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留住蚌埠人的记忆 ——南山公园的前世今生

2024-03-26 08:43 蚌埠新闻网  

□刘菲菲


南山公园又称小南山,位于蚌埠市中心,始建于1927年,是安徽省第一座城市公园,原名中山公园,1981年更名为南山儿童公园。该园承载着几代蚌埠人的童年记忆。都说蚌埠是火车拉来的城市,如果没有小南山,当年津浦铁路就未必能够经过蚌埠,没有小南山,就没有蚌埠市。小南山见证了蚌埠的发展成长,是蚌埠沧海桑田的见证,当之无愧称为蚌埠的母亲山。

南山公园 陈昂 摄

南山公园也是蚌埠最早的市民公园。虽不大,但在历史上不缺大事件。民国十八年(1929年),安徽省政府代理主席方振武首次制定城市建设规划,开始关注到“市民终日辛勤,不得一正当游散之所,以舒旷其身心,殊为歉憾”,“城市公园”作为一个新的概念被提出来。辛亥革命初期,淮上军在蚌埠布防,阻战仓皇北窜回京复命的晚清江南提督张勋,史称“蚌埠小南山战役”。方振武为纪念淮上军在南山狙击清军而牺牲的160名烈士,在山上建立了纪念碑,同时将南山开辟为公园,当时山北造有石条门楼,横额题名“中山公园”。门内竖立三个圆顶方柱,柱上有“天下为公”四个字,方柱的另三面分别写有“民族”“民权”“民生”。1930年起先后在南山植了些树,并建造“烈士公墓”“纪念堂”“拨云台”“胜利纪念塔”等。可惜方振武因遭蒋介石猜疑而被扣留,公园修建终止。其后几十年,这里变成了军阀、官僚、政客沽名钓誉的场所。难得还有一尊马祥斌的雕像,是商会表彰他在蚌埠城市建功立德而竖立的,后被日军占领时毁掉,在这里建起“神社”(包括牌楼、纪念碑、香炉等)成为拜鬼、杀人的场所。

随着历史变迁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小南山已是破烂不堪、满目疮痍。真正使小南山获得蓬勃生机的是在新中国时代。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市政府成立了“公园整理委员会”,拨出专款为公园修建园庭、花房、四角亭、荷花池、养鱼池等,栽植了各种树木、花卉20多万株,修成碎石路面3300平方米。并在山南辟出了儿童公园,添置了花、风车、秋千等游乐设施。将满目荒凉、形容憔悴的小南山变成了绿树成荫、花枝招展、充满生机的花园,使南山公园真正成了城区的中心。1981年正式修建成“南山儿童公园”。以北门为进口,竖立了标志性的“戏珠”大型群雕,新建了电动游艇的等数十个大型游乐项目,满足了广大游客的游玩需求,进一步提升了公园的形象。南山儿童公园既有苏州园林的神韵,又洋溢着改革开放的现代气息,展现出蚌埠的崭新风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孩子们若能去一次小南山游玩,简直就是一件很有仪式感、很值得骄傲的事情,每到周末,这里都是孩子们的天堂。

随着城市化、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小南山其公园空间存在感、服务性在不断减弱,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无法得以充分彰显。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南山儿童公园及周边地块景观提升改造工程于2020年11月启动。项目改造范围包括南山儿童公园、科学宫广场、南山宾馆拆迁区域及连接津浦大塘公园主、次景观通道,改造面积达10万平方米。项目启动前期,根据市民调查问卷反馈,市规划部门、博物馆、文史馆、档案局、蚌埠日报社、园林部门的专家和社会热心人士围绕“小南山及周边地区更新改造”形成改造意见:践行历史文化复兴与城市双修的建设方针,打造见证蚌埠城市发展的历史文化公园。公园提升以“文化为魂、铭记历史、还山与城、改善生态”为理念,还原了北门门框、瞭望塔、纪念碑等民国时期的景观建筑,同时保留了公园内原有的雕塑。新建了门坊、瞭望塔、胜利纪念碑、纪念堂、寄园印象主要景点及杨兆成、张汇滔、朱务平等雕塑,并配建了综合服务楼、地下停车场,进一步完善了公园设施。同时,园内增植了各类乔、灌木及地被植物百余种,绿化面积达4万平方米,提升了绿化档次,丰富了绿化景观。公园改造后,从视觉上看更加整洁、宽敞、明亮,植物种类也比过去更丰富。山顶南侧新建的淮上军碑廊,更加突出了南山和蚌埠的历史。原来的淮上纪念碑是隐藏在杂草树木中,如今周围环境清理后更加便于游客参观。保留原有南、北侧主要出入口,新增东、西入口,做到四面通达,便于市民进出。西侧增添了绿植和行人游览的木栈道。改造建设经过近两年的时间,公园已于2022年国庆节前夕正式对市民开放。

如今的南山公园,更像是城市公园的客厅。园区内不少游客来此地打卡。有带着孩子的家长,也有带着老伴的老年人。园区不少景点记录了老蚌埠的时光,在纪念堂园区前,一位爷爷手牵着孙子在纪念碑前伫立良久,告诉孩子“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都是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啊。”在这里,属于蚌埠的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正在不断传递。

南山公园,作为蚌埠城市历史人文之地,市民的生活休闲之地,见证着蚌埠发展的历史文化公园,期待明天会更好!(编辑 徐怀明)


