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成功,是一个来得较晚的词-——徐廷柱书法展观后

2024-06-06 08:52 蚌埠新闻网  

□李淼 文/图


“徐廷柱书法展。2024.5.15.市图书馆。”

接到这条短信,作为廷柱老友的我十分高兴。心想,这一天终于来啦。感佩之情油然而生。

廷柱学习书法,练笔不辍,勤奋了四十年。当年初识的那个黑发如墨,风华蓬勃的青年习书人,如今已是鬓染霜华的书法专家。当年挥笔牵扯出的柔软的线条,如今已似铁划银钩的千岁古藤。少年功夫,花甲始成,其中甘苦,非常人所能耐受。用“少年功夫老始成”赞叹最是恰当,也名副其实。

廷柱学书,颇为不易。年轻时进入纱厂上班,推纱车、干木工、搞宣传、出板报、入科室、写文字,一路爬坡,境遇提升。这期间幸遇恩师潘成华。后来纱厂解体,廷柱又远赴江浙做过销售,后又回归家乡担任街道书记。这些他都安然而做,颇为得手。但变动频繁,生活的确辛劳与不易。而业余习字是他如影随形的最爱与乐趣。

习字的辛苦他从来没有说过,只听他津津乐道过恩师潘成华夏天练字,为避恶蚊叮咬而双腿浸水木桶中的轶事。也常提起对明初帝师宋濂少年求学“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的佩服。我想,这也会是痴迷书法的廷柱冬夏苦练的情景吧!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他孤灯习字,墨染手指。渐渐的那驾驭线条羞涩柔弱的手在坚持不辍的锻炼中默默成长。像一个蹒跚之婴孩由晃摇而稳健,像一棵风中之树苗由细瘦而强韧!

古人说,习字,最忌眼高手低。观看得多,习练得少,眼高于顶,手低于尘。此所谓眼中有神,腕上有鬼也。

廷柱眼手双修,扎实精进,秀出一枝!

他性格朴厚,沉静稳重。加之恩师潘成华性格喜谐,循循善诱,楷书功力非凡,更是让他书风持重端正,又佐以遍临诸家名帖之力,其书渊渟岳峙的大气更是显著,相得益彰!

观他的作品,诸体皆有。但是以劲健稳正的行楷居多。他的书风不追险奇,绝无穿云裂帛,恣肆笔意的狂悍,只求朴厚严谨。一笔一画,气定神闲,这是性格使然!

书法学习,要定力,持静心。他讲,书功在书外。多读书,养心性。还讲,依性修行,方可精进。

现今书界,一些人觉得“书法功夫在书法外”,不下苦功,追求浮名。为提升名头,他们走捷径、傍名人,贴机构,窜场子,喷大言。

这其中绝无廷柱身影。他愿做书界独行侠,默默习字,定心修行,墨海积功,终于有了今天成绩。可贺可敬!

清代王澍《论书賸言》讲:“古钗脚不如屋漏痕,屋漏痕不如万岁枯藤。以其渐近自然。”

这话是说:

挽发簪钗,硬朗光滑,只是笔线媚劲。初级。

屋漏痕迹,随意曲折,只是笔线自然。中级。

万岁枯藤,苍古劲健,才是笔线张力。高级。

而廷柱微信名自号“古钗脚”是在告诫与自警自己只是三种境界的初级水准,也昭示了他的谦逊与淡泊。

他在书展开幕式上笑言自己书风是形似蟋蟀,体型肥大的秋虫“油葫芦体”。这正是他的平易所在。宋代大书家黄庭坚与苏东坡相互戏谑。苏称黄体为“树挂死蛇”,黄笑苏字为“石压蛤蟆”。清代大学士刘墉其书也被戏称为“墨猪”。正是这些形象生动的戏评,成为晚生后辈习字时会心的领悟。

学习须勤苦,然而也需有慧心。勤能补拙,是个常被误解的成语。都以为,只要肯下苦功,定能成功。殊不知如果本是顽石一坨,再磨也出不了璞玉。有禀赋,方可事半功倍。

以此看来,廷柱勤奋经年,磨去了包裹璞玉之皮,终显璞玉之质。

他的今天虽不易,但是必然!

