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疫情当前,有那么一群人,他们义无反顾、英勇逆行,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他们离病毒最近,却不怕牺牲,冒着极高的被传染风险、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承担着超负荷的工作任务,用责任和担当守护着大众健康。
日前,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公布了2020年2月份“蚌埠好人——最美防疫人”名单,40组(人)在防疫一线表现突出的先进典型入选。在此,本报对他们的事迹摘要刊登,以可观可感、可学可鉴的先进事迹,引导和激励广大市民以模范人物为榜样,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王 超
人物简介:王超,男,1980年6月出生,固镇县人民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
事迹简介: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着祖国大地,防控形势非常严峻。王超主动放弃休假,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去,展现了“博文厚德,大医仁心”的无私奉献精神。随着疫情进展,王超逐渐感觉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在疫情防控中面对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挑战。
作为固镇县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首诊医生,起初,王超的个人防护工作做得并不是十分到位。接诊第一例患者时,他只是戴着普通一次性医用口罩进行诊疗、会诊。由于那个时候尚未明确病毒会通过接触传播,为了安慰患者,王超还与患者握了手,让对方保持镇静。虽然此后王超始终与病患保持一定距离,但事后王超坦言,自己心里确实有点害怕。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萌生退意,一直坚守在岗位上。
王超肩负着组织县内专家会诊、安排疑似患者住院、对住院患者诊疗提供建议、书写会诊内容、汇总上报患者信息、汇总数据、填写报表等工作,同时每次新的诊疗方案下发后,他还会及时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每晚回宾馆,他都要带着笔记本和电脑,梳理工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尽管医院工作千头万绪,他还会抽出时间询问全县11家乡镇卫生院物资储备、防控工作开展情况,并作为专家组成员对接指导杨庙乡和仲兴乡中陈村的新冠肺炎防控工作。
疫情发生以后,王超有一个多月没有回家。他说,现在还没有到放松警惕的时刻,自己将继续坚守岗位,直到取得抗疫的最后胜利。
顾 敏
个人简介:顾敏,女,1971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蚌医一附院放疗科主管护师。
事迹简介:从事护理工作近三十年,顾敏以优质的护理服务备受患者好评,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敏天使”。2020年1月23日,顾敏请战进入隔离病房被批准,她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工作状态,以娴熟的护理技术和强烈的责任心日夜坚守。为了节省防护服,她在工作中尽量不吃饭不喝水,避免上厕所。护目镜上布满水珠,手汗湿到皮肤发皱,对她来说都是家常便饭。为了帮助患者克服心理恐惧,她不顾近距离接触的危险,耐心地给予安抚和心理辅导。
大年三十的下午,病房来了一名22岁的女性疑似病人,高热、咳嗽加上恐惧,她一直不停地哭,顾敏就留在病房里安慰她,给她倒好热水,备好生活用品,看着她吃了饭和药,又把自己的手机号码留给她,告诉她随时可以给自己打电话。直到患者心情平复,顾敏才安心离开病房。
在顾敏心目中,病人总是排在第一位。大年初二早晨,顾敏刚进隔离区就接到电话,原来一名病人出现严重的呕吐,急需要人处理。顾敏一路小跑来到病房,赶紧上前扶起他,用纸巾帮忙擦拭并处理好地上的呕吐物。顾敏知道,这时候近距离接触病人及病人的呕吐物有很大的危险,但当时情况紧急,她根本顾不上这么多。
医护职业,特殊使命。顾敏说:“穿上这身白袍,我们就是战士,肩上就有责任,身上就有力量。与病毒搏击,狭路相逢勇者才能取胜。”
杨永群
