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崇德向善 依法兴善 推动蚌埠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4-09-07 09:28 蚌埠发布客户端  

善良是一盏明灯,照亮自行的道路,温暖他人的心房。今年9月5日是我国第九个“中华慈善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正式实施。今年的主题是“崇德向善 依法兴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慈善事业是惠及社会大众的事业,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道德实践”,“通过广泛开展慈善活动,聚集广大群众广泛参与,推进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准的提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支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的重大决策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民政部门依法兴善,着力培育发展慈善组织,规范慈善救助行为,慈善组织数量和质量同步提升,慈善活动形式和内容不断丰富,慈善氛围日益浓厚,慈善事业平稳有序发展。2020年以来,全市慈善组织募集款物1.8亿元,围绕助学助医、扶老助孤、助残济困等领域,组织开展各类项目100余项,发放捐赠款物价值1.5亿元,帮扶群众10万余人次,为促进蚌埠和谐稳定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坚持慈善为民 推动创新发展

“没想到,我们这么快就拿到了这笔钱,‘救急难’基金会真的救了咱的急。”身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淮上区居民洪某拿到4万元救助金。

洪某说的“救急难”基金会正是我市加快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创新,为帮助困难群众解决“难心事”而成立的全省首家社会救助类基金会——蚌埠市“救急难”基金会,设立了村(社区)“救急难”基金,搭建了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转介平台。

利用“互联网+”的模式,市民政部门设立众筹平台,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让突遇不测、因病因灾陷入生存困境的居民能够得到及时救助,有效增加困难群众的获得感,走出了一条具有蚌埠特色的“政府牵头、社会参与、基金兜底”慈善救助新路径。这一改革创新举措,被授予2016年度市委、市政府改革创新奖。2022年获得“安徽慈善奖”。

基金会成立以来,通过网络众筹、企业捐赠等累计筹款700万余元,成功实施5例网络慈善众筹项目和160例急难家庭个案救助项目,其中,“重病三胞胎”“烧伤孝心女孩”“割肾救子的母亲”等网络慈善筹款项目均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截至目前,基金会累计发放救助金448.5万元,人均救助近3万元。

近年来,我市坚持慈善为民推动慈善事业创新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蚌埠市慈善总会实施的“慈善有我、爱满珠城”项目获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提名和“长三角慈善之星”荣誉称号,我市3个集体和10名个人获评“安徽慈善奖”。

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黄国喜表示,今年9月5日,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将正式施行。《慈善法》的修改,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益慈善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深入贯彻实施修改后的慈善法,为推动中国特色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法治保障。作为全市慈善事业发展牵头部门,市民政局将进一步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慈善事业有关部署要求,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我市慈善事业发展。


积极培育引导 壮大慈善力量

8月23日, “福泽江淮、彩惠民生”福彩公益金助学活动在市民政局举行,现场为40名困难大学生代表发放了助学金。

“福泽江淮、彩惠民生”福彩助学活动,是为积极响应国家基本方略,防止因学致贫、因贫失学现象的发生而开展的一项公益活动。在我市已连续开展了十六届,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好评,已经成为我市福彩公益事业的一个品牌、一面旗帜。据统计,2009年以来,助学活动已累计资助困难大学生2200多名,发放助学金800余万元,为每一名憧憬未来、胸怀梦想的贫困学子插上了圆梦的翅膀。

善行善举,彰显蚌埠温度。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慈善项目的实施,珠城大地涌动着股股暖流,“人人可慈善,行行能慈善”的理念深入人心。

蚌埠市在全省率先设立慈善组织孵化基地,累计投入80万元,创新打造我市服务社会组织和慈善组织的“两中心、两基地”,对初创期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在办公场地、人才培养、项目设计和资源链接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90家, 7个行政县区均已成立慈善协会,初步形成了以市慈善总会为龙头、县区慈善协会为主体、社会慈善组织为依托的慈善组织网络体系,为我市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慈善一日捐”“新春慈善慰问”“一张纸献爱心”……不断擦亮蚌埠慈善品牌,累计募集善款8000万元,设立冠名基金16支。实施“社区(村)基金”培育计划,以救急难、社区服务、社区治理、社区发展为重点,设立社区(村)基金1137个,募集善款4500万元。

