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新手爸妈的“疫苗犹豫”,怎么破?

2024-05-04 19:26 央视网  


新手妈妈刘雯最近统计了孩子出生第一年的疫苗接种记录:出生24小时内接种的乙肝疫苗和卡介苗、麻腮风、乙脑、水痘、手足口病等,一共9种疫苗,共计19针。在接种疫苗前,刘雯从各个平台“恶补”了很多知识,请教过学医的朋友,还列了一张计划表。

但是她仍常常处于焦虑中:可不可以同时接种两种疫苗?要不要打自费疫苗?朋友家孩子打这个疫苗有一些不良反应,我家娃还打吗……在付出许多精力和金钱后,一些问题又时常盘旋在刘雯的脑海:为什么要打这么多疫苗?疫苗的作用是什么?

随着时代进步及医疗水平的提升,公众对疫苗的关注也由以往的疫苗种类、接种地点等信息,转向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需自费接种的非免疫规划疫苗等。如何给孩子科学接种疫苗,成为不少“新手家长”特别关心的问题。

疫苗接种是防治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

“95后”宝妈黄旼旼的孩子今年两岁,她给记者展示了“小绿本”——儿童预防接种证,上面是孩子出生以来所有的疫苗接种记录,包括接种时间,接种部位,疫苗类别、型号、厂家,接种医生等信息。

除了免疫规划内疫苗,黄旼旼还为孩子选择了一些自费的非免疫规划疫苗,“虽然要花钱,但我觉得打了心里比较踏实”。黄旼旼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给孩子建了档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会提醒该打什么疫苗、什么时间来,这让她觉得很安心。

相较于黄旼旼,宝宝刚两个月大的“90后”宝妈胡静显得有些焦虑。她的孩子目前共打了3针疫苗,服用了一剂口服疫苗。出生后就接种的卡介苗和乙肝疫苗没有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但孩子接种“百白破”疫苗和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后,出现腹泻、晚上睡不好等情况,这让胡静很担心。“我们社区的疫苗群里,有妈妈说打过疫苗后,孩子出现各种不舒服的情况。作为妈妈,看到孩子难受,就会很心疼。”胡静说:“如果不是入学要求,我可能不会主动给宝宝打疫苗。”

“很多人犹豫打不打疫苗,觉得可能有不好的影响。”黄旼旼说,当时家人也曾一起讨论过这个问题,最终觉得,当一个疫苗已经成熟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能给宝宝接种,说明它有安全保障。“宁可提前预防,也不想生病遭罪。”

为什么要给孩子打疫苗?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保健中心执行主任王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孩子出生后会面临感染各种传染病的风险,因此,世界各国都会根据本国传染病流行趋势,制定适合的免疫程序。

  

在4月20日-21日召开的2024全国疫苗与健康大会上,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卢江介绍,自1978年启动计划免疫以来,我国免疫规划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风疹发病水平明显降低,甲肝报告发病率显著下降,乙脑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疫苗接种成为防控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卢江说。

“疫苗犹豫”是在犹豫什么?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儿科副主任晁爽在临床工作22年,深刻感受到疫苗接种系统完善带来的益处。“在我读书和刚工作时,水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等传染病还比较常见,现在,医学生们在临床几乎很难见到这些病例,这是疫苗接种带来的好处。”

但同为母亲的晁爽发现,周围因为打疫苗而犹豫的家长并不少。有一次,孩子的班级群里在进行接种流感疫苗的报名接龙,40分钟过去后群里依旧空空荡荡,直到晁爽开完会拿起手机率先报名,群里才陆续有家长接龙。

“家长们的犹豫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疫苗是否有效,另一方面是有的人担心疫苗有副作用。例如有人担心打疫苗后得心肌炎、免疫性疾病,甚至瘫痪。”晁爽对记者说,有的疫苗会有一些副作用,还存在偶合反应。当一个人在打疫苗后碰巧出现了反应或概率很低的副作用,放在网络上就容易被放大。

  

河北省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公共卫生科副科长俞辉从事预防接种相关工作10年,曾在社交媒体上进行疫苗科普。她所在的科室承担着辖区内的0-6岁儿童的预防接种和成人疫苗接种工作。俞辉发现,来到医院的大部分家长对于免疫规划内疫苗的认可度较高,担心的多为自费疫苗。“非免疫规划疫苗属于自愿自费接种,我们会对家长介绍清楚疫苗的相应情况,把选择权交给家长。”

“许多家长担心的原因是‘周围没人打’。”俞辉常在小区群聊里看到有家长在讨论疫苗接种问题。“A问,我家孩子接种了××疫苗;B回复,我家孩子打完这个疫苗反应很大;C说,我家就不打这个疫苗。这时,A就会陷入怀疑。”俞辉说,鱼龙混杂的信息、疫苗可能带来的副作用,都会导致家长对某类疫苗产生怀疑,甚至引发疫苗犹豫、接种焦虑。