个人简介:杨永群,女,1976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副护士长。
事迹简介:在防控疫情的关键时刻,市第二人民医院组建抗击疫情“党员突击队”。杨永群主动亮身份、作承诺,积极加入党员突击队,用无私奉献和辛勤劳动展示白衣战士的使命担当。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发展,作为全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定点医院的市第五人民医院需要进一步补充临床一线救治力量。杨永群请战成为第二批支援定点医院医疗队的护士长。在支援期间,杨永群紧抓护理安全和防护工作,以最快速度掌握工作流程和自身职责,并迅速给小组培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防护流程、疾控采样以及高频吸氧机的操作方式,以便小组成员快速进入工作状态的同时也能保护好自己。
杨永群的工作内容繁杂,一要严格落实消毒隔离措施,检查每个区域的空气、物表、地面的消毒;二要协助白班护士按照医嘱完成配药、输液、发药和发饭;三要每日备足各班所需物品、药品、检查抢救器械和药品备用状态;四要检查病区安全,水电气安全。她每个班次都严格把关,及时调整隔离病房污染区和半污染区护士的对接和防护措施,细化各班工作流程和具体职责,尽量使工作流程顺畅。为了提高护理质量,杨永群和同事们还积极给患者做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克服紧张情绪,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武婷嫣
人物简介:武婷嫣,女,1982年10月出生,蚌埠市妇幼保健院纬二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师。
事迹简介:她是一名护师,业务精湛,救死扶伤;她是一名军嫂,支持部队建设,构建和谐家庭;她更是父母最牵挂的女儿、孩子最亲爱的母亲,平日里孝敬父母、贤惠慈爱。但在疫情面前,她成为无惧无畏的“逆行者”。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武婷嫣主动向党组织靠拢,郑重地写下了入党申请书和请战书,令人动容。她用行动诠释了初心和使命,用付出彰显了责任与担当。
1月22日,武婷嫣所在辖区接到一例曾与蚌埠市首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密切接触过的病例,需要每日上门回访。作为一名在护理岗位上奋斗了18个春秋的优秀医务工作者,武婷嫣主动申请了这项工作。每天,她上门询问对方的体温、症状、体征,直到对方隔离期满,健康状况良好,她才放下心来。此后,社区又陆续出现了多起发热病例,每次武婷嫣都冲在一线,仔细摸排,逐一回访,无一疏漏,得到了受访者的一致好评。
对病人态度真诚,对病人家属同样暖心问候。一名确诊患者入院治疗后,家里留下了一对年迈的老人和一名6岁的脑瘫患儿,武婷嫣得知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汇报,并买来牛奶、食品、玩具等慰问品,上门看望了这三位特殊的密切接触者,询问他们的健康状况,仔细交代了相关注意事项。即使自己也存在被感染的风险,但为了疫情防控工作,她早已经将个人安危得失置之度外。
倪桂蓉
个人简介:倪桂蓉,女,1970年10月生,中共党员,蚌埠市传染病医院肺科主管护师。
事迹简介:2月初,在蚌埠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严峻的时刻,蚌埠市传染病医院作为定点医院和主力医院,集中一切力量,在住院一部七楼、八楼改建隔离病区,共计床位100张。
2月3日,在妥善安排好科室工作后,倪桂蓉瞒着耄耋之年的父母,主动请缨进入抗疫一线。有着二十年护理管理经验的她深知在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所面对的最重要任务就是要做好患者、队员的心理支持,确保每一位病人得到及时的救治,确保队员在全力以赴、积极工作的同时,做好安全防护。
自2月9日起的数日内,病人数每日递增。在工作量和护理人力之间存在明显差距的情况下,倪桂蓉始终以积极、乐观面对一切的勇气给团队注入生机和力量。在她的带动感染下,很多队员写下了入党申请书,决定做最后的坚守。
实际上,连续多日的奋战,饮食、睡眠都严重不足,倪桂蓉的身体状况也不容乐观,上下楼梯几次险些摔倒,但在队员面前,她要求自己必须坚强,不能让任何人看出自己身体的虚弱。在她心里,所谓胜仗,不仅仅是“不计报酬,无论生死”,而必须是“顺利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全员必须安全健康撤离”。
