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日前,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公布了2020年2月份“蚌埠好人——最美防疫人”名单,40组(人)在抗疫一线表现突出的先进典型入选,充分展示了我市广大医务工作者勇挑重担、冲锋在前、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精神。从今天起,本报将陆续对他们的事迹摘要刊登,以可观可感、可学可鉴的先进事迹,引导和激励广大市民以模范人物为榜样,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人人学习最美、人人崇敬最美、人人传递最美、人人争当最美”的良好氛围。
刘传苗
个人简介:刘传苗,男,1967年2月出生,主任医师,现任蚌医一附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
事迹简介:从事感染性疾病防治工作近三十年,刘传苗先后参与了SARS、禽流感、埃博拉等疫情的救治工作。这一次,作为蚌医一附院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副组长和感染性疾病科主任,他不仅投入一线参与病人的救治工作,更要保护好身边的战友,避免医护人员感染。
作为蚌医一附院最早投入救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医务人员,刘传苗已经在病房里连续奋战了一个多月,发热门诊病人病情复杂、病人数量多、工作难度大,从救治工作的筹备到诊疗方案的制订优化,刘传苗无不参与其中,白天黑夜连轴转,不仅工作强度大,也有很大的感染风险。然而,他顾不上自己的安危,一直坚守在发热门诊,经常忙得忘记吃饭,他开玩笑地说:“能窝进办公室的沙发里睡一会,就比什么都好。”刘传苗表示,自己是医生,从疫情防控工作开始,就已经做好了面对一切的心理准备。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刘传苗不断与安徽省卫健委专家组、市疾控中心、市卫健委沟通协调,优化工作流程,调整治疗方案。随着时间的推进,在与新型冠状病毒的数次正面交锋后,刘传苗带领整个医护团队逐渐摸索出了一套针对轻症、普通型、重症及危重症病人的诊治体会及经验,针对不同患者制订出相应的诊治方案,经验的积累使得诊治效果有了明显提升。用刘传苗自己的话说,战斗的集结号已经吹响,他会一直坚持下去,直到春暖花开。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汪华学、吴强等)
团队简介:这里是蚌医一附院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集中收治病区,是医务人员和死神争夺生命的战场。这里有一支以蚌医重症医学科为主体的救治团队,他们是抢救生命的白衣天使,是抗击疫情的钢铁战士。精密的生命支持设备、优秀的业务技能、过硬的急救能力,让这里成为保护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生命的堡垒。
事迹简介:2020年春节,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春节。新型冠状病毒疯狂地肆虐,让人猝不及防,在人心惶惶时刻,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ICU的医务人员冲到了最前线,他们与病毒战斗、逆向而行。
在ICU呼吸治疗师李亚军成为首批支援武汉医疗队的成员后,蚌埠也成为了“战区”,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成为了“战场”。随着病人的增多,危重患者开始出现。吴强医生成为治疗新冠肺炎患者的第一位重症医学科大夫,接到命令,他没有一丝犹豫,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病人一天一天增多,病区一个一个扩增,危重患者也越来越多,常规病房已经不能满足救治需要。重症医学科汪华学主任郑重向医院领导提出意向:“救治危重患者,重症医学科责无旁贷”。
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多出现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肝、肾功能不全,循环衰竭。ICU医生为病人经口气管插管、纤支镜吸痰、深静脉穿刺、PICCO监测、CRRT治疗、血浆置换治疗等治疗,以及ICU生命支持技术ECMO。尤其气管插管、纤支镜吸痰等操作非常容易造成患者痰液喷溅,对于执行操作的医生具有很大的危险性。这时候,重症医学科的医生们必定冲锋在前,承担所有风险。
孙洪运
人物简介:孙洪运,男,1969年8月出生,现为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普通外科副主任医师。
事迹简介:从事医学工作28年的孙洪运,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面对疫情,他没有退缩和害怕,主动请缨,申请加入到医院发热门诊工作中去。
发热门诊是市第一人民医院在本次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线,也是“主战场”。由于新冠肺炎病人与一般发热病人症状相似,但极具传染性,对医务人员的身体素质和专业素养是一项极大的考验。从2月1日开始,孙洪运作为医院外科系统第一批志愿者投入到医院发热门诊工作当中。面对病人,他详细地询问病史,高效实施相应检测,判断筛查疑似人员,并与内科专家组多名专家会诊后决定是否留观病人,再与市疾控中心联系进一步检查确诊,“细致地排查不错漏一个病人”是他的信念。
