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折翅添翼”的夫妻档理发师 三十三年助人为乐不停歇

2023-10-11 20:09 蚌埠发布客户端  

蚌报融媒体记者 何沛

一把“爱心剪”,义务理发三十三年,撑起一片“爱心天”。在龙子湖区两站小区,时常可以看到这样两个身影,他们为卧床、残疾等行动不便的老人义务理发,从来不发一言。他们就是一对身有残疾的“夫妻档”理发师黄来义和王艳。多年来,他们为周边老人和残疾人义务理发超1万人次,仅是剃头刀就用坏了20多把,他们用平凡的举动带给孤寡老人、高龄老人、瘫痪病人、贫困户温暖。同时,他们还精心照顾同样残疾的邻居,赢得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2023年荣获“蚌埠好人”的称号。

爱心萌芽:同病相怜更相助

身残走上公益路

1963年出生的黄来义,少年时因遭遇地震,导致左腿高位截肢,评定为二级肢体残疾,换上假肢后,日常生活十分不便;妻子王艳比黄来义小三岁,曾因一场大病造成神经性损伤,常年佩戴助听器。夫妻俩是龙子湖区两站小区居民,虽然两人的人生十分坎坷,但他们依旧向上向善。

1989年的冬天,社区的吴大爷腿跌断了,基本无法行走,头发好久未曾打理。家人找了好几个理发师,但就单独为吴大爷一人理发,路也远,大家都不愿来。黄来义看在眼里,想到曾经的自己,他想为吴大爷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于是他开始自学理发,先用剪刀试着给家人剪,然后陆续购买工具,一次次地尝试,邻居们得知他的这份善心后,也纷纷主动配合他“练手”。黄来义理发手艺越来越娴熟后,便主动揽下帮吴大爷打理头发的活。吴大爷每每提到此事,对黄来义总是满满的感激。

这件事让黄来义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虽身有残疾,但他依旧可以帮助他人。看到老人们舒服满意,黄来义比谁都开心,王艳看着丈夫露出了许久不曾出现的笑容,被深深地感染,也加入了自学理发的行列。

1990年,二人开起了一家小理发店。一把剪刀、一个推子、一块围布、一面镜子……夫妻俩用娴熟的手艺和热情周到的服务,让顾客们感受到了温暖和关怀。

结缘义剪:“岁月理发师”

用坚守传递爱心

有了帮助他人的能力后,黄来义突然意识到:“现在我开了店也有时间,何不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多去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呢?”自此,黄来义夫妻俩开启了爱心义剪之路。

两站社区3号楼老邻居魏成林身患胃癌多年,久病卧床,最后已经瘦骨嶙峋,一直是黄来义夫妻俩理发。不仅如此,他们每月按时上门为老人理发,帮忙做做家务。在老人生命的最后关头,黄来义来到他的病床前,为他洗发理发,修剪指甲,对待老人像对待亲人一样。魏成林脸上带着安详,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站。“临终前,老人拉着我的手说,来义,你是我的亲儿子,有你陪着,我没有白来这世上跑一遭!”老人的话对黄来义触动很大,也坚定了他继续将义务理发这件事进行下去的决心。

“理发”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件小事,但对于那些行动不便、生活难以自理的老人,则是一件足以让平淡生活焕发生机的大事。两站社区4号楼周师傅多年前因一起车祸导致瘫痪。为理发一事,家人曾多次请人上门服务,但常常因为“顾客”横躺着理发不方便而遭到理发师婉拒。黄来义听说后,当即表示愿意为其免费理发。初次上门,黄来义为周师傅移床、翻身,花了比“照顾”常人多好几倍的时间帮他理好了头发。之后的十几年,黄来义每月上门为周师傅理发,也得到了周师傅的满意称赞。

其实为老人理发是“苦差事”。一些老人行动不便,轮椅或病床是他们全部的生活空间,因此,黄来义和王艳夫妻为他们理发时,总要拿出“十八般武艺”,或单膝跪地或马步半蹲。半小时下来,自己的脚麻了,有时也抽筋,可仍乐在其中。“我们这个年龄做不了什么了不起的事,只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是夫妻俩常挂在嘴边的话。