疫情还未结束,战“疫”仍要继续。2月17日,倪桂蓉进入自我隔离期,但她仍与患者及患者家属保持着联系,通过微信鼓励大家拿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等待战“疫”胜利的时刻。
刘秀玲
个人简介:刘秀玲,女,1985年8月出生,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护士长。
事迹简介:“我年轻精力旺盛,还有重症监护室工作经历,我要去一线!”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刘秀玲第一时间递交请战书,多次请缨支援疫情一线。后经批准,她作为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一批支援蚌埠市传染病医院护理组组长,奔赴守卫珠城人民健康的抗疫一线。
刘秀玲随医疗队进驻蚌埠市传染病医院后,整体接管了发热二病区,负责发热二病区内所有诊疗护理工作。进驻的第一天,刘秀玲就在隔离病房忙到凌晨2点多才离开,第二天早晨6点,她的身影又出现在隔离病房内。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刘秀玲率领护理组的姐妹们认真熟悉每一个工作流程,包括病人护理治疗及送检标本采集、病区消毒隔离、接待新病人流程、出院病人处置流程、信息系统使用流程、病人的生活及心理护理等等,每一个细节都需要一一梳理规范,刘秀玲做到了如指掌、牢记于心。
随着疫情的发展,护理工作日渐繁重,因出入病区需身着隔离服,刘秀玲连水也不敢多喝上一口,经常忙得饭都无法按时吃,但她说,再累也要带领大家坚决完成护理任务。在发热二病区工作的11天中,刘秀玲没有休息过半天,每天全副武装地穿梭在病区内,一个班次下来至少工作10个小时,实在太累,刘秀玲就在半污染区短暂的休息片刻。但每当看到病人治愈出院时的喜悦,她便觉得一切的付出都值了,前进的动力更足了,取胜的信心更强了。
刘芳露
个人简介:刘芳露,女,1986年10月出生,蚌埠市第五人民医院护士。
事迹简介:1月19日上午,刘芳露突然接到医院的通知,成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救治小组第一组成员。医务人员的责任感让刘芳露告诉自己绝对不能退缩,她立即奔赴医院,经过一周多的应急培训、演练,做好了随时上战场的准备。从科室筹建开始,刘芳露每一步都积极参与其中。从备用床、急救物品的准备到消毒液的配制,所有工作一步步准备、完善,刘芳露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时刻都记得自己肩负的使命,她告诉自己,绝对不能胆怯,不仅要勇往直前,还要圆满完成任务。
等待接诊那些天,刘芳露的情绪是复杂的,手机时刻随身携带,铃声开成最大,生怕错过医院的紧急通知电话。即使夜间醒了,她都要习惯性地看看手机。
1月28日,刘芳露见到了第一批病人——两位男性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她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千万不要让病人觉得我们害怕,给病人造成心理压力,保持适当距离即可。此后,刘芳露参与救治了很多病患,长时间身着防护服进行高强度工作对于意志力和耐力是一项巨大考验,她一直告诉自己,千万不能倒下,一定要坚持下去。2月3日,刘芳露站完最后一班岗,此时的她终于如释重负。她说,自己没有辜负病患的信任,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刘 丽
人物简介:刘丽,女,1985年3月出生,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2医院护士。
事迹简介: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2医院严阵以待,自大年初一起,所有医务人员放弃春节休假,返蚌随时待命。刘丽第一个报名参加发热门诊,她想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蚌埠人民渡过难关。
刘丽被分在预检分诊口,需要对每一位就诊的患者及家属进行登记、测温,日常工作就是对普通和发热、咳嗽病人进行分诊室就医,询问病人有无接触史、发热的原因、有无特殊症状以及对疾病做讲解。这个岗位看似简单却十分重要,能有效减少新冠病毒在医疗机构内的交叉感染。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即使在寒冷的冬天,刘丽也是一身汗水,尤其是下半夜更难熬,工作鞋为露脚面的设计,站在大门口吹着风雪,浑身跟掉进冰窖似的。一天下来,刘丽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压痕,在汗水和滑石粉的侵蚀下,她的手上起满了红疹,又疼又痒,却又不能脱下橡胶手套,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晓。虽然困难重重,但她说:“疫情就是命令,我们必须要在病毒跟大众之间铸造起一座人墙,投入第一线执行使命。”
