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发不发朋友圈,这是个问题,吗?

2024-03-15 16:44 人民网  

你现在还发朋友圈吗?你有设置过三天可见吗?朋友圈对于你而言,它代表着什么?有人认为,当然是“我的地盘我做主”,一笔一划的朋友圈就像人生的笔记本,每条动态都是努力生活的证明;有人则现身说法,“年轻人不要太气盛”,从运动步数到分组可见再到只言片语,每个细节都埋着意想不到的“雷点”。

不管你是i人还是e人,倾吐欲、表达欲、分享欲是与生俱来的天性。打开热闹的社交媒体动态,总有打动你的内容。有最新的影评,告诉你刹那的心情;有偶遇的宝藏餐厅,记录下味蕾片刻的欢愉;有好看的云、奇怪的树、美丽的倩影,提醒你美好或许就在身边。透过一句句精心的文字、一张张精修的图片、一段段精彩的视频,朋友圈搭建了一个人为的“镜像世界”,塑造出一个自我设计的“公共形象”。闲来无事随便翻翻,过往记忆涌上心头;萍水相逢不妨一看,陌生形象顷刻饱满。悦人又悦己,何乐而不为?于是,“留言达人”丛生,“点赞狂魔”出没,一起绘就大千世界的斑斓。

只不过,伴随着朋友圈的延伸与扩大,社交动态的边际效应也在不断发生递减。原本可以表达“率性”的地方,在亲属、同事、领导、客户的撕扯下不可避免地滑向“失真”的边缘。比起展现“真实的自我”,许多人不得不花大气力扮演“想象的自己”。加班已经够辛苦,分享出去会不会被领导认为在“含沙射影”?孩子考得比上一次好太多,晒一晒有没有可能被同学家长理解在“耀武扬威”?越来越多人感觉“朋友圈已经不再纯粹”,正在失去对自己朋友圈的支配权和使用权。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公司强制发朋友圈”会成为争议焦点,为什么“离线休息权”会成为热议话题。当顾虑越来越多,包袱越来越重,索性一了百了,“我不乱说”,自然也就“不会出错”。

古人讲求“喜怒不形于色”,今天亦有“哀乐不显于朋友圈”。事实上,从“使人上瘾”到“令人倦怠”,社交媒体的信息场域发生了一些微妙变化。不再大大方方展示情绪,而是小心翼翼经营隐忍;不再想做社交平台上“最靓的崽”,而是把自己隐藏在“momo”大军里拒绝被凝视。甚至有人为了兼顾“人设”与“人社”,在大号之外养起小号,不得不“双线作战”。结果就是,一边厌倦着社交媒体的信息过载,一边又努力扮着精美妆容、打起万分精神,努力维系台前的社交角色。

正因如此,有人把“不发朋友圈”当做一种成熟的表现,是善于“审时度势”的结果。其实也不尽然。把真实的思绪藏在心里,字斟句酌、守口如瓶,不管是幸福与欢乐还是坎坷与悲痛都努力进行自我消化,这是一种自立而自足的活法。把丰富的内在酣畅淋漓地表达出来,直抒胸臆、大方得体,并不过分在意别人的脸色和眼色,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自在而自洽的方式?人类的悲喜或许并不相通,但成熟大抵是没有什么统一标准的。发不发朋友圈,与为人老不老练、性格深不深沉、办事低不低调没有必要强行勾连。在社交媒体的“个人领地”上,“怡然自得”可能比“皆大欢喜”更重要也更值得。

“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发不发社交动态,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说到底,复杂的或许从来都不是朋友圈,而是那些自知或不自知的想象。


30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