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聚星成链 蚌埠图展空天

2024-08-07 09:30 蚌埠发布客户端  

神秘苍穹,星河璀璨。在蚌埠这座全国老工业基地城市的上空,商业航天产业正加速起飞。

历史的时针指向十年前。2014年,《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发布,明确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商业航天。今年,商业航天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也提出,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发展商业航天,蚌埠有部署、敢行动。近年来,我市抢抓国内商业航天产业快速发展机遇,前瞻谋划布局,全力加速发展,用蚌埠“智”造的力量,点亮了蚌埠商业航天产业的“星辰大海”。

传承工业基因

“智”造引领升级

蚌埠,一座有“故事”的城市。

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城市,这里诞生了全省第一块手表、第一台冰箱、第一辆自行车、第一台空气压缩机……

曾经,“蚌埠五大机”的辉煌在这里书写。蚌埠机床厂、蚌埠空压机厂、蚌埠柴油机厂、蚌埠拖拉机附件厂、蚌埠水泵厂,每一家企业都在全市乃至全省工业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蚌埠与航空航天事业都也有着不解之缘,汇集了安徽北方微电子研究院、中电科40/41所等相关国家级大院大所,从“嫦娥”奔月到“神舟”飞天,再到“天宫”遨游,背后都有“蚌埠制造”的贡献。而今,在这片发展的热土上,被冠上蚌埠“智”造的火箭发动机昂然腾空,让一代又一代蚌埠人的智慧和探索有了具象的表达。时代的巨轮运转,从“蚌埠五大机”到火箭发动机,创新的效能和产业升级的动力,如发展之火种愈燃愈烈、乘风而上。

图为九州云箭生产车间(企业供图)

“3、2、1……成功!”日前,我国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首次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取得圆满成功。两千公里以外的安徽九州云箭航天技术有限公司内,副总经理石奇看着蓝色尾焰缓缓升空,激动地欢呼起来。

此次飞行试验采用了3.8米直径箭体,配置三台70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和全尺寸着陆缓冲系统。其中,三台液氧甲烷发动机由九州云箭研发,并在蚌埠总装基地进行整机装配与测试。

商业航天万亿级的市场如同广袤的太空,正吸引越来越多企业和资本遐想联翩、躬身入局。九州云箭就是蚌埠商业航天产业的第一个入局者。

石奇清晰地记得,2019年,他帮忙牵线搭桥一家从事火箭发动机研制的企业落地蚌埠。蚌埠良好的承接基础、优渥的落地政策、周到热情的服务,让双方迅速找到了发展的契合点。于是,安徽九州云箭航天技术有限公司诞生了,这也是蚌埠商业航天产业从0到1的突破。

安徽九州云箭航天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支持火箭回收重复用的液氧甲烷航天动力企业。企业落地蚌埠以后,坚持走创新“智”造之路,从2021年底交付首台10吨级凌云发动机,到如今实现70吨级的跃升,一步一个脚印领跑产业赛道。目前已逐步形成以蚌埠地区为中心,以研发、生产、测试、交付功能为一体的火箭发动机制造基地,成为商业航天动力领域的头部企业。

聚焦产业图谱

竞速航天赛道

太空轨道和资源是稀缺和排他的,商业航天领域注定是一场竞速赛跑。

蚌埠深愔其道。于是,一场争分夺秒的太空竞跑在珠城大地铺展开来。

一张清晰的产业图谱是发展的路径图。我市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三大总体院之一、中国航天唯一的综合性总体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深入合作,高质量编制完成蚌埠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规划,锚定重复使用火箭发动机、航天级关键材料、动力系统共享测试服务等细分赛道,明确了“1+4+N”发展纲领,即:建设1个商业航天科技创新中心,火箭发动机生产、商业航天电子零配件、可回收商业航天飞行器总装、新材料生产4个配套产业基地,N个商业航天产业融合平台和应用场景,力争10—15年将商业航天产业打造成为蚌埠市支柱产业之一。