从事护理工作十多年来,刘丽十分敬业,经常加班加点工作。除了要求自己的医护职业技能精益求精之外,她还做到对每一位患者的详细情况都能提前了解,以便之后开展更为精准的医护工作,确保不出任何差错,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交口称赞。
周玉娟
个人简介:周玉娟,女,1985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蚌医二附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
事迹简介:1月26日晚11点30分,蚌医二附院组织重症医学科护理骨干,准备驰援武汉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救治工作。1月27日上午9点50分,3名护理精英启程赶赴合肥,与全省各支医疗队会合,逆行奔赴没有硝烟的战场,其中就有周玉娟。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她用火热的爱心和精湛的技能践行了“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铮铮誓言。
进入武汉金银潭医院病区,周玉娟一直在隔离病区为新冠肺炎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工作量异常繁重,晚上回到住处都已经22点左右。每天,仅穿脱医疗防护装备就需要一个多小时,因为长时间佩戴护目镜和口罩,每个人脸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压痕,有的甚至破皮出血。为了节省时间、节约医疗防护装备,周玉娟和其他医护人员一样,每天很少喝水、很少吃饭,每个人都不堪重负却没有人退缩,依然咬牙坚持。
长时间的隔离治疗,导致病人或多或少出现了心理上问题,周玉娟有些着急了,心理疏导势在必行。她和同事们商定,把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对每一个被护理的患者不厌其烦,叮嘱其要好好吃饭、补充体力、多喝水,帮助病人们重新树立战胜病魔的坚定信念。周玉娟说,在武汉的这些天,耳闻目睹了太多的眼泪,自己却从来不流泪,不是不想流泪,是想把眼眶湿润的那股劲儿用在治疗患者身上,哪怕只是多说一句安慰的话,哪怕只是多做一件帮助病人的小事情,自己才能更加安心。
刘姗姗
个人简介:刘姗姗,女,1990年12月出生,蚌埠市中医医院急诊科护士长。
事迹简介:从事护理工作10年,刘姗姗品尝到了病人感激的甜、愧对家人的酸、工作繁重的苦、病人不理解的辣,唯一没有变的就是对护理工作的满腔热枕。无论多苦多累,她总是面带微笑,用温暖的双手为病人驱除病痛。做一名有责任感、有成就感的护士,是她永远的追求。
1月27日,刘姗姗成为安徽省首批驰援武汉医疗队的一名护士,出征前她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她表示:“作为医务工作者,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愿以实际行动,践行使命和责任!”出征前,得知头发太长可能会影响防护服的严密性,同时为了节约穿脱防护服时间,她毅然剪去了一头心爱的长发。
第一次穿上防护服进入病房,刘姗姗的呼吸都是急促的,但是想到那么多的患者等待救治,她很快调节好情绪着手自己的工作。工作时间内,为了节约防护用品,也是为了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服务患者,她尽量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力争让每一位病患都能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关爱。每次工作结束走出隔离病房,她身上的衣服都被汗湿了,脸上也留下了深深的压痕。
驰援武汉期间,刘姗姗从一开始的不适应慢慢变得驾轻就熟,与患者之间也有了更多的互动。每当患者出院,为她送上最真诚的感谢时,她的眼睛总是湿润的。她说:“患者们一天天好转,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鼓励与回报,我不后悔选择了这份职业,更不后悔出征武汉,我为自己能奔赴疫情前线而自豪!”