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夫妻俩风雨无阻,按时上门为需要的居民义剪。每逢社区组织的义剪活动,也一定会有他们的身影。粗略算来,他们已经义务理发1万多人次。

聚光成束:三十余载汇聚

“爱心传帮带”

春风化雨润人心,一枝一叶总关情。王艳看到邻居小张四处求职却因聋哑缺陷无人愿意接纳而闷闷不乐,她心有不忍想收小张为徒,传授理发手艺,帮助他自立自强。

可是,王艳教学的过程并不顺利。小张听不见、也不能说,两人完全无法交流,教学几乎没法进行。为了克服交流难题,王艳不厌其烦地用纸笔沟通,有时一个动作要重复讲解比画几十次、上百次。

功夫不负有心人,小张终于可以开剪了。

从此以后,黄来义夫妇开始陆续收徒,手把手为10多个智障或肢体残疾的孩子无私传授理发技术,教会他们要比正常人更加坚韧不拔地刻苦学习。这些跟随黄来义夫妇学艺的徒弟中,有3位已经自己开店做生意了。谈及这样做的原因,黄来义说,“看着这些孩子觉得不忍心,就想着让他们学到一点能够养家糊口的手艺,能有尊严地生活。”

现在,黄来义夫妇的儿子、社区的工作人员、10多名学艺的徒弟都成了志愿者,加入到义务理发的队伍中。“加入的人多了,能帮助的人就更多,经常是辖区老人排队等着理发。”王艳说,我始终觉得自己所做的就是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献出的是我的一点爱心。我要一直把自己这微不足道的爱心,永远无私地奉献给那些需要我帮助的人,这是我一生最大的心愿。

凡人善举如涓涓细流,汇聚成奋进的磅礴力量。三十三年不畏风雨,黄来义、王艳用平凡的举动带给孤寡老人、残疾人温暖,他们用点点滴滴的行动,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阐释着人间大爱无疆,续写新时代的道德文明新篇章。

81

蚌报融媒体记者 何沛

一把“爱心剪”,义务理发三十三年,撑起一片“爱心天”。在龙子湖区两站小区,时常可以看到这样两个身影,他们为卧床、残疾等行动不便的老人义务理发,从来不发一言。他们就是一对身有残疾的“夫妻档”理发师黄来义和王艳。多年来,他们为周边老人和残疾人义务理发超1万人次,仅是剃头刀就用坏了20多把,他们用平凡的举动带给孤寡老人、高龄老人、瘫痪病人、贫困户温暖。同时,他们还精心照顾同样残疾的邻居,赢得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2023年荣获“蚌埠好人”的称号。

爱心萌芽:同病相怜更相助

身残走上公益路

1963年出生的黄来义,少年时因遭遇地震,导致左腿高位截肢,评定为二级肢体残疾,换上假肢后,日常生活十分不便;妻子王艳比黄来义小三岁,曾因一场大病造成神经性损伤,常年佩戴助听器。夫妻俩是龙子湖区两站小区居民,虽然两人的人生十分坎坷,但他们依旧向上向善。

1989年的冬天,社区的吴大爷腿跌断了,基本无法行走,头发好久未曾打理。家人找了好几个理发师,但就单独为吴大爷一人理发,路也远,大家都不愿来。黄来义看在眼里,想到曾经的自己,他想为吴大爷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于是他开始自学理发,先用剪刀试着给家人剪,然后陆续购买工具,一次次地尝试,邻居们得知他的这份善心后,也纷纷主动配合他“练手”。黄来义理发手艺越来越娴熟后,便主动揽下帮吴大爷打理头发的活。吴大爷每每提到此事,对黄来义总是满满的感激。

这件事让黄来义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虽身有残疾,但他依旧可以帮助他人。看到老人们舒服满意,黄来义比谁都开心,王艳看着丈夫露出了许久不曾出现的笑容,被深深地感染,也加入了自学理发的行列。

