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风俗·花鼓灯·家乡味

2024-09-05 15:28

蚌埠第一实校学校 六(5)班 赵悠然

风,捎来了一缕花香,也捎来了一丝家乡的味道。

晨曦初露,春光普照。从鞭炮的繁响到花灯的璀璨,从祭祖的哀婉到踏青的喜悦,熟悉的锣鼓声重响耳际,家乡的花鼓灯表演开始了。

“鼓乐喧天震动天,花灯一舞福连连。”花鼓灯是我的家乡——安徽蚌埠的传统风俗,是集舞蹈、灯歌和锣鼓音乐、情节性双人舞、情绪性集体舞于一身的汉族艺术表演,它将柔美、热烈趣味完美融合,深受民间百姓的喜爱与支持,常用于庆祝节日与丰收,以此来表达人们的欢愉和对生活的高度热情。

花鼓灯以舞蹈为主,通过变幻队形、调整动作表达不同的情感,有序地掌控节奏,演员往往以灯笼、花扇为道具,动作夸张,引人注目。花鼓灯包括“大花场”“小花场”和“盘鼓”,“大花场”是大型集体情绪舞,“小花场”是花鼓灯舞蹈的核心部分,多为两三人表演的抒情舞,“盘鼓”没有固定的表演形式,与造型艺术相似。

听家中的长辈说,花鼓灯起源于秦集镇的冯嘴子村,原本是农民为了庆祝完成一天的劳动围坐在一起即兴跳的舞蹈。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英雄大禹,在涂山上建起了一座禹王宫,每逢节日便穿上绚丽的彩衣,敲锣打鼓、跳起舞蹈,用来赞颂大禹,这种舞蹈又逐渐演变成了花鼓灯。至宋朝,花鼓灯已成为较系统的艺术表演,明清时期,花鼓灯艺术得到充分的发扬,辛亥革命期间跌入谷底,新中国成立后,花鼓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了名扬四海的传统文化。

花鼓灯滋养着家乡人们的心田,更是全国人民的精神瑰宝,每一声锣响,每一个动作都深深烙在老百姓的心里。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当珍惜它,了解它,把花鼓灯发扬广大,传承下去!

指导老师:曹淮鲲


注:稿件已在2024年9月4日《蚌埠日报》8版刊登

20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