近年来,我市实施“慈善情暖珠城”“关爱困境儿童”“圆梦助学”等慈善公益项目150多个,支出慈善资金6000万元,发放捐赠物资价值2.5亿元。连续6年开展慈善公益项目创投大赛,投入200万元,资助“关爱留守助成长”“蚌埠公益小天使”“与爱同行 助残追梦”等64个优秀慈善公益项目。

创新形式内容 宣传慈善文化

慈善事业是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作为慈善事业主管部门,市民政局通过每年广泛开展“9.5中华慈善日”“蚌埠慈善宣传周”主题宣传系列活动,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和各大商超采用LED电子屏、新媒体、社区宣传等形式,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大力弘扬慈善精神,全面展示我市慈善事业发展成就。

凡人为善,不自誉而人誉之。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累计设立宣传展台150个,发放宣传单页2万余张。推动慈善法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 “四进”活动,在文化广场打造“慈善长廊”,扩大慈善工作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增强社会各界了解慈善、参与慈善的意识,全市慈善氛围日益浓厚。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慈善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民政厅有关部署要求,我市于9月5日开始,在全市范围内以“崇德向善 依法兴善”主题,采取“主题宣传、慈善一日捐、创投大赛、志愿服务”等形式,组织开展蚌埠慈善宣传周系列活动。



“慈善一日捐”作为一项群众性公益活动,是推进慈善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慈善资金重要来源。2023年,全市“慈善一日捐”活动共募集善款634.6万元,其中市直机关捐款118.4万元,彰显了广大机关干部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美德。所募善款主要用于困难群众救助、关爱“一老一小”、村级救急难互助等方面,有力推动了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的有效衔接,利用慈善资源及时为困难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帮助困难群众改善了生活环境、减轻了经济压力、提高了生活水平,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杨露露/文)


3

善良是一盏明灯,照亮自行的道路,温暖他人的心房。今年9月5日是我国第九个“中华慈善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正式实施。今年的主题是“崇德向善 依法兴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慈善事业是惠及社会大众的事业,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道德实践”,“通过广泛开展慈善活动,聚集广大群众广泛参与,推进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准的提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支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的重大决策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民政部门依法兴善,着力培育发展慈善组织,规范慈善救助行为,慈善组织数量和质量同步提升,慈善活动形式和内容不断丰富,慈善氛围日益浓厚,慈善事业平稳有序发展。2020年以来,全市慈善组织募集款物1.8亿元,围绕助学助医、扶老助孤、助残济困等领域,组织开展各类项目100余项,发放捐赠款物价值1.5亿元,帮扶群众10万余人次,为促进蚌埠和谐稳定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坚持慈善为民 推动创新发展

“没想到,我们这么快就拿到了这笔钱,‘救急难’基金会真的救了咱的急。”身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淮上区居民洪某拿到4万元救助金。

洪某说的“救急难”基金会正是我市加快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创新,为帮助困难群众解决“难心事”而成立的全省首家社会救助类基金会——蚌埠市“救急难”基金会,设立了村(社区)“救急难”基金,搭建了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转介平台。

利用“互联网+”的模式,市民政部门设立众筹平台,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让突遇不测、因病因灾陷入生存困境的居民能够得到及时救助,有效增加困难群众的获得感,走出了一条具有蚌埠特色的“政府牵头、社会参与、基金兜底”慈善救助新路径。这一改革创新举措,被授予2016年度市委、市政府改革创新奖。2022年获得“安徽慈善奖”。

基金会成立以来,通过网络众筹、企业捐赠等累计筹款700万余元,成功实施5例网络慈善众筹项目和160例急难家庭个案救助项目,其中,“重病三胞胎”“烧伤孝心女孩”“割肾救子的母亲”等网络慈善筹款项目均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截至目前,基金会累计发放救助金448.5万元,人均救助近3万元。