打了疫苗为什么还会得这个病,也是晁爽经常被问到的问题。

“这是因为大家可能不了解病原学。”晁爽举例,有家长会疑惑,为什么孩子打了流感嗜血杆菌疫苗,还会得流感。“流感嗜血杆菌疫苗预防的是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是细菌感染的一种。而我们通常说的流感是流感病毒感染。同样的,打了肺炎球菌疫苗也可能还会得肺炎,因为导致肺炎的病原体有很多种,包括各种细菌、病毒以及支原体等等”。

  

此外,不同“价”的疫苗只能对特定血清学型别的细菌或病毒进行预防。以肺炎球菌疫苗为例,目前我国的肺炎球菌疫苗有13价(PCV13)和23价(PPV23),而肺炎球菌有90多个血清学型别,每一个型别可以通俗理解为“1价”,PCV13可以预防其包含的13种肺炎球菌血清型引起的疾病。“打了疫苗,也可能被其他血清型肺炎球菌感染,引发肺炎。”晁爽说。

“人们在接种疫苗后会获得免疫力保护效果,但免疫的成功率不可能达到100%。由于个体差异,有些人接种后可能出现免疫失败、感染疾病的情况。同时,人们接种疫苗后会在体内产生抗体,抗体随着时间的延长会衰减,如果抗体衰减到保护水平以下,打了疫苗还是可能会感染。”在2024全国疫苗与免疫大会“儿童打疫苗 常识要知晓”科普直播中,云南省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所所长赵志贤介绍。

尽管如此,疫苗依旧是目前最经济、最安全、最有效控制传染病的措施。大部分接种成功的人群,其体内抗体可在半年内持续较高水平,能起到预防发病、预防重症、阻断疾病流行的效果。“国内外研究资料显示,在打疫苗后发病的情况下,临床症状也会更轻,病程也会变短。”赵志贤说。

化解焦虑,科学理性接种

俞辉常常在社交软件上看到一些关于疫苗的“攻略帖”,有的还配上夸张的标题“砸锅卖铁都要给孩子打的几种疫苗”。俞辉发现,许多“攻略”是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疫苗接种情况分享出来的,有的介绍做得很详细,但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孩子。

“大家需要理性甄别,在充分了解疫苗种类及接种流程后,与预防接种部门的医务人员沟通,说明孩子当前的健康状况、既往病史,判断自己的孩子是否适合接种。”俞辉提醒,家长千万不能盲目跟风,也不用因为自家孩子和别人家孩子情况不同而焦虑。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家庭消费能力等综合判断。

  

王琳介绍,接种疫苗后出现低热,不适,局部红肿、硬结等是常见现象,这是机体接触外来抗原作出的正常反应,家长不用特别担心。

“家长容易有一个误区,认为接种疫苗后什么反应都没有才好,这其实是不对的。”王琳表示,一个健康的儿童接种外来抗原后有上述情况出现,说明机体对疫苗作出了反应。如果孩子发烧没有超过38°C,有些轻微的食欲不振、身体不适,是常见现象,不要过于焦虑,一般2-3天就会过去。接种多联疫苗时,由于一次性接触好几类抗原,孩子容易在第三针或第四针时出现局部组织反应剧烈——红肿、硬结,这种情况及时对症处理就可以。

国家规定疫苗接种后需要在医院留观30分钟,就是为了应对急性过敏反应的出现。“现在我国的疫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极少见到如过敏性休克等严重的不良反应。”王琳说,有时候孩子在接种前就存在身体不适的情况,可能会发生偶合反应。“如果出现高热38.5°C以上,或者伴有其他严重症状,需要到医院及时就诊。”

“接种疫苗之后,需要多喝水,当天不洗澡,如果局部痒,不要使劲揉搓。饮食上尽量少吃容易过敏的食物。”王琳提醒。

  

有家长疑惑,免疫规划疫苗是“必选项”,需要按时接种,那非免疫规划疫苗要不要打?

“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属于管理上的分类,病毒则是医学的分类。哪些疫苗属于免疫规划疫苗,哪些属于非免疫规划疫苗,其实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赵志贤介绍说,国家会根据疾病的危害程度,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生产能力、价格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哪些疫苗纳入免疫规划。

“非免疫规划疫苗是对免疫规划疫苗的重要补充。例如流感、肺炎、水痘、手足口病疫苗等,对预防疾病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如果条件允许,大家也可以选择接种。”赵志贤说,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发展,未来可能会有更多适宜的疫苗被逐步纳入免疫规划。

“打疫苗并不是儿童的专利。”赵志贤说,从出生到青少年阶段,再到成人、老年阶段,都有特定的疫苗用来预防一些高发传染病,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无论我们处于生命的哪个阶段,都应该选择适宜的疫苗进行预防接种,免疫接力,让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获得对自身、家庭成员和大众的健康保护,为人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护航。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刘雯、黄旼旼、胡静为化名)


51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