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红梅
小区内有很多香樟树,一夜微风细雨,路面上落满香樟树叶,颇具落叶知秋之意。有邻居拍照发朋友圈,没做注解,不知者以为此是深秋之景,殊不知此乃万物生发的春季。
看到满树的翠绿和满地的落叶,忽然想起刘禹锡“芳林新叶催陈叶”的诗句,新芽生发陈叶脱落,这是自然界新陈代谢的规律。
少时生活在皖北乡下,四季分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万物生长,房前屋后树木发芽,田垄畦沟次第渐青;夏日绿意盎然葳蕤茂盛;秋天瓜果成熟藤枯叶落;冬季万物凋零一片肃杀。因此,当读到“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的诗句时,心中顿生疑惑。“流水前波让后波”很好理解,因为村旁小河的水就是这样流淌的,后波推淹前波,一波又一波,川流不止,奔流不息。可“芳林新叶催陈叶”颇让我费解,任我展开想象的翅膀,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诗中描写的景象。因为在我年少有限的视野和认知里,我见过的树木不外乎村里的柳树、杨树、梧桐树、槐树、榆树等,院落里的梨树、苹果、枣树等。这些树的叶子在秋季全部凋落,来年春天生发新叶。彼此明明隔着万物凋零的冬季,新叶陈叶根本没有见面的机会,怎会“新叶催陈叶”呢?
后来,离开故土,在温润的江南,才知冬季的树木也是绿意成荫的。很多树木春天枝丫发芽,陈叶凋零离枝,看到此景,方才理解“芳林新叶催陈叶”的景象。当时就想江南真是好,不只是杏花春雨,还有冬季里依然充满生机的多种绿色植物。难怪古诗词中有那么多赞美江南的诗句,也就理解了千年前的白居易在离开江南后依然会《忆江南》。
江浙一带有个习俗,女孩出生后,父母便在庭院内亲手种下一棵香樟树,名曰“女儿树”,所以江浙乡村多香樟。香樟树属常绿乔木,一年四季绿意盎然。树木和女孩一起成长,待到女孩长大成人,树也成材了,父母便砍下香樟树给女儿做樟木箱子陪嫁。想想这样的过程多么充满温情、浪漫和期待,但也有些伤感,女儿长大离开父母开启新的人生旅程,香樟树转换方式陪伴女儿一同前往,人和树双双离开,父母定感失落。不知这一习俗如今是否还在延续?
小时候家里有一个长年上锁的雕有龙凤的樟木箱,里面放的是父亲的各种证书、母亲陪嫁的衣物首饰和各种票据,母亲说箱子是外婆的嫁妆,母亲出嫁时,外婆已不在,那时皖北乡下没有香樟树,外公便把樟木箱子给母亲做了嫁妆。母亲说箱子一直放在乡下的祖屋里,没有搬动过,镇宅用。
一晃多年,我不曾去过儿时生活过的故土乡村。今年春节,兄妹几人相约去祖屋看看。祖屋托付给邻居看管,小院收拾得很是利落,虽无人居住,倒不荒芜。屋内那个樟木箱还在原处,上面罩着红彤彤的布罩,我掸去罩布上的灰尘,小心翼翼再次盖上。
院子里不知何时种了几棵香樟树,这让我很是惊喜。树叶在寒风中晃动,给寂静的小院增添一丝生机,我记忆中院子里的树是柿子树和石榴树等,没有香樟树的。邻居说原来的树老了,加之疏于管理,有病虫害,都砍了,征得母亲同意后,种了几棵香樟树,香樟树皮实,无人问津也长势良好,一年四季常青,隔着院墙看着都觉舒适。
站在香樟树下,冬日的阳光从树叶间斑驳洒下,有些晃眼。我思忖这几棵香樟树的未来,它们一定会在此长长久久住下去,替我们守护着老宅院落。等我将来老了,在树下坐着摇椅纳凉品茶回忆过往……
在村子里走一圈,遇见乡邻,皆是“笑问客从何处来”的疑问。我说我“乡音未改”呀,乡邻们皆笑着摇头:变了!虽然变化不大!但还是能听出不同的。我感叹:离开故乡几十年了,口音有些改变也在所难免。
出乎我意料是村子内街道干净整齐,街道两旁的石楠树、桂花树、雪松树透着绿意,临街院落里传出孩童的嬉戏声、鸡鸣犬吠声……这些声音让我倍感亲切,恍若间好似回到了童年,可眼前的街景又让我有种身处江南的错觉。
乡亲们说,前几年村子不行,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留下的多是老人孩子,眼看着村子落败,内心很是着急难受。这几年好了,振兴乡村的政策给村镇工厂很大的扶持,村办企业又活过来了,年轻人都回来了,村子焕发出勃勃生机。
村镇小学院墙外有一排香樟树,看着绿油油的树叶,我心想:当孩子们读到“芳林新叶催陈叶”的诗句时,一定不会像当年的我那么困惑、难解。
(编辑 徐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