近年来,我市坚持慈善为民推动慈善事业创新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蚌埠市慈善总会实施的“慈善有我、爱满珠城”项目获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提名和“长三角慈善之星”荣誉称号,我市3个集体和10名个人获评“安徽慈善奖”。

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黄国喜表示,今年9月5日,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将正式施行。《慈善法》的修改,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益慈善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深入贯彻实施修改后的慈善法,为推动中国特色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法治保障。作为全市慈善事业发展牵头部门,市民政局将进一步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慈善事业有关部署要求,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我市慈善事业发展。


积极培育引导 壮大慈善力量

8月23日, “福泽江淮、彩惠民生”福彩公益金助学活动在市民政局举行,现场为40名困难大学生代表发放了助学金。

“福泽江淮、彩惠民生”福彩助学活动,是为积极响应国家基本方略,防止因学致贫、因贫失学现象的发生而开展的一项公益活动。在我市已连续开展了十六届,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好评,已经成为我市福彩公益事业的一个品牌、一面旗帜。据统计,2009年以来,助学活动已累计资助困难大学生2200多名,发放助学金800余万元,为每一名憧憬未来、胸怀梦想的贫困学子插上了圆梦的翅膀。

善行善举,彰显蚌埠温度。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慈善项目的实施,珠城大地涌动着股股暖流,“人人可慈善,行行能慈善”的理念深入人心。

蚌埠市在全省率先设立慈善组织孵化基地,累计投入80万元,创新打造我市服务社会组织和慈善组织的“两中心、两基地”,对初创期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在办公场地、人才培养、项目设计和资源链接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90家, 7个行政县区均已成立慈善协会,初步形成了以市慈善总会为龙头、县区慈善协会为主体、社会慈善组织为依托的慈善组织网络体系,为我市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慈善一日捐”“新春慈善慰问”“一张纸献爱心”……不断擦亮蚌埠慈善品牌,累计募集善款8000万元,设立冠名基金16支。实施“社区(村)基金”培育计划,以救急难、社区服务、社区治理、社区发展为重点,设立社区(村)基金1137个,募集善款4500万元。

近年来,我市实施“慈善情暖珠城”“关爱困境儿童”“圆梦助学”等慈善公益项目150多个,支出慈善资金6000万元,发放捐赠物资价值2.5亿元。连续6年开展慈善公益项目创投大赛,投入200万元,资助“关爱留守助成长”“蚌埠公益小天使”“与爱同行 助残追梦”等64个优秀慈善公益项目。

创新形式内容 宣传慈善文化

慈善事业是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作为慈善事业主管部门,市民政局通过每年广泛开展“9.5中华慈善日”“蚌埠慈善宣传周”主题宣传系列活动,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和各大商超采用LED电子屏、新媒体、社区宣传等形式,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大力弘扬慈善精神,全面展示我市慈善事业发展成就。

凡人为善,不自誉而人誉之。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累计设立宣传展台150个,发放宣传单页2万余张。推动慈善法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 “四进”活动,在文化广场打造“慈善长廊”,扩大慈善工作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增强社会各界了解慈善、参与慈善的意识,全市慈善氛围日益浓厚。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慈善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民政厅有关部署要求,我市于9月5日开始,在全市范围内以“崇德向善 依法兴善”主题,采取“主题宣传、慈善一日捐、创投大赛、志愿服务”等形式,组织开展蚌埠慈善宣传周系列活动。



“慈善一日捐”作为一项群众性公益活动,是推进慈善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慈善资金重要来源。2023年,全市“慈善一日捐”活动共募集善款634.6万元,其中市直机关捐款118.4万元,彰显了广大机关干部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美德。所募善款主要用于困难群众救助、关爱“一老一小”、村级救急难互助等方面,有力推动了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的有效衔接,利用慈善资源及时为困难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帮助困难群众改善了生活环境、减轻了经济压力、提高了生活水平,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杨露露/文)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