在这一批外科医生中,孙洪运的年龄最大,发热门诊工作量大,白班从早上8点到下午6点共10个小时,夜班是从下午6点到次日早上8点共14个小时,孙洪运从不喊苦喊累,每次都冲在最前面。由于物资紧缺,为了尽量节省医务用品和降低感染几率,医生在穿上防护服后,往往就要一直坚持到工作结束,其间不能吃带水分的食物,也不能上厕所。高强度的工作加上不能及时补充能量和水分,往往让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超负荷运转”,但是孙洪运和他的同事们没有抱怨,而是坚守自己的岗位,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经历过2003年的非典,孙洪运比谁都清楚疫情防控的难点,但再次面对疫情,他依旧没有退缩和害怕,而是选择勇往直前。他觉得,医生就是战士,必须肩负起保卫人民健康的重担。
何 芳
人物简介:何芳,女,1975年8月出生,现为蚌山区雪华乡卫生院医生。
事迹简介:疫情就是命令,责任重于泰山。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遏制疫情传播扩散,无数医务工作者以守卫人民健康为己任,不畏艰险、不知疲倦地奋战在防疫抗疫的最前线,蚌山区基层医务工作者何芳就是其中一员。
2月7日中午,何芳接到通知,被安排到了蚌山区集中隔离观察点。经过简单的培训,何芳和同事们根据酒店的布局,用专业知识迅速划分出了隔离区、半污染区、清洁区,并做好醒目标记,尽力使进入隔离观察点的密切接触人员既能得到专业的医学观察、护理,又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在集中隔离观察点,测体温、送餐、回收生活垃圾是何芳的工作。缓解被观察者的紧张情绪、不间断地为密切接触者做好健康监测和服务,收集信息、填表报表也是她和同事们的日常。在硬件条件不足的情况下,为了确保每个密切接触者不发生交叉感染,何芳等人在细节上下工夫,不断完善消毒隔离制度。由于隔离点没有电梯可供使用,防护服又十分笨重,何芳每穿一会儿就全身出汗,眼罩上布满雾气,上下楼更是感到呼吸困难。但为了节约医疗资源,何芳连水也不敢喝,尽力减少上厕所的次数。面对有精神疾病的女性密切接触者,何芳壮着胆子上前安抚,拉着对方的手耐心开导,在她的努力下,这名密切接触者渐渐地从满脸抵触到放下戒备心,同意待在房间里隔离。
陈晓东
个人简介:陈晓东,男,1976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蚌埠市第五人民医院主治医师,临床一支部支部委员。
事迹简介:多年来,陈晓东一直从事传染科临床诊疗工作,把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总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多次主动参加医院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工作和医院组织的各项公益活动。
春节期间,医院取消休假,全员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陈晓东第一时间加入医院应急队,积极备战,时刻做好冲上一线的准备。当蚌埠开始出现感染病例时,陈晓东挺身而出,第一批进入隔离病房,全力发扬白衣战士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隔离病房工作人员需要穿工作服、隔离服以及防护服,戴上2层口罩、帽子、橡胶手套、鞋套及护目镜,行动非常不便。在隔离病房工作2小时以上就会大汗淋漓,N95口罩使用时间长了造成血液循环不畅会引起皮肤发痒难耐,但为了节省应急物资,陈晓东在工作时间几乎不喝水,除非发生紧急情况否则轻易不会脱下防护服。每天,陈晓东仔细处理每一个新入院患者,留心观察住院患者的病情变化。与此同时,除了服用常规药物、吸氧、雾化吸入等治疗手段外,陈晓东还注重对情绪紧张甚至有焦虑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每当12小时的病房值班结束,陈晓东早已筋疲力尽。
按照上级工作安排,陈晓东即将离开隔离病房到隔离点观察,他再次写下了请战书,请求在解除隔离后第一时间继续投入“战斗”,再次回到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第一线。他说,只要疫情不解除,他就会坚守岗位,绝不下火线。
富翔鹏
人物简介:富翔鹏,男,1984年8月出生,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主治医师。
事迹简介:在抗疫关键时刻,富翔鹏医生主动请战,冒着被感染的危险,承担起在发热门诊为患者诊治的重任。他认真诊疗,用所学医学知识服务患者,至今无一例疑似病人漏报。整整一个月,他未曾回家,用行动践行着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
“我要到发热门诊的岗位去。我是主治医师,有处理发热病人的经验,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市第一人民医院成立了隔离病区,专门收治疑似、留观患者。富翔鹏作为外科医生,本可以留守在本科室待命,但他却选择“逆行”,主动请缨上一线。
尽管有心理准备,但进入发热门诊后,富翔鹏的第一感受是“形势比想象中严峻”。他迅速调整心态,开始战斗。发热门诊工作繁琐辛苦,每天至少要接待50—60位患者,多的时候甚至达100多人,并且文字书写的工作量非常大。有的患者情绪激动急着要做检查,有的唉声叹气后悔不该乱跑,还有的无所畏惧不配合检查,这些都需要富翔鹏用不同的方式去沟通。富翔鹏始终保持微笑,尽管面孔被里三层外三层的防护服挡住,但他希望将自己乐观、积极向上的情绪传递给患者。一次,一位年轻女性慌慌张张地跑进了诊室,她和丈夫都出现了发热症状,家里还有个刚刚出生的孩子没人照顾。富翔鹏对她进行了心理疏导,并积极联系社区,解决了她的后顾之忧。终于,患者的情绪稳定下来,愿意配合做检查,好在检查结果为阴性,患者破涕为笑。
蚌埠新闻网记者 陈春怡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