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报融媒体记者 何沛
市市场监管局按照“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打好“组合拳”,围主体转,帮主体办,解主体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企业发展之“稳”。
“‘证前指导’服务真是帮了企业的大忙,大大降低了企业、个人办事成本。”淮上区品之意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点赞说道。日前,公司申请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但是他对法律法规、政策标准不熟悉,担心准备的场地、设备、人员不符合要求。了解情况后,淮上区登记许可窗口主动靠前,为企业预约了“证前指导”服务,事先帮企业进行了证前的核查,后期企业顺利领取了食品生产许可证。
据介绍,“证前指导”解决“盲目办”只是市市场监管局打通“惠企利民政策通道” 其中一项举措。为解经营主体准入之困,该局推出了“五办”,即是:“证前指导”解决“盲目办”、“打包审批”避免“逐个办”、“容缺后补”破解“不能办”、“党员兜底”服务“省心办”、“许可提速”实现“加速办”。不仅用好用活“政策工具箱”,努力为群众和企业提供更权威、更高效、更优质的政策服务,还搭建起群众、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交流的桥梁,让经营主体熟悉政策、方便快捷使用政策,让经营主体准入不再难。
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服务的“加法”,激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乘法”。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台《蚌埠市市场监管局民营企业座谈会制度》《蚌埠市市场监管局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工作举措》,并深入企业面对面、一对一了解情况,开展“小个专”党建宣讲进光彩”“10.18光彩服务日”等座谈交流活动10余次,健全完善沟通平台,研究适合我市民营企业发展特点的政策推送方式和意见反馈机制,积极推动扶持政策措施落地落实。及时掌握企业“急难愁盼”具体问题,连续多年与人民银行蚌埠中心支行联合举办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银企对接会,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不断激活民营经济“动力源”。去年11月下旬,蚌埠市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项目在安徽凤凰滤清器股份有限公司结题验收,为企业大胆走出国门提供了坚实的知识产权支撑。
为及时引导帮助失信主体主动纠正违法失信行为,推进监管力度与服务温度的和谐统一,我市在全省市场监管领域首创《行政处罚决定书》《信用修复告知书》“两书同送”信用修复机制改革,实行“一处罚一告知”。即是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同时送达《信用修复告知书》,主动提醒经营主体及时修复信用卸下“包袱”减负前行。“两书同送”在全省推广实施并纳入营商环境测评体系,获安徽省2023年度信用惠民便企应用场景特色案例,入选全市“一改两为”十佳案例,被评为全市2023年度“工作创新”类信用惠民便企应用场景优秀案例。
接下来,市市场监管局将继续以此次主题教育为契机,继续聚焦市场准入、市场监管、权益保护等重点环节,不断推进有温度的政务服务新模式,积极探索创新举措,提升市场准入的便捷性、市场监管的精准性、权益保护的有效性,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助力蚌埠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