26

□刘菲菲


南山公园又称小南山,位于蚌埠市中心,始建于1927年,是安徽省第一座城市公园,原名中山公园,1981年更名为南山儿童公园。该园承载着几代蚌埠人的童年记忆。都说蚌埠是火车拉来的城市,如果没有小南山,当年津浦铁路就未必能够经过蚌埠,没有小南山,就没有蚌埠市。小南山见证了蚌埠的发展成长,是蚌埠沧海桑田的见证,当之无愧称为蚌埠的母亲山。

南山公园 陈昂 摄

南山公园也是蚌埠最早的市民公园。虽不大,但在历史上不缺大事件。民国十八年(1929年),安徽省政府代理主席方振武首次制定城市建设规划,开始关注到“市民终日辛勤,不得一正当游散之所,以舒旷其身心,殊为歉憾”,“城市公园”作为一个新的概念被提出来。辛亥革命初期,淮上军在蚌埠布防,阻战仓皇北窜回京复命的晚清江南提督张勋,史称“蚌埠小南山战役”。方振武为纪念淮上军在南山狙击清军而牺牲的160名烈士,在山上建立了纪念碑,同时将南山开辟为公园,当时山北造有石条门楼,横额题名“中山公园”。门内竖立三个圆顶方柱,柱上有“天下为公”四个字,方柱的另三面分别写有“民族”“民权”“民生”。1930年起先后在南山植了些树,并建造“烈士公墓”“纪念堂”“拨云台”“胜利纪念塔”等。可惜方振武因遭蒋介石猜疑而被扣留,公园修建终止。其后几十年,这里变成了军阀、官僚、政客沽名钓誉的场所。难得还有一尊马祥斌的雕像,是商会表彰他在蚌埠城市建功立德而竖立的,后被日军占领时毁掉,在这里建起“神社”(包括牌楼、纪念碑、香炉等)成为拜鬼、杀人的场所。

随着历史变迁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小南山已是破烂不堪、满目疮痍。真正使小南山获得蓬勃生机的是在新中国时代。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市政府成立了“公园整理委员会”,拨出专款为公园修建园庭、花房、四角亭、荷花池、养鱼池等,栽植了各种树木、花卉20多万株,修成碎石路面3300平方米。并在山南辟出了儿童公园,添置了花、风车、秋千等游乐设施。将满目荒凉、形容憔悴的小南山变成了绿树成荫、花枝招展、充满生机的花园,使南山公园真正成了城区的中心。1981年正式修建成“南山儿童公园”。以北门为进口,竖立了标志性的“戏珠”大型群雕,新建了电动游艇的等数十个大型游乐项目,满足了广大游客的游玩需求,进一步提升了公园的形象。南山儿童公园既有苏州园林的神韵,又洋溢着改革开放的现代气息,展现出蚌埠的崭新风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孩子们若能去一次小南山游玩,简直就是一件很有仪式感、很值得骄傲的事情,每到周末,这里都是孩子们的天堂。

随着城市化、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小南山其公园空间存在感、服务性在不断减弱,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无法得以充分彰显。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南山儿童公园及周边地块景观提升改造工程于2020年11月启动。项目改造范围包括南山儿童公园、科学宫广场、南山宾馆拆迁区域及连接津浦大塘公园主、次景观通道,改造面积达10万平方米。项目启动前期,根据市民调查问卷反馈,市规划部门、博物馆、文史馆、档案局、蚌埠日报社、园林部门的专家和社会热心人士围绕“小南山及周边地区更新改造”形成改造意见:践行历史文化复兴与城市双修的建设方针,打造见证蚌埠城市发展的历史文化公园。公园提升以“文化为魂、铭记历史、还山与城、改善生态”为理念,还原了北门门框、瞭望塔、纪念碑等民国时期的景观建筑,同时保留了公园内原有的雕塑。新建了门坊、瞭望塔、胜利纪念碑、纪念堂、寄园印象主要景点及杨兆成、张汇滔、朱务平等雕塑,并配建了综合服务楼、地下停车场,进一步完善了公园设施。同时,园内增植了各类乔、灌木及地被植物百余种,绿化面积达4万平方米,提升了绿化档次,丰富了绿化景观。公园改造后,从视觉上看更加整洁、宽敞、明亮,植物种类也比过去更丰富。山顶南侧新建的淮上军碑廊,更加突出了南山和蚌埠的历史。原来的淮上纪念碑是隐藏在杂草树木中,如今周围环境清理后更加便于游客参观。保留原有南、北侧主要出入口,新增东、西入口,做到四面通达,便于市民进出。西侧增添了绿植和行人游览的木栈道。改造建设经过近两年的时间,公园已于2022年国庆节前夕正式对市民开放。

如今的南山公园,更像是城市公园的客厅。园区内不少游客来此地打卡。有带着孩子的家长,也有带着老伴的老年人。园区不少景点记录了老蚌埠的时光,在纪念堂园区前,一位爷爷手牵着孙子在纪念碑前伫立良久,告诉孩子“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都是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啊。”在这里,属于蚌埠的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正在不断传递。

南山公园,作为蚌埠城市历史人文之地,市民的生活休闲之地,见证着蚌埠发展的历史文化公园,期待明天会更好!(编辑 徐怀明)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