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实校 四(1)班 陈怡轩
最近,我读了《国之脊梁》这本书,书中主要讲述了我国四十位科学家的励志故事,通过院士们的成长经历,阐述了他们在各自领域中勤于钻研、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故事。
其中,让我最佩服的科学家是郭永怀院士。郭永怀院士是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是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在跨声速流领域、奇异摄动理论方面都卓有建树,1999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留学美国的钱学森、郭永怀等科学家们都争相提交了回国申请。可美国当局怎么舍得让他们离开呢?郭永怀做好了回国的准备,他把在美国十几年间积累下来的大批科研资料、讲义和手稿尽数烧毁。要知道这是郭永怀不知熬了多少个通宵,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论文手稿。他用这一行动表明了回国的决心,终于在1956年11月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1963年,郭永怀来到青海核试验基地,这里只有无边无际的戈壁滩,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他进行我国第一代核武器的研制工作。终于在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蘑菇云腾空而起,伴着滚滚浓烟,直冲云霄!1968年10月,郭永怀再次赶赴青海核试验基地,为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做最后的准备工作。1968年12月4日,郭永怀要回京汇报新的研究成果,搭乘当天兰州飞往北京的最后一班飞机。不幸的是飞机失事了,当同事们找到郭永怀时,他和警卫员抱在一起,胸前的资料完好无损,年仅59岁的郭永怀,却永远闭上了眼睛。23天以后,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成功。
穿越历史沧桑巨变,回望祖国百年苦难,这些老一辈中国科学家胸怀祖国,敢为人先,团结协作,求实创新,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感怀先贤,汲取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指导老师:陈永翠
注:稿件已在2024年9月25日《蚌埠日报》6版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