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连拱坝颂》诞生记

2023-12-05 08:39 蚌埠新闻网  

□张宗明


《连拱坝颂》是新徽派版画早期力作,由著名版画家郑震和丁少中于1961年合作创作。作品表现佛子岭水库建成时人民载歌载舞热烈庆祝的宏大场面,讴歌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崭新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艺术性,其创作趋向对当下的美术创作在聚焦现实、表现时代上有借鉴意义。

我们知道,新徽派版画是在新中国美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地域性画派,形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成熟于八十年代,在旗帜性核心人物赖少其的带领下,创作出一批尺幅巨大的版画力作:《淮北变江南》《黄山后海》《旭日东升》《沸腾的马钢》《黄山宾馆》《金色的秋天》《淮海战役》《百万雄师过大江》《毛主席视察马钢》《陈毅吟诗》等,这批作品既有徽派版画的传统,又在内容和形式上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精神,其特大尺幅、套色复印的形式表达,给中国版画感染力带来了新面貌、新气息,从而奠定了“新徽派版画”的美术史地位。这里介绍的《连拱坝颂》一作,就是创作于新徽派版画形成初期的一件精品佳构。

1959年春,赖少其先生举家由沪迁皖,出任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省文联主席。时值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安徽省委决定布置装饰人民大会堂安徽厅,此项任务由刚调任安徽的赖少其担纲。为把安徽厅打造成为全面展现安徽社会主义建设新成果的窗口,赖少其提出了“民族化和现代化现结合”的设计方案,尤其要有地方特色和民族气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赖少其主持编印了《黄山摄影集》和《安徽木刻集》两书,并在此过程中深入调研,发现了一批活跃在基层的有潜力的版画创作队伍。1960年秋,赖少其将师松龄、周芜、陶天月、易振生、张弘、郑震、丁少中、宇夫等一批作者抽调至合肥进行集中创作。分组实地采风体验生活、集中培训学习、确定主题创作小稿,任务到人刻版印刷,最后形成作品,在赖少其的缜密组织下,各项步骤有条不紊地推进着。

佛子岭水库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安徽建成的重大民生工程,赖少其将表现佛子岭水库纳入创作课题,郑震先生根据赖少其点的题,反复酝酿,拿出了创作小稿,丁少中根据小稿的整体构思创作完成了前景主体人物的起稿至刻版,于是,《连拱坝颂》这件新徽派早期的佳作诞生了。定稿后,开始刻版制作,郑震负责刻了佛子岭水库连拱坝远景,气势恢宏,几何形的坝体高高耸立,在山体的映衬下显得高大巍峨,摄人心魄,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一下抓住了观众的眼球。坝前庆祝建坝竣工的人群载歌载舞,聚散分布匠心独具,丁少中在不到画面八分之一的幅面上刻了数十个动态各异的人物,足显作者深厚造型功力。为刻好这组场面宏大的人物场景,丁少中挑灯夜战,数易其稿,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连他本人也记不清了,为这件佳作的诞生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连拱坝颂》(套色木刻版画)  郑震  丁少中  作

据今年九十二岁高龄的丁少中先生回忆,当时刻版是刻在一张135×87cm很大的三合板上的,前后刻了一个多月,为了集中精力创作完成这张大版画,那年的春节丁少中都没回家过年,当赖少其得知丁少中和朱定一因创作而没有回家过年时,还亲自安排专人送来了一只腌制兔子犒劳他俩,创作任务完成后,赖少其还给每位作者发了几瓶豆瓣酱算是奖励。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样的关心是令人难忘的,时隔六十年后,丁少中还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尺幅巨大的版画印制是技术难度高的活计,往往要几个人协同配合才能完成。《连拱坝颂》一作的印制是由郑震和丁少中共同完成的,郑震负责调色,上色,丁少中进行套色印制。为了避免重色影响画面效果,每遍印刷都要精准地校正位置,加之颜色是油彩,有时还用油漆,印一张高质量的版画要耗时十天半月,着实不易。所以,《连拱坝颂》当时没印多少,也就几张而已,故而原作在今天看来更显珍贵。丁少中回忆,他当时带回蚌埠一张留存纪念。这件原作在丁少中任教于蚌埠一中时一直挂在校长室中,后在他调蚌埠师范学校任教时没带走,留在一中了。