1990年,二人开起了一家小理发店。一把剪刀、一个推子、一块围布、一面镜子……夫妻俩用娴熟的手艺和热情周到的服务,让顾客们感受到了温暖和关怀。

结缘义剪:“岁月理发师”

用坚守传递爱心

有了帮助他人的能力后,黄来义突然意识到:“现在我开了店也有时间,何不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多去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呢?”自此,黄来义夫妻俩开启了爱心义剪之路。

两站社区3号楼老邻居魏成林身患胃癌多年,久病卧床,最后已经瘦骨嶙峋,一直是黄来义夫妻俩理发。不仅如此,他们每月按时上门为老人理发,帮忙做做家务。在老人生命的最后关头,黄来义来到他的病床前,为他洗发理发,修剪指甲,对待老人像对待亲人一样。魏成林脸上带着安详,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站。“临终前,老人拉着我的手说,来义,你是我的亲儿子,有你陪着,我没有白来这世上跑一遭!”老人的话对黄来义触动很大,也坚定了他继续将义务理发这件事进行下去的决心。

“理发”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件小事,但对于那些行动不便、生活难以自理的老人,则是一件足以让平淡生活焕发生机的大事。两站社区4号楼周师傅多年前因一起车祸导致瘫痪。为理发一事,家人曾多次请人上门服务,但常常因为“顾客”横躺着理发不方便而遭到理发师婉拒。黄来义听说后,当即表示愿意为其免费理发。初次上门,黄来义为周师傅移床、翻身,花了比“照顾”常人多好几倍的时间帮他理好了头发。之后的十几年,黄来义每月上门为周师傅理发,也得到了周师傅的满意称赞。

其实为老人理发是“苦差事”。一些老人行动不便,轮椅或病床是他们全部的生活空间,因此,黄来义和王艳夫妻为他们理发时,总要拿出“十八般武艺”,或单膝跪地或马步半蹲。半小时下来,自己的脚麻了,有时也抽筋,可仍乐在其中。“我们这个年龄做不了什么了不起的事,只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是夫妻俩常挂在嘴边的话。

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夫妻俩风雨无阻,按时上门为需要的居民义剪。每逢社区组织的义剪活动,也一定会有他们的身影。粗略算来,他们已经义务理发1万多人次。

聚光成束:三十余载汇聚

“爱心传帮带”

春风化雨润人心,一枝一叶总关情。王艳看到邻居小张四处求职却因聋哑缺陷无人愿意接纳而闷闷不乐,她心有不忍想收小张为徒,传授理发手艺,帮助他自立自强。

可是,王艳教学的过程并不顺利。小张听不见、也不能说,两人完全无法交流,教学几乎没法进行。为了克服交流难题,王艳不厌其烦地用纸笔沟通,有时一个动作要重复讲解比画几十次、上百次。

功夫不负有心人,小张终于可以开剪了。

从此以后,黄来义夫妇开始陆续收徒,手把手为10多个智障或肢体残疾的孩子无私传授理发技术,教会他们要比正常人更加坚韧不拔地刻苦学习。这些跟随黄来义夫妇学艺的徒弟中,有3位已经自己开店做生意了。谈及这样做的原因,黄来义说,“看着这些孩子觉得不忍心,就想着让他们学到一点能够养家糊口的手艺,能有尊严地生活。”

现在,黄来义夫妇的儿子、社区的工作人员、10多名学艺的徒弟都成了志愿者,加入到义务理发的队伍中。“加入的人多了,能帮助的人就更多,经常是辖区老人排队等着理发。”王艳说,我始终觉得自己所做的就是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献出的是我的一点爱心。我要一直把自己这微不足道的爱心,永远无私地奉献给那些需要我帮助的人,这是我一生最大的心愿。

凡人善举如涓涓细流,汇聚成奋进的磅礴力量。三十三年不畏风雨,黄来义、王艳用平凡的举动带给孤寡老人、残疾人温暖,他们用点点滴滴的行动,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阐释着人间大爱无疆,续写新时代的道德文明新篇章。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