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科技引导 穿行助力 融入长三角步伐加快

2019-12-20 07:53   

蚌埠新闻网讯 (记者 靳瑾 通讯员 刘振)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创新是第一动力。站在发展的关键台阶上,“创新之城·材料之都”蚌埠更加渴望人才与科技创新。在不久前结束的科技创新月中,首届中国生物基材料产业发展大会、院士珠城行、中国硅基新材料产业发展大会、第三届中国MEMS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大会等一系列重量级科技创新活动在蚌埠轮番登台,群贤毕至,星光闪耀,科技引领,吹响融入长三角的冲锋号。

四场活动

把蚌埠推向创新最前沿

11月9日、10日,首届中国生物基材料产业发展大会作为重头戏拉开了科技创新月的大幕;紧接着,11月10日-14日,2019院士珠城行,科技创新的“国家队”中科院组织了业内顶尖专家来蚌为产业问诊把脉;11月15日、16日,中国硅基新材料产业发展大会暨科技创新成果对接会,为我市主导产业的跨越发展搭桥铺路;11月24日,第三届中国MEMS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大会,将蚌埠智造的能级推向新高度。

高峰论坛、专家讲座、实地探访,活动内容丰富,紧扣蚌埠产业实际。踏着科技创新的时代鼓点,密集的活动让11月的蚌埠成为科技界的闪亮之星,更让业内对这座城市有了崭新的认识——作为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一极,在创新驱动和工业强市发展战略指引下,蚌埠以硅基新材料和生物基材料产业为主导,强化军民融合,引导科技成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借助政策东风,蚌字头的创新团队纷纷站上了行业的巅峰:0.12毫米超薄触控玻璃刷新世界最薄玻璃纪录,“超白光伏玻璃、浮法玻璃微缺陷控制与节能关键技术”等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超薄触控玻璃关键技术与成套装备开发及产业化”获中国工业大奖。蚌埠凯盛工程和中恒新材料2家企业生产的浮法玻璃退火窑、电容氧化锆获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荣誉称号,蚌埠成为全省唯一同时有2家企业上榜的城市。中国首条8.5代TFT-LCD玻璃基板生产线引板成功,标志着我国高世代液晶玻璃基板“零”的突破,昭示着中国成为全球为数不多掌握高世代TFT-LCD玻璃基板生产技术的国家。214所EMCCD器件、MEMS传感器等“卡脖子”技术取得重大突破;40/41所“毫米波与太赫兹测量系统”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5G移动通信器件还入列省重大工程。年产3000吨聚乳酸产业化示范线一次投产成功,国内首条从葡萄糖发酵开始的聚乳酸全产业链生产实现产业化。430毫米类石墨烯高导膜成功拉引,刷新世界最宽高导热新材料纪录。

■创新是第一动力,产业是发展根基。“一个月内举行数量如此之多、强度如此之高的科技创新活动,是蚌埠与创新力量相互吸引所爆发出的能量。”市科技局局长马成喜认为,当产业集聚规模,创新跑出加速度,自然从量变引发质变。

政策东风

催生发展新变局

有了科技创新的助力,蚌埠在打造“创新之城•材料之都”的道路上大踏步勇往直前。以蚌埠玻璃设计研究院为产业龙头,我市建立了新型显示、光伏玻璃、特种玻璃产业链和泛石英材料产品群“三链一群”的全产业链产业体系。作为全国三大传感器研发制造基地之一,我市将中国兵器工业集团214所、凯盛科技、希磁科技、德豪光电、北方芯动联科等企业与MEMS联合工程实验室等研发平台整合,构建起智能传感器设计、制造、测试、封装和应用的完整产业体系,成为全省唯一同时拥有集成电路及MEMS晶圆生产线的城市。在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发展中,蚌埠瞄准全球最大的聚乳酸产业集群的目标,牢牢把握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先机,确立竞争新优势的战略制高点。

在中国硅基新材料产业发展大会暨科技创新成果对接会上,市发展改革委分别与中国机电产品流通协会和北京军民联合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禹会区政府与九州云箭(北京)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液体火箭发动机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合作协议的签订只是一个开始,推动更多的合作项目落地才是目的。”采访中, 市发改委主任陶广生直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在蚌埠相互叠加。面对千载难逢的机遇,唯有主动作为才是最好的应答。

对蚌埠的未来发展,中科院院士、业内专家等也纷纷点赞。参加院士珠城行活动的郭尚平是流体力学方面的权威。说起蚌埠,他用英雄城来形容。“在高精尖的科学技术上,中国人能够领跑,是我们这代人为之奋斗一生的梦想。科技创新是新的长征路,蚌埠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不愧英雄城的称号!”


