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11月23日电(新华社记者 杨湛菲 施雨岑)沿杨浦滨江栈桥散步,耳畔吹来的徐徐江风,也拂过紧邻桥侧的百年水厂;登上层叠错落的“空中花园”绿之丘,一览黄浦江两岸美景,也发觉这曾经的烟草仓库就是景观本身。
这是记者漫行上海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的两个片段。从昔日的“工业锈带”变成如今的“生活秀带”,“示范区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以优质的供给服务人民,让文物建筑、工业遗产‘活’在当下。”上海市杨浦区区长周海鹰介绍。
“示范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聚焦以人民为中心的目标,赋能经济社会发展,赋能人民美好生活,带动提升全国文物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近日在上海举行的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现场会上,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表示,要引导社会力量有效参与文物活化利用,充分释放人民的智慧、社会的活力,让文物真正“活”起来。
创建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就是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百姓收获更丰富的文化产品、更高效的公共服务。2020年,国家文物局公布第一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三年来,历史文化遗产正在更好融入百姓生活。
河道蜿蜒,园景如画,北京三山五园绿道串起十余个特色公园,城市景观与历史文化在这里交融。昔日皇家御苑焕发勃勃生机,成为人们亲近自然、感悟文化的乐园。
在延安,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乡村振兴、城市建设等深度融合,红色基因植根日常生活,为经济社会发展赋予更多活力。
“我们发展‘红色+农业’‘红色+研学’,依托红色资源打造‘南泥湾红色小镇’等红色文化主题街区,营造革命文化氛围,让城市文脉得到延续。”陕西延安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代表、延安市副市长魏延安在会上说。
入住苏州畅园外围建筑改造的酒店,品味园林造物和江南神韵;走进四川三星堆博物馆新馆,领略“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的文明之美;在辽宁旅顺口近代建筑群间展开一场研学之旅,感悟“半部近代史”中厚重的家国记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过程中,丰富的文物保护利用成果不断涌现,不仅拓展了百姓文化生活,还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让文物在利用中获得更好保护,让历史文化遗产为美好生活赋能添彩。
“以示范区创建赋能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以文物保护利用赋能社会经济发展,以文物工作更多成果赋能人民美好生活。”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金瑞国说。(编辑 侯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