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远都不可能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来走去,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
——《杀死一只知更鸟》
大年初一,电影《第二十条》上映。因为片名直接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关于“正当防卫”条款,让我联想起一部著名的黑色幽默军事题材电影《第二十二条军规》,不由得想第一时间走进影院,看看是不是个幽默电影。看罢影片,两部作品确实有些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幽默包裹下的现实主义题材文艺作品。
喜剧的内核是悲剧,《第二十条》观影的整个过程是笑中带泪的,这也符合导演张艺谋早期电影的基调——观照社会底层人物。从《秋菊打官司》到《活着》再到《一个都不能少》,张导把一个个鲜活的底层人物用自己独特的电影语言深深印刻在影迷心中,这一次也不例外。
影片呈现的三起案件,都围绕着正当防卫的争议而展开:务工人员王永强捅伤恶霸刘文经,其背后是王永强为给孩子治病向刘文经借高利贷,被刘文经多加侮辱,患有听障的妻子郝秀萍被刘文经多次强奸,他将放贷者捅成重伤,放贷者最终死亡,他却可能被判处死刑;高中生韩雨辰为阻止校园霸凌将霸凌者打伤,却由于缺乏霸凌证据,面临被立案拘留;公交司机张贵生为保护受到骚扰的女乘客,将骚扰者打伤,却被判定为故意伤害。
三桩案件,除了都指向“正当防卫”这一条款,也都有未成年人“在场”——有受害者的听障女儿、有阻止霸凌的高中生韩雨辰,还有一直鼓励父亲翻案的张贵生女儿。尤其是围绕在检察官韩明父子的双线案情,父亲的坚守正义是否能为儿子再次挺身而出伸张正义提供示范和引领,从这个角度来看,本片在释法明理中暗藏着对下一代法治思想塑造与传承的深远意义。
“把手给我!”这是在影片中,让我落泪的一幕。王永强的妻子郝秀萍宁愿去死也要守住自己和家人的清白,即使置未成年的女儿于不顾,也选择去跳楼。在天台上,检察官韩明对着郝秀萍大喊:把手给我!这伸出去的手,在我看来就是检察官用人性的温度把刚性的法理传递给老百姓,回应了每个观众内心朴素的情感,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公平正义本能的思考。好人总是心怀善良,但善良的人有时会受委屈。法律应该维护“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社会秩序,这才能守护舍生取义和守望相助的底气和血性,给是非以判决、给勇气以嘉奖、给正义以底气。
围绕《第二十条》这部电影,网络上涌现出丰富角度的影评,继而引发社会各界的讨论,在我朋友圈里也不例外。禹会区检察院的资深检察官这样写道:“执法应最大限度地体现立法精神和本意,执法者首先应将自己当做是一个普通的人,然后去理解和执行法律。”从于欢辱母杀人案到昆山龙哥反杀案,推动这第二十条真正适用不再沉睡的正是每一次的热点案件的正当判决。
用上帝视角去评判一次“打斗过程”是简单而容易的,但如果把自己代入当时的情境中,就会发现所谓的理性评判不符合热血鲜活的实际。回到文章开头的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该小说讲述一个名叫汤姆·鲁滨逊的年轻人,被人诬告犯了强奸罪后,只是因为是一个黑人,辩护律师阿蒂克斯·芬奇尽管握有汤姆不是强奸犯的证据,都无法阻止陪审团给出汤姆有罪的结论。但在整个努力维护正义的过程中,律师芬奇为孩子们示范了一个正直的人“明明知道会失败,还是会去做”的勇气和对公平正义的执著。更重要的是他用言传身教为孩子们指明了要站在对方的角度的考虑问题。
从电影上映影响到每一个观众,到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广泛的影评和讨论,从电影出产到即将海外传播,热度肯定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冷却,但这些都不该是本片的终点。只有让这些经典台词中蕴含的良治善法理念传承下去,把中华民族舍生取义、见义勇为的优良基因传承下去,才能让法治理念在一代又一代人心中生根发芽、生生不息。我们要把怎样的一个世界交到下一代手里。《第二十条》做了很好的回答。
影评人:马维欣
此评论仅代表影评作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