《连拱坝颂》创作完成后,在美术界形成了一定影响,受到广泛好评,被收入1961年出版的全国大型画集《新版画选》,《安徽版画》也将此作收入其中,1962年《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安徽版画入选了11幅作品,《连拱坝颂》跻身其列。

文末,为使读者更多视角地了解这件版画力作,这里要记述两件轶事:一是关于《连拱坝颂》作者的署名。据老版画画家关学礼介绍,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他在合肥开创作会时遇到朱曙征,朱曙征认为这张作品丁少中应是第一作者,因为丁少中创作是主体人物,郑震只刻了背景。我向丁少中求证时,丁少中全然不知此事,感到非常惊异,并且说同郑震老师共同创作是最大的荣幸,哪还想到署名第一作者。二是关于“新徽派”版画的命名问题。《连拱坝颂》是新徽派版画早期力作,那么“新徽派”版画由来则要详述一下。据1995年12月花城出版社出版的贺朗著的《赖少其传》记述,1980年4月在黄山召开的《中国版画家成立大会作品观摩展》,其间,赖少其将安徽版画家的作品组成《安徽版画观摩会》同时展出,李桦在观展后对赖少其说“你在安徽干得很好呀!安徽版画上去了!你开创了‘新徽派版画’”。(1995年12月花城出版社出版的贺朗著的《赖少其传》417页),这是第一次提出“新徽派版画”这个概念。之后的1983年12月24日李桦写了《祝新徽派版画的出现》,他在文中说:“新徽派”版画的出现是值得庆祝的事……我们以能欣赏这样的新徽派版画而感到高兴。古元也在为《安徽版画选》写的序言《赞安徽版画》中写道“他们继承古代徽派版画的优良传统,予以革新,反映现代生活,赋予时代精神,使古代徽派版画的优点融合于新兴版画的革命传统之中,为创作新徽派版画跨出可喜的一步”。由此,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兴起至八十年代成熟的新徽派版画在新中国美术史中定格现身。(编辑  徐怀明)


4

□张宗明


《连拱坝颂》是新徽派版画早期力作,由著名版画家郑震和丁少中于1961年合作创作。作品表现佛子岭水库建成时人民载歌载舞热烈庆祝的宏大场面,讴歌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崭新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艺术性,其创作趋向对当下的美术创作在聚焦现实、表现时代上有借鉴意义。

我们知道,新徽派版画是在新中国美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地域性画派,形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成熟于八十年代,在旗帜性核心人物赖少其的带领下,创作出一批尺幅巨大的版画力作:《淮北变江南》《黄山后海》《旭日东升》《沸腾的马钢》《黄山宾馆》《金色的秋天》《淮海战役》《百万雄师过大江》《毛主席视察马钢》《陈毅吟诗》等,这批作品既有徽派版画的传统,又在内容和形式上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精神,其特大尺幅、套色复印的形式表达,给中国版画感染力带来了新面貌、新气息,从而奠定了“新徽派版画”的美术史地位。这里介绍的《连拱坝颂》一作,就是创作于新徽派版画形成初期的一件精品佳构。

1959年春,赖少其先生举家由沪迁皖,出任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省文联主席。时值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安徽省委决定布置装饰人民大会堂安徽厅,此项任务由刚调任安徽的赖少其担纲。为把安徽厅打造成为全面展现安徽社会主义建设新成果的窗口,赖少其提出了“民族化和现代化现结合”的设计方案,尤其要有地方特色和民族气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赖少其主持编印了《黄山摄影集》和《安徽木刻集》两书,并在此过程中深入调研,发现了一批活跃在基层的有潜力的版画创作队伍。1960年秋,赖少其将师松龄、周芜、陶天月、易振生、张弘、郑震、丁少中、宇夫等一批作者抽调至合肥进行集中创作。分组实地采风体验生活、集中培训学习、确定主题创作小稿,任务到人刻版印刷,最后形成作品,在赖少其的缜密组织下,各项步骤有条不紊地推进着。