开展那天,观览人多。廷柱手捧祝贺鲜花,欣兴满脸,我在人丛中远望着他,心里有由衷的欣慰与钦佩。

“纸上春风笔上开,香味皆从墨中来”,用这幅助展对联形容此时的他最为相得。

乾坤容我静

名利任人忙

在人流涌动中,我在他手书的这幅笔意轻捷畅逸的作品前站立了许久许久。

我想,成功对于他,是个来得较晚的词,而这之前的辛苦与磨砺,是必须经历的过程与铺垫。有时候,人要对自己勉励与促进,面对梦想要心摹手追去达到它。

廷柱是成功的实践者!(编辑 徐怀明)

书展前的徐廷柱


31

□李淼 文/图


“徐廷柱书法展。2024.5.15.市图书馆。”

接到这条短信,作为廷柱老友的我十分高兴。心想,这一天终于来啦。感佩之情油然而生。

廷柱学习书法,练笔不辍,勤奋了四十年。当年初识的那个黑发如墨,风华蓬勃的青年习书人,如今已是鬓染霜华的书法专家。当年挥笔牵扯出的柔软的线条,如今已似铁划银钩的千岁古藤。少年功夫,花甲始成,其中甘苦,非常人所能耐受。用“少年功夫老始成”赞叹最是恰当,也名副其实。

廷柱学书,颇为不易。年轻时进入纱厂上班,推纱车、干木工、搞宣传、出板报、入科室、写文字,一路爬坡,境遇提升。这期间幸遇恩师潘成华。后来纱厂解体,廷柱又远赴江浙做过销售,后又回归家乡担任街道书记。这些他都安然而做,颇为得手。但变动频繁,生活的确辛劳与不易。而业余习字是他如影随形的最爱与乐趣。

习字的辛苦他从来没有说过,只听他津津乐道过恩师潘成华夏天练字,为避恶蚊叮咬而双腿浸水木桶中的轶事。也常提起对明初帝师宋濂少年求学“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的佩服。我想,这也会是痴迷书法的廷柱冬夏苦练的情景吧!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他孤灯习字,墨染手指。渐渐的那驾驭线条羞涩柔弱的手在坚持不辍的锻炼中默默成长。像一个蹒跚之婴孩由晃摇而稳健,像一棵风中之树苗由细瘦而强韧!

古人说,习字,最忌眼高手低。观看得多,习练得少,眼高于顶,手低于尘。此所谓眼中有神,腕上有鬼也。

廷柱眼手双修,扎实精进,秀出一枝!

他性格朴厚,沉静稳重。加之恩师潘成华性格喜谐,循循善诱,楷书功力非凡,更是让他书风持重端正,又佐以遍临诸家名帖之力,其书渊渟岳峙的大气更是显著,相得益彰!

观他的作品,诸体皆有。但是以劲健稳正的行楷居多。他的书风不追险奇,绝无穿云裂帛,恣肆笔意的狂悍,只求朴厚严谨。一笔一画,气定神闲,这是性格使然!

书法学习,要定力,持静心。他讲,书功在书外。多读书,养心性。还讲,依性修行,方可精进。

现今书界,一些人觉得“书法功夫在书法外”,不下苦功,追求浮名。为提升名头,他们走捷径、傍名人,贴机构,窜场子,喷大言。

这其中绝无廷柱身影。他愿做书界独行侠,默默习字,定心修行,墨海积功,终于有了今天成绩。可贺可敬!

清代王澍《论书賸言》讲:“古钗脚不如屋漏痕,屋漏痕不如万岁枯藤。以其渐近自然。”

这话是说:

挽发簪钗,硬朗光滑,只是笔线媚劲。初级。

屋漏痕迹,随意曲折,只是笔线自然。中级。

万岁枯藤,苍古劲健,才是笔线张力。高级。

而廷柱微信名自号“古钗脚”是在告诫与自警自己只是三种境界的初级水准,也昭示了他的谦逊与淡泊。

他在书展开幕式上笑言自己书风是形似蟋蟀,体型肥大的秋虫“油葫芦体”。这正是他的平易所在。宋代大书家黄庭坚与苏东坡相互戏谑。苏称黄体为“树挂死蛇”,黄笑苏字为“石压蛤蟆”。清代大学士刘墉其书也被戏称为“墨猪”。正是这些形象生动的戏评,成为晚生后辈习字时会心的领悟。

学习须勤苦,然而也需有慧心。勤能补拙,是个常被误解的成语。都以为,只要肯下苦功,定能成功。殊不知如果本是顽石一坨,再磨也出不了璞玉。有禀赋,方可事半功倍。

以此看来,廷柱勤奋经年,磨去了包裹璞玉之皮,终显璞玉之质。

他的今天虽不易,但是必然!

开展那天,观览人多。廷柱手捧祝贺鲜花,欣兴满脸,我在人丛中远望着他,心里有由衷的欣慰与钦佩。

“纸上春风笔上开,香味皆从墨中来”,用这幅助展对联形容此时的他最为相得。

乾坤容我静

名利任人忙

在人流涌动中,我在他手书的这幅笔意轻捷畅逸的作品前站立了许久许久。

我想,成功对于他,是个来得较晚的词,而这之前的辛苦与磨砺,是必须经历的过程与铺垫。有时候,人要对自己勉励与促进,面对梦想要心摹手追去达到它。

廷柱是成功的实践者!(编辑 徐怀明)

书展前的徐廷柱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