如果说九州云箭的落地,是为蚌埠商业航天产业埋下了发展的“种子”,那么凌空科技紧随而来的步伐,则为这颗“种子”冲天增加了动力。

在禹会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蚌埠凌空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制造车间内机器轰鸣,一批防热产品正在经历手工加工处理、烘烤固化等一系列流程。

图为凌空科技厂房  (企业供图)

“选择蚌埠,看似偶然,实为必然。”蚌埠凌空科技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部长洪晓露说,作为专注于航天级防热复合材料研制的企业,落子蚌埠是一次再明智不过的战略选择。蚌埠对于商业航天产业具有非常科学的前瞻性规划,并以此为基础加速汇集产业发展所需要素,完整科学的产业生态布局已清晰可见,这些都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了基础,让企业的每一步选择都充满底气。

自2021年8月落户禹会区以来,凌空科技聚焦“智”造赋能,已建成三条先进的生产线和检测体系,以及一套非标大型力热试验服务平台和一套完备的材料研发中心,与哈尔滨工业大学、29基地、中国航空研究院等均有业务往来。去年全年产值达6300万元,预计今年这一数值将达8000万元。

聚“星”成链,一飞冲天。近年来,我市多次赴北京调研走访相关企业,召开产业合作恳谈会,为商业航天产业落地蚌埠搭好了框架、指明了路径,展现了邀请各地企业来蚌布局的满满诚意。星河动力、深蓝航天、星捷太空……一批企业纷纷把目光投向蚌埠,开始了一场互惠共赢的“双向奔赴”。

高质量的产业图谱已然成型。我市围绕产业链的关键节点进行建链、延链、补链,积极引进和培育项目,努力构建健全的产业生态系统。时至今日,全市商业航天产业已集聚了九州云箭、凌空天行、星河动力、深蓝航天等一批重点企业,涵盖火箭发动机、火箭零部件、新材料、火箭箭体制造及总装等产业领域。2019年九州云箭估值仅2亿元,发展至2023年已达30亿元,增长15倍。

平台多维赋能

逐梦向天而行

位于东海大道和黑虎山路交叉口的商业航天产业园项目里,塔吊林立、忙碌有序,工程机械车来回穿梭、紧张作业,禹会区商业航天产业园项目建设板块工程部部长马凤刚头戴安全帽,在钢筋混凝土之间来回奔走。产业园自去年8月启动建设以来,正以每日一新的面貌抢抓进度,两栋主楼正在进行主体施工,项目施工完成量超60%。今年9月,产业园将迎接首家企业“深蓝航天”进场装修。

“产业园D地块商业航天科技创新中心总建筑面积约14.91万㎡,总投资7.46亿元,目前主体建筑中裙楼已经封顶,预计年底前主楼交付。”马凤刚介绍,项目建成后,将吸引一批重点企业入驻,进一步凝聚航天产业核心业态,引领产业集群,激活产业动力,打造一个高品质的商业航空产业基地,助力蚌埠加速乘势升空。

我市坚持项目招引、企业培育、园区建设、资金保障“齐头并进”,高标准打造承载平台。除加速打造商业航天产业园外,聚焦火箭发动机研发测试各环节,积极探索废弃矿山治理利用新模式,早在2020年就建成投用了大洪山火箭发动机专用测试场,已为上海航天八院和辖区企业开展多次发动机测试,目前正在推动扩建赋能,建设区域型共享平台。

为保障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提供有效资金支持,我市创新投资方式,通过“招商基金+存量基金”“基金+市属国企”等方式支持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坚持市场逻辑谋事、资本力量干事、平台思维成事,充分发挥基金撬动作用,以规模50亿元的安徽和壮高新技术成果基金、规模20亿元安徽省新一代信创产业基金全力支持我市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目前已投资星河动力、九州云箭、深蓝航天等商业航天产业项目。

在用好存量的基础上,我市坚持做大增量,蚌投集团、禹投集团、国新国证合作,成立10亿元规模的蚌埠市商业航天发展招商基金,专项支持我市商业航天产业发展。通过设立专项招商基金以及存量基金相互配合、相辅相成,为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提供持续助力。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覆盖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的基金丛林体系,预计到今年年底,基金丛林总规模将突破400亿元。蚌报融媒体记者 李景)