183

蚌埠新闻网讯 (记者 靳瑾 通讯员 刘振)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创新是第一动力。站在发展的关键台阶上,“创新之城·材料之都”蚌埠更加渴望人才与科技创新。在不久前结束的科技创新月中,首届中国生物基材料产业发展大会、院士珠城行、中国硅基新材料产业发展大会、第三届中国MEMS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大会等一系列重量级科技创新活动在蚌埠轮番登台,群贤毕至,星光闪耀,科技引领,吹响融入长三角的冲锋号。

四场活动

把蚌埠推向创新最前沿

11月9日、10日,首届中国生物基材料产业发展大会作为重头戏拉开了科技创新月的大幕;紧接着,11月10日-14日,2019院士珠城行,科技创新的“国家队”中科院组织了业内顶尖专家来蚌为产业问诊把脉;11月15日、16日,中国硅基新材料产业发展大会暨科技创新成果对接会,为我市主导产业的跨越发展搭桥铺路;11月24日,第三届中国MEMS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大会,将蚌埠智造的能级推向新高度。

高峰论坛、专家讲座、实地探访,活动内容丰富,紧扣蚌埠产业实际。踏着科技创新的时代鼓点,密集的活动让11月的蚌埠成为科技界的闪亮之星,更让业内对这座城市有了崭新的认识——作为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一极,在创新驱动和工业强市发展战略指引下,蚌埠以硅基新材料和生物基材料产业为主导,强化军民融合,引导科技成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借助政策东风,蚌字头的创新团队纷纷站上了行业的巅峰:0.12毫米超薄触控玻璃刷新世界最薄玻璃纪录,“超白光伏玻璃、浮法玻璃微缺陷控制与节能关键技术”等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超薄触控玻璃关键技术与成套装备开发及产业化”获中国工业大奖。蚌埠凯盛工程和中恒新材料2家企业生产的浮法玻璃退火窑、电容氧化锆获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荣誉称号,蚌埠成为全省唯一同时有2家企业上榜的城市。中国首条8.5代TFT-LCD玻璃基板生产线引板成功,标志着我国高世代液晶玻璃基板“零”的突破,昭示着中国成为全球为数不多掌握高世代TFT-LCD玻璃基板生产技术的国家。214所EMCCD器件、MEMS传感器等“卡脖子”技术取得重大突破;40/41所“毫米波与太赫兹测量系统”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5G移动通信器件还入列省重大工程。年产3000吨聚乳酸产业化示范线一次投产成功,国内首条从葡萄糖发酵开始的聚乳酸全产业链生产实现产业化。430毫米类石墨烯高导膜成功拉引,刷新世界最宽高导热新材料纪录。

■创新是第一动力,产业是发展根基。“一个月内举行数量如此之多、强度如此之高的科技创新活动,是蚌埠与创新力量相互吸引所爆发出的能量。”市科技局局长马成喜认为,当产业集聚规模,创新跑出加速度,自然从量变引发质变。

政策东风

催生发展新变局

有了科技创新的助力,蚌埠在打造“创新之城•材料之都”的道路上大踏步勇往直前。以蚌埠玻璃设计研究院为产业龙头,我市建立了新型显示、光伏玻璃、特种玻璃产业链和泛石英材料产品群“三链一群”的全产业链产业体系。作为全国三大传感器研发制造基地之一,我市将中国兵器工业集团214所、凯盛科技、希磁科技、德豪光电、北方芯动联科等企业与MEMS联合工程实验室等研发平台整合,构建起智能传感器设计、制造、测试、封装和应用的完整产业体系,成为全省唯一同时拥有集成电路及MEMS晶圆生产线的城市。在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发展中,蚌埠瞄准全球最大的聚乳酸产业集群的目标,牢牢把握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先机,确立竞争新优势的战略制高点。

在中国硅基新材料产业发展大会暨科技创新成果对接会上,市发展改革委分别与中国机电产品流通协会和北京军民联合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禹会区政府与九州云箭(北京)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液体火箭发动机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合作协议的签订只是一个开始,推动更多的合作项目落地才是目的。”采访中, 市发改委主任陶广生直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在蚌埠相互叠加。面对千载难逢的机遇,唯有主动作为才是最好的应答。

对蚌埠的未来发展,中科院院士、业内专家等也纷纷点赞。参加院士珠城行活动的郭尚平是流体力学方面的权威。说起蚌埠,他用英雄城来形容。“在高精尖的科学技术上,中国人能够领跑,是我们这代人为之奋斗一生的梦想。科技创新是新的长征路,蚌埠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不愧英雄城的称号!”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