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紫砂壶,当数千姿百态的宜兴紫砂茗壶。除它的形态韵味诱人外,还与茶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再加上它的可塑性、透气性、温润性、保温性都十分的好,是沏茶品茗最理想工具,因此,被人们冠以“世界茶具堪称首”的美誉,受到古今中外文人雅士的深爱笃好。
时下的紫砂壶,不仅被越来越多的黎民百姓作为生活用品,而且也被一些藏家青睐,把它作为陶冶情操的一种文化活动。因此,一股用壶、爱壶、藏壶之风正在社会上悄然兴起。曾经从军从警十余年的杨凤武被这股“热风”吹得陶醉,成为一名紫砂壶新玩家,在当地颇有名气。
说起杨凤武与紫砂壶的结缘,其父辈收藏紫砂壶40余载,可以称得上是蚌埠陶土紫砂圈的资深玩家,老爷子的言传身教使他对紫砂壶情有独钟。早在1995年,杨凤武被家藏紫砂壶的奇特造型和寓意的魅力所打动,从用壶赏壶到爱壶藏壶,把玩紫砂壶亦有二十八年了,谈起紫砂壶的“前世今生”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满满,尤其回味他当年收藏第一把“蛙鸣荷香”紫砂壶情形时,格外地眉飞色舞。制壶人别具匠心,以荷为题,从壶体到嘴、把、盖、足,用荷花、藕、茎、叶体现,壶盖卧一青蛙作钮,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宋代诗人周敦颐在《爱莲说》里“出淤泥而不染”的名句就是颂扬莲的高洁品质。他清醒的联想到自己作为一名人民武装警察接触黑暗面多的职业特性,要想长期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有莲的高洁品质。把警察职业比作莲,把黑暗面比作淤泥,这就是他当时买第一把壶的初衷。后来的“功课”就是把那把壶经常摆放在案头,饮茶、把玩,又像照镜子一样用来检点自己的行为。他没有辜负使命,也没有丧失斗志,特别在当时拜金主义泛滥之下没被冲垮,不仅做到了洁身自好,而且还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荣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02年,杨凤武从繁忙的警营生活转为从事自由职业以后,有了充裕时间投入雅玩世界。他兴趣广泛,经常与宜兴紫砂制壶名人一起交流学习,由于体验了第一把壶乐趣的感受,相当一部分时间沉浸在紫砂壶的快乐里,几十年来收获颇丰,有了千余把紫砂壶到手的历练。他在紫砂壶艺界朋友的帮助下,购买了大量图书和相关资料,如饥似渴,记了一本子,装了一脑子。用他的话说,当时像着了迷似的,逢人张口便是紫砂壶。由于他如此痴迷,功夫不负有心人,熟练掌握了有关紫砂壶的鉴赏知识,对紫砂壶的起源、产地、沿革、各时期领军人物、制壶名家、传世茗壶如数家珍,尤其他总结的紫砂壶从起源记载以来的各个时期兴衰发展史也颇有见地,即:起源说争议于宋代,公认于明代;鼎盛于清代,衰败于民国时期;恢复于建国初期(供销社),停滞于文革时期;发展于80年代,泛滥于90年代(造假)。直到如今,紫砂壶才回归它作为实用与艺术,品茗与鉴赏的本来正道,同时也迎来了盛世收藏的勃然生机。杨凤武对紫砂壶的真爱引来多位当代紫砂壶制作国家级大师名家为他题字鼓励,他也因“痴”练就了“行家”头衔,被玩壶圈子亲切地称为“玩壶的老杨”,许多藏友携壶找他帮助鉴别,释疑解惑。
为了拓宽收藏渠道,他北上南下,如北京的潘家园、报国寺、上海的文庙、南京的朝天宫、徐州的云龙公园、合肥的花冲公园等都留下过他的足迹。他广积博收,家藏的紫砂壶达1000多把,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一走进老杨的家,如同走进小型博物馆,墙上字画,柜橱图书,琳琅满目的紫砂壶,相互辉映,散发出阵阵墨香、书香,再加上用紫砂壶沏泡出的茶香,沁人心扉,让人心旷神怡。爱壶不贪壶,这是老杨告诫壶友的基本原则。有多次,他看好的壶,有的甚至已付过钱,结果别人也看中,执意要买,他总是愉快的放弃,顺从别人。因为这些人知道老杨玩壶是基于爱壶,选壶时特别研究,老杨看中的,这样买回的壶不会有风险。遇有真心爱壶的朋友,他也忍痛割爱,不吝相赠。他时常赠送壶友紫砂壶而舍不得买壶。他打趣道,一把好的紫砂壶作品是有灵性的,每一把紫砂壶收藏过程都是一个故事,紫砂壶赠与别人就是换一个收藏的地方,留一个传承故事和念想。
对于刚入门的新手,他总是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不厌其烦的向对方介绍,如何选壶、用壶、养壶和辨伪知识,还劝说玩壶须谨慎,乐趣才是真。有不少人在他的指导下,识壶水平不断提高,并深有感触的说:“老杨是真爱壶,他使你买壶放心、用壶舒心、玩壶开心。”但也有个别人,以盈利为目的。有一次,看中了老杨的一把高级工艺美术大师制作的壶,并出资高价声称对外能“赚上一笔”,被断然拒绝。他说玩壶确实需要钱,但是如果玩壶不爱壶,以营利为目的,就会失去“雅”的趣味,他还经常对别人说,买壶不去研究,只是利用它,你只会变成临时保管员,如此就失去收藏的意义了。
“手握小茗壶,心想大世界”这是老杨通过多年玩壶悟出的一句肺腑感触。他说,紫砂壶的历史如果真正从明代正德年算起,距今只有五百多年,但它却折射出无际的光芒,在世界上它是中国独有,在茶具中也独占鳌头。不用质疑,紫砂壶完全可以与国粹京剧、中医等相媲美。小小紫砂壶还“担负”起国家礼品的使命,飘洋过海,在国际上架起一座座友谊之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融诗词、书法、绘画、篆刻为一体,韵味十足,光彩照人,让无数爱壶人陶醉倾倒。
老杨还有一个心愿,就是想把这些壶亮亮相,准备选择时机展示一下,让大家一起乐乐! (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