陈 晗
个人简介:陈晗,女,1985年8月出生,蚌埠市传染病医院护士。
事迹简介: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陈晗以巾帼不让须眉的姿态,用扎实的护理技术和专业知识在本职岗位上战斗至今。
2月11日早上7点整,陈晗和同事们换上了厚厚的防护服,戴上防护镜,从头到脚“武装”自己,毅然踏入隔离区,开始了接近10天的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护理工作。隔离区的护理工作量异常繁重,每天仅仅是穿脱防护装备就需要很长的准备时间,因为长时间佩戴护目镜和口罩,每个人脸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压痕,有的甚至破皮出血。但由于防护服紧缺,一旦脱下就作废,为了节约医疗防护装备,陈晗和其他医护人员一样,在工作期间基本上处在“三不”状态:不喝水、不吃饭、不上厕所。虽然不堪重负却不曾退缩,她一坚持就是七八个小时。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每天下班后陈晗不能像平常一样回到家里,只能到指定的隔离宾馆休息,微信视频成了陈晗和家人沟通的重要工具。“视频里跟爸爸妈妈叮嘱几句啊,再帮儿子看看作业,最近他也开不了学,老师都在网上教学、布置作业,我就让他做好了拿着视频给我看……”提到家人时,陈晗眼神中不再是多日奋战一线的坚毅,取而代之的是一丝温柔。尽管再辛苦、再想念家人,疫情当前,她说自己作为医务工作者,必须冲在最前面。
2月20日,在连续奋战了多日后,陈晗从一线撤了下来,回到指定宾馆进行为期14天的隔离。她说:“等隔离期满后再看呗,只要单位有需要肯定还要回去接着干。”
李 玲
个人简介:李玲,女,1975年12月出生,蚌埠市中医医院护理部主任。
事迹简介: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市中医医院干部职工第一时间取消春节休假、回归岗位,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制订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每日防控工作巡查,每日防控领导小组调度会,护理人员防控培训……在这样忙碌的人群中总有一个坚毅的身影,那就是护理部主任李玲。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李玲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工作在抗疫一线,用她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扎实的护理专业技术,在本职岗位上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
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推进和深入,医院决定成立专门的发热病区。李玲紧急召开视频会议安排部署,制订严密的搬迁方案,确保整个病区在搬迁过程中患者、物资、人员的安全,同时每个病区在搬迁之后还要做彻底的终末消毒。李玲和她的护理团队密切配合,高效落实,并亲自参与护理部隔离病区物资准备工作。在病区调整搬迁过程中,护理部的每个人都成了“女汉子”,搬运治疗车、轮椅、平车、带轮子病床等物品,有的人手指被剐破出血,有的人腰椎扭伤,有的人脚踝崴伤,但大家都在咬牙坚持。
李玲的儿子念高三,正是需要家人辅导和陪伴的时候,但李玲从疫情开始就吃住在医院,每天忙到很晚,连和儿子视频都顾不上,儿子也总和她抱怨,“妈妈是医院的”。但李玲一直记得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因为她知道,正是有离不开的医院,才会有回不去的家。
单文明
人物简介:单文明,男,1989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
事迹简介:17年前,“非典”疫情肆虐,看着一个个白衣战士披荆斩棘,年仅14岁的单文明立志学医。多年的辛苦付出,让他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危重症专科护士,2015年更是成为皖北地区第一位男性护士长。
2020年春节期间,单文明放弃休假,坚持战斗,并且时刻留意疫情发展情况,看到全国各地组建医疗队驰援武汉的消息,他默默地打包好了行李,做好随时出发的准备。不久,他告别妻子,坐上了前往武汉的复兴号列车,成为安徽省援助湖北医疗队首批危重症护理队伍中的一员,他说:“我是一名护士,现在那里需要我们支援,能够学有所用去帮助他们,是我的荣幸。”
单文明所支援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是武汉本地的传染病医院,危重症患者多,工作量大。进入综三病区岗位以后,他坚持发挥自己的专科优势,不仅主动承担起了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还积极培训科室医务人员相关的危重症护理知识,同时开展清醒患者床边心理护理工作。短短几日,他以精湛的专业技术、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博得了当地同仁和患者的一致好评。
随着南五重症医学病区工作量增加,单文明又主动调往南五重症医学病区。病区实行轮班制,有些女同事下班后已经是下半夜。看到这一幕,他自费租了一辆汽车,义务接送有需要的同事上下班。不管刮风下雨,只要有需要,就有他在身旁,很多人赞扬道:“你们蚌医二附院的队伍,真是一支有人情味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