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晒秋

2023-11-02 08:48 蚌埠新闻网  

最初看到一场美丽的晒秋,是许多年前,在一个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古村落里。那是个十一月份中旬温度回暖的天气里,阳光很明朗,很大方地撒在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远远望去,人家屋顶上呈现出是赤橙黄绿青蓝紫,都是农民秋收的食物。圆形的扁筐里,辣椒、萝卜、豆角、菊花、霉干菜、花生米等,晒得铺天盖地,满满当当。

这里是江西的婺源篁岭,一个近乎隐秘的世界。当地人介绍,由于交通不便,山里人很少外出。后来,年轻人大多走出去,在大城市打工,家里留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居多。我们一路走上山,曲曲弯弯的路边有几家客栈和小饭馆,里面布置得很精致,也很清静,特别适合享受慢时光。在墙角边,家门口,一排遛的老人坐在太阳底下,悠闲地拉着家常呱,显得热闹一些。小孩子们玩着游戏,他们有属于自己的快乐。几只肥胖得油光水滑的老母鸡在“咯、咯、咯”地觅食,它们都是这里的主人。我则是来自山外的游客,满眼都是新鲜,满心都是新奇。常年在平原城市里生活,太缺乏这样的际遇,激动不已。

我是跟着一个摄影家采风的队伍,匆匆忙忙地闯进这里的,来欣赏山里的秋景,也是第一次知道了“晒秋”。



其实,“晒秋”是一种典型的普通的农俗现象,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当地的老乡向我们介绍,生活在山区的村民们,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有些艺术特色的现象。但对于生活在平原地区的我们,看到这些远近高低、错落有致、五颜六色的“晒秋”的场景,自然感到新鲜。所以进到村落刚站稳,就已经有人迫不及待地拿出了长枪短炮,一通“嘁哩喀喳”地瞄准拍摄,想把眼前的景色全都收入镜头里。有的人身上背着几个相机,兴奋地跑来跑去;也有的人只端着一个长焦镜头的相机,在某一处心仪的景物前,静静地不动,一待就是半天。我不会摄影,只能兴奋地站在他们旁边,顺着镜头的角度向远方看去,想发现更多的惊喜。

经历了第一次的观赏晒秋,每年到了秋天,只要有机会,就总想到山里转一趟。最近这些年,乡村振兴,各地经济不断发展,全国不少地方的这种晒秋习俗慢慢淡化。然而,在江西婺源的篁岭古村,晒秋已经成了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也成了摄影家们打卡之地。当地人认为,秋收韵味在于“晒秋”,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当然,许多地区的乡村也都保持着这样的习俗。这些日子,即使温度还较高,阳光明晃晃地照着,然而从窗外吹来的微风里,已经感到了些许的凉意,如果空中再飘上半日的雨,风更是使人从心底里欢畅。这个时候背起行囊,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到山里去,到山里去!看漫山遍野的金黄,看一树一树的艳红,看一片一片的落叶,那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情啊。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曾游过黄山的宏村,去过西递、呈坎等徽州古村落。来到土楼村落——阳产小游,纯是一场意外,那里有着几百年的历史,也保持着晒秋的习惯。不过它所晒的大多是咸货:有火腿、咸鱼、香肠、鸡鸭鹅等,还有火红的辣椒、白色的萝卜干等,它们都是被细细的绳子穿起来,高高地挂在阴凉处,这也是一道风景。有一年在皖南的一个县城,我们看到当地晒的秋物都是红色的,问了当地的农民,才知道晒的是中药山茱萸,是当地的重要经济作物。听我们说来看晒秋,他笑着说:“咱们这里才是真正的晒秋,有的地方那种多品种多色彩的晒秋,只不过是一种旅游文化的需要,或者干脆说是炫耀。”

不管怎么说,我还是喜欢在我们的家乡,淮河两岸的“晒秋”。说实在的,如果从摄影的角度来看,它可能没有多少美感,甚至显得有些土里土气,和多姿多彩的江南小镇的晒秋一比,逊色了很多。现在,庄稼人以前专门的场院没有了,每到秋收之后,田野两旁的公路边,或者是自家的房前屋后的平地上,晒得满地都是金黄色的稻子,还有火红的高粱,黄澄澄的玉米、大豆,黑色、白色的芝麻等,土是土了些,但着实让人喜爱,要知道,它展示的不一定是美丽,但的确是丰收的喜悦和幸福,还有种田人的辛苦和汗水。

我更觉得,重阳节后的晴好天气里,地里长的农作物,全在阳光下晒着,这本身就是最大的一场晒秋。有了土地,有了庄稼,有了希望,哪有不美的道理?