12

神秘苍穹,星河璀璨。在蚌埠这座全国老工业基地城市的上空,商业航天产业正加速起飞。

历史的时针指向十年前。2014年,《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发布,明确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商业航天。今年,商业航天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也提出,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发展商业航天,蚌埠有部署、敢行动。近年来,我市抢抓国内商业航天产业快速发展机遇,前瞻谋划布局,全力加速发展,用蚌埠“智”造的力量,点亮了蚌埠商业航天产业的“星辰大海”。

传承工业基因

“智”造引领升级

蚌埠,一座有“故事”的城市。

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城市,这里诞生了全省第一块手表、第一台冰箱、第一辆自行车、第一台空气压缩机……

曾经,“蚌埠五大机”的辉煌在这里书写。蚌埠机床厂、蚌埠空压机厂、蚌埠柴油机厂、蚌埠拖拉机附件厂、蚌埠水泵厂,每一家企业都在全市乃至全省工业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蚌埠与航空航天事业都也有着不解之缘,汇集了安徽北方微电子研究院、中电科40/41所等相关国家级大院大所,从“嫦娥”奔月到“神舟”飞天,再到“天宫”遨游,背后都有“蚌埠制造”的贡献。而今,在这片发展的热土上,被冠上蚌埠“智”造的火箭发动机昂然腾空,让一代又一代蚌埠人的智慧和探索有了具象的表达。时代的巨轮运转,从“蚌埠五大机”到火箭发动机,创新的效能和产业升级的动力,如发展之火种愈燃愈烈、乘风而上。

图为九州云箭生产车间(企业供图)

“3、2、1……成功!”日前,我国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首次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取得圆满成功。两千公里以外的安徽九州云箭航天技术有限公司内,副总经理石奇看着蓝色尾焰缓缓升空,激动地欢呼起来。

此次飞行试验采用了3.8米直径箭体,配置三台70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和全尺寸着陆缓冲系统。其中,三台液氧甲烷发动机由九州云箭研发,并在蚌埠总装基地进行整机装配与测试。

商业航天万亿级的市场如同广袤的太空,正吸引越来越多企业和资本遐想联翩、躬身入局。九州云箭就是蚌埠商业航天产业的第一个入局者。

石奇清晰地记得,2019年,他帮忙牵线搭桥一家从事火箭发动机研制的企业落地蚌埠。蚌埠良好的承接基础、优渥的落地政策、周到热情的服务,让双方迅速找到了发展的契合点。于是,安徽九州云箭航天技术有限公司诞生了,这也是蚌埠商业航天产业从0到1的突破。

安徽九州云箭航天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支持火箭回收重复用的液氧甲烷航天动力企业。企业落地蚌埠以后,坚持走创新“智”造之路,从2021年底交付首台10吨级凌云发动机,到如今实现70吨级的跃升,一步一个脚印领跑产业赛道。目前已逐步形成以蚌埠地区为中心,以研发、生产、测试、交付功能为一体的火箭发动机制造基地,成为商业航天动力领域的头部企业。

聚焦产业图谱

竞速航天赛道

太空轨道和资源是稀缺和排他的,商业航天领域注定是一场竞速赛跑。

蚌埠深愔其道。于是,一场争分夺秒的太空竞跑在珠城大地铺展开来。

一张清晰的产业图谱是发展的路径图。我市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三大总体院之一、中国航天唯一的综合性总体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深入合作,高质量编制完成蚌埠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规划,锚定重复使用火箭发动机、航天级关键材料、动力系统共享测试服务等细分赛道,明确了“1+4+N”发展纲领,即:建设1个商业航天科技创新中心,火箭发动机生产、商业航天电子零配件、可回收商业航天飞行器总装、新材料生产4个配套产业基地,N个商业航天产业融合平台和应用场景,力争10—15年将商业航天产业打造成为蚌埠市支柱产业之一。

如果说九州云箭的落地,是为蚌埠商业航天产业埋下了发展的“种子”,那么凌空科技紧随而来的步伐,则为这颗“种子”冲天增加了动力。

在禹会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蚌埠凌空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制造车间内机器轰鸣,一批防热产品正在经历手工加工处理、烘烤固化等一系列流程。

