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校企双向奔赴 匠师协同育人

2023-11-16 07:37 蚌埠发布客户端  

蚌报融媒体记者 尤靖文 文/图

“很快就要步入社会了,在真实生产场景下的一次次实践学习,让我收获了很多实操知识,也让我对以后的正式工作充满了自信。”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徐广毅如今正在蚌埠凯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进行岗位实习,中国特色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让他从校园到企业实现了“无缝衔接”。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联合蚌埠凯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开设的中国特色学徒制“凯盛·强技”班,通过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的联合教学,让学生一进入班级就拥有了两名老师。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教师一党支部书记、教研室主任查正卫告诉记者,从学生入班到人才培养,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实现了学校和企业“双主体”育人、教师和师傅“双导师”教学、学生和学徒“双身份”成长。

在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凯盛·强技”班的学生们穿着正式的工作服跟随企业导师进行跟岗训练。每周前3天学生们在课堂跟随学校的老师学习理论知识,后2天跟随企业导师在实训基地学习实际操作,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凯盛工程建立的“3+2”教学模式,让企业的生产设备搬进了校园,企业的技术骨干也作为老师进入了校园,真正做到了企业与学校的资源共享。

“先学理论再学实操,学到的立马就能用上,不仅增强了对理论知识的印象,也锻炼了动手操作的能力。”学生陈泓润告诉记者,“3+2”的教学模式让他们从一入校开始就可以走进真实的生产环境,跟着企业导师进行模拟生产学习。

“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校企联动把企业真实生产案例融入到了日常的教学之中,在实践中完成较好的作品,经过检测合格后还可以直接用于企业生产。”查正卫表示,“凯盛·强技”班以企业日常工作为导向,优化教学内容,实现“订单式”培养,“点对点”上岗。

“在每个教学节点,学校和企业的任课老师都会坐在一起,对上一阶段教学进行总结、对下一阶段教学进行再谋划。”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郝志廷表示,虽然“凯盛·强技”班师资队伍分别来自学校和企业,但是两方的教学内容是紧密联系的。

“学生收获了实实在在的技能,也意味着企业将收获专业性强的人才。”凯盛工程副总经理耿职表示,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与企业生产有较高的契合度,通过在日常教学中穿插的凯盛企业文化课和管理课,增加学生对企业的了解,学生们不但愿意来,而且留得住。

目前,首届“凯盛·强技”班的16名学生已经全部取得了低压电工操作证,成功进入蚌埠凯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进行岗位实习,每个月能拿到4000元左右的实习工资。

校企的双向奔赴让学校老师与企业的交流联系也更加密切。校企之间定期组织的教学研讨、技术交流、工程实践经验分享活动,不但提高了教师团队综合教学能力,也成为了校企之间交流的平台。

“我们可以随时去,企业也可以随时来,现在就连凯盛工程的保安都认识我们这些老师了。”郝志廷笑着说,企业带着生产项目进入基地,教师参与企业项目开发,校企之间的高频互动,扩展了产教融合的维度和深度。

校企双向奔赴,产教深度融合,今年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智能制造产业学院,进一步调动了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共同牵头组建了全国新型玻璃制造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形成了“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新格局,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荣获安徽省第四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

10月17日,在第二届“凯盛·强技”班开班典礼上,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17名学生与凯盛工程的企业导师共同完成了拜师仪式,校企之间的双向奔赴还在继续。

129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