(作者 高秀峰  编辑 徐怀明)


63

最初看到一场美丽的晒秋,是许多年前,在一个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古村落里。那是个十一月份中旬温度回暖的天气里,阳光很明朗,很大方地撒在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远远望去,人家屋顶上呈现出是赤橙黄绿青蓝紫,都是农民秋收的食物。圆形的扁筐里,辣椒、萝卜、豆角、菊花、霉干菜、花生米等,晒得铺天盖地,满满当当。

这里是江西的婺源篁岭,一个近乎隐秘的世界。当地人介绍,由于交通不便,山里人很少外出。后来,年轻人大多走出去,在大城市打工,家里留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居多。我们一路走上山,曲曲弯弯的路边有几家客栈和小饭馆,里面布置得很精致,也很清静,特别适合享受慢时光。在墙角边,家门口,一排遛的老人坐在太阳底下,悠闲地拉着家常呱,显得热闹一些。小孩子们玩着游戏,他们有属于自己的快乐。几只肥胖得油光水滑的老母鸡在“咯、咯、咯”地觅食,它们都是这里的主人。我则是来自山外的游客,满眼都是新鲜,满心都是新奇。常年在平原城市里生活,太缺乏这样的际遇,激动不已。

我是跟着一个摄影家采风的队伍,匆匆忙忙地闯进这里的,来欣赏山里的秋景,也是第一次知道了“晒秋”。



其实,“晒秋”是一种典型的普通的农俗现象,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当地的老乡向我们介绍,生活在山区的村民们,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有些艺术特色的现象。但对于生活在平原地区的我们,看到这些远近高低、错落有致、五颜六色的“晒秋”的场景,自然感到新鲜。所以进到村落刚站稳,就已经有人迫不及待地拿出了长枪短炮,一通“嘁哩喀喳”地瞄准拍摄,想把眼前的景色全都收入镜头里。有的人身上背着几个相机,兴奋地跑来跑去;也有的人只端着一个长焦镜头的相机,在某一处心仪的景物前,静静地不动,一待就是半天。我不会摄影,只能兴奋地站在他们旁边,顺着镜头的角度向远方看去,想发现更多的惊喜。

经历了第一次的观赏晒秋,每年到了秋天,只要有机会,就总想到山里转一趟。最近这些年,乡村振兴,各地经济不断发展,全国不少地方的这种晒秋习俗慢慢淡化。然而,在江西婺源的篁岭古村,晒秋已经成了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也成了摄影家们打卡之地。当地人认为,秋收韵味在于“晒秋”,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当然,许多地区的乡村也都保持着这样的习俗。这些日子,即使温度还较高,阳光明晃晃地照着,然而从窗外吹来的微风里,已经感到了些许的凉意,如果空中再飘上半日的雨,风更是使人从心底里欢畅。这个时候背起行囊,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到山里去,到山里去!看漫山遍野的金黄,看一树一树的艳红,看一片一片的落叶,那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情啊。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曾游过黄山的宏村,去过西递、呈坎等徽州古村落。来到土楼村落——阳产小游,纯是一场意外,那里有着几百年的历史,也保持着晒秋的习惯。不过它所晒的大多是咸货:有火腿、咸鱼、香肠、鸡鸭鹅等,还有火红的辣椒、白色的萝卜干等,它们都是被细细的绳子穿起来,高高地挂在阴凉处,这也是一道风景。有一年在皖南的一个县城,我们看到当地晒的秋物都是红色的,问了当地的农民,才知道晒的是中药山茱萸,是当地的重要经济作物。听我们说来看晒秋,他笑着说:“咱们这里才是真正的晒秋,有的地方那种多品种多色彩的晒秋,只不过是一种旅游文化的需要,或者干脆说是炫耀。”

不管怎么说,我还是喜欢在我们的家乡,淮河两岸的“晒秋”。说实在的,如果从摄影的角度来看,它可能没有多少美感,甚至显得有些土里土气,和多姿多彩的江南小镇的晒秋一比,逊色了很多。现在,庄稼人以前专门的场院没有了,每到秋收之后,田野两旁的公路边,或者是自家的房前屋后的平地上,晒得满地都是金黄色的稻子,还有火红的高粱,黄澄澄的玉米、大豆,黑色、白色的芝麻等,土是土了些,但着实让人喜爱,要知道,它展示的不一定是美丽,但的确是丰收的喜悦和幸福,还有种田人的辛苦和汗水。

我更觉得,重阳节后的晴好天气里,地里长的农作物,全在阳光下晒着,这本身就是最大的一场晒秋。有了土地,有了庄稼,有了希望,哪有不美的道理?

(作者 高秀峰  编辑 徐怀明)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