图为凌空科技厂房  (企业供图)

“选择蚌埠,看似偶然,实为必然。”蚌埠凌空科技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部长洪晓露说,作为专注于航天级防热复合材料研制的企业,落子蚌埠是一次再明智不过的战略选择。蚌埠对于商业航天产业具有非常科学的前瞻性规划,并以此为基础加速汇集产业发展所需要素,完整科学的产业生态布局已清晰可见,这些都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了基础,让企业的每一步选择都充满底气。

自2021年8月落户禹会区以来,凌空科技聚焦“智”造赋能,已建成三条先进的生产线和检测体系,以及一套非标大型力热试验服务平台和一套完备的材料研发中心,与哈尔滨工业大学、29基地、中国航空研究院等均有业务往来。去年全年产值达6300万元,预计今年这一数值将达8000万元。

聚“星”成链,一飞冲天。近年来,我市多次赴北京调研走访相关企业,召开产业合作恳谈会,为商业航天产业落地蚌埠搭好了框架、指明了路径,展现了邀请各地企业来蚌布局的满满诚意。星河动力、深蓝航天、星捷太空……一批企业纷纷把目光投向蚌埠,开始了一场互惠共赢的“双向奔赴”。

高质量的产业图谱已然成型。我市围绕产业链的关键节点进行建链、延链、补链,积极引进和培育项目,努力构建健全的产业生态系统。时至今日,全市商业航天产业已集聚了九州云箭、凌空天行、星河动力、深蓝航天等一批重点企业,涵盖火箭发动机、火箭零部件、新材料、火箭箭体制造及总装等产业领域。2019年九州云箭估值仅2亿元,发展至2023年已达30亿元,增长15倍。

平台多维赋能

逐梦向天而行

位于东海大道和黑虎山路交叉口的商业航天产业园项目里,塔吊林立、忙碌有序,工程机械车来回穿梭、紧张作业,禹会区商业航天产业园项目建设板块工程部部长马凤刚头戴安全帽,在钢筋混凝土之间来回奔走。产业园自去年8月启动建设以来,正以每日一新的面貌抢抓进度,两栋主楼正在进行主体施工,项目施工完成量超60%。今年9月,产业园将迎接首家企业“深蓝航天”进场装修。

“产业园D地块商业航天科技创新中心总建筑面积约14.91万㎡,总投资7.46亿元,目前主体建筑中裙楼已经封顶,预计年底前主楼交付。”马凤刚介绍,项目建成后,将吸引一批重点企业入驻,进一步凝聚航天产业核心业态,引领产业集群,激活产业动力,打造一个高品质的商业航空产业基地,助力蚌埠加速乘势升空。

我市坚持项目招引、企业培育、园区建设、资金保障“齐头并进”,高标准打造承载平台。除加速打造商业航天产业园外,聚焦火箭发动机研发测试各环节,积极探索废弃矿山治理利用新模式,早在2020年就建成投用了大洪山火箭发动机专用测试场,已为上海航天八院和辖区企业开展多次发动机测试,目前正在推动扩建赋能,建设区域型共享平台。

为保障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提供有效资金支持,我市创新投资方式,通过“招商基金+存量基金”“基金+市属国企”等方式支持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坚持市场逻辑谋事、资本力量干事、平台思维成事,充分发挥基金撬动作用,以规模50亿元的安徽和壮高新技术成果基金、规模20亿元安徽省新一代信创产业基金全力支持我市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目前已投资星河动力、九州云箭、深蓝航天等商业航天产业项目。

在用好存量的基础上,我市坚持做大增量,蚌投集团、禹投集团、国新国证合作,成立10亿元规模的蚌埠市商业航天发展招商基金,专项支持我市商业航天产业发展。通过设立专项招商基金以及存量基金相互配合、相辅相成,为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提供持续助力。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覆盖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的基金丛林体系,预计到今年年底,基金丛林总规模将突破400亿元。蚌报融媒体记者 李景)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