佛子岭水库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安徽建成的重大民生工程,赖少其将表现佛子岭水库纳入创作课题,郑震先生根据赖少其点的题,反复酝酿,拿出了创作小稿,丁少中根据小稿的整体构思创作完成了前景主体人物的起稿至刻版,于是,《连拱坝颂》这件新徽派早期的佳作诞生了。定稿后,开始刻版制作,郑震负责刻了佛子岭水库连拱坝远景,气势恢宏,几何形的坝体高高耸立,在山体的映衬下显得高大巍峨,摄人心魄,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一下抓住了观众的眼球。坝前庆祝建坝竣工的人群载歌载舞,聚散分布匠心独具,丁少中在不到画面八分之一的幅面上刻了数十个动态各异的人物,足显作者深厚造型功力。为刻好这组场面宏大的人物场景,丁少中挑灯夜战,数易其稿,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连他本人也记不清了,为这件佳作的诞生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连拱坝颂》(套色木刻版画)  郑震  丁少中  作

据今年九十二岁高龄的丁少中先生回忆,当时刻版是刻在一张135×87cm很大的三合板上的,前后刻了一个多月,为了集中精力创作完成这张大版画,那年的春节丁少中都没回家过年,当赖少其得知丁少中和朱定一因创作而没有回家过年时,还亲自安排专人送来了一只腌制兔子犒劳他俩,创作任务完成后,赖少其还给每位作者发了几瓶豆瓣酱算是奖励。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样的关心是令人难忘的,时隔六十年后,丁少中还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尺幅巨大的版画印制是技术难度高的活计,往往要几个人协同配合才能完成。《连拱坝颂》一作的印制是由郑震和丁少中共同完成的,郑震负责调色,上色,丁少中进行套色印制。为了避免重色影响画面效果,每遍印刷都要精准地校正位置,加之颜色是油彩,有时还用油漆,印一张高质量的版画要耗时十天半月,着实不易。所以,《连拱坝颂》当时没印多少,也就几张而已,故而原作在今天看来更显珍贵。丁少中回忆,他当时带回蚌埠一张留存纪念。这件原作在丁少中任教于蚌埠一中时一直挂在校长室中,后在他调蚌埠师范学校任教时没带走,留在一中了。

《连拱坝颂》创作完成后,在美术界形成了一定影响,受到广泛好评,被收入1961年出版的全国大型画集《新版画选》,《安徽版画》也将此作收入其中,1962年《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安徽版画入选了11幅作品,《连拱坝颂》跻身其列。

文末,为使读者更多视角地了解这件版画力作,这里要记述两件轶事:一是关于《连拱坝颂》作者的署名。据老版画画家关学礼介绍,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他在合肥开创作会时遇到朱曙征,朱曙征认为这张作品丁少中应是第一作者,因为丁少中创作是主体人物,郑震只刻了背景。我向丁少中求证时,丁少中全然不知此事,感到非常惊异,并且说同郑震老师共同创作是最大的荣幸,哪还想到署名第一作者。二是关于“新徽派”版画的命名问题。《连拱坝颂》是新徽派版画早期力作,那么“新徽派”版画由来则要详述一下。据1995年12月花城出版社出版的贺朗著的《赖少其传》记述,1980年4月在黄山召开的《中国版画家成立大会作品观摩展》,其间,赖少其将安徽版画家的作品组成《安徽版画观摩会》同时展出,李桦在观展后对赖少其说“你在安徽干得很好呀!安徽版画上去了!你开创了‘新徽派版画’”。(1995年12月花城出版社出版的贺朗著的《赖少其传》417页),这是第一次提出“新徽派版画”这个概念。之后的1983年12月24日李桦写了《祝新徽派版画的出现》,他在文中说:“新徽派”版画的出现是值得庆祝的事……我们以能欣赏这样的新徽派版画而感到高兴。古元也在为《安徽版画选》写的序言《赞安徽版画》中写道“他们继承古代徽派版画的优良传统,予以革新,反映现代生活,赋予时代精神,使古代徽派版画的优点融合于新兴版画的革命传统之中,为创作新徽派版画跨出可喜的一步”。由此,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兴起至八十年代成熟的新徽派版画在新中国美术史中定格现身。(编辑  徐怀明)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