集中供养,提高集中救助的针对性和精准度。自去年7月正式运营以来,五河县特困人员养护院已收住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10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2人,定点医治特困人员400余人次。
“‘医养结合、集中供养’有别于单纯为供养人提供基本生活需求的传统供养服务方式,这是从综合供养服务需求着手,为供养人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护理服务。”五河县民政局副局长周礼介绍。
近年来,五河县结合现有公办养老基础设施条件、养老服务需求等因素,科学划分公办养老机构协作区域,打造以五河县特困人员养护院为中心,沱湖乡敬老院、头铺镇八岔敬老院为副中心的3个区域性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医养结合集中供养中心,并采取委托管理、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进行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公办养老机构转型升级,进一步解决特困群众的生活和健康难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