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凯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研发实验室里,有一个人物的名字频繁被提起——杨金发。这名80后青年,不仅是凯盛科技的副总工程师,也是超薄柔性玻璃技术攻关团队的核心人物。
从无到有,他和团队成员一起,挑战了被国外垄断的超薄玻璃技术,成功实现了产品连续40万次弯折不破损的突破,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为中国玻璃产业注入了强大的科技创新动力。
从“门外汉”到技术骨干
1984年出生的杨金发是广东增城人。2008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中山大学,原本可以顺利进入公务员岗位,但他放弃了那份安稳的“铁饭碗”,选择走向科技创新的道路。
初入行业的几年里,杨金发并没有从一开始就涉足玻璃领域,而是在环保技术领域打拼。2012年,杨金发因一次偶然的机会来到蚌埠,正式与玻璃“结缘”。
刚开始时,杨金发对玻璃行业一无所知,但凭借着极强的学习能力和技术探索精神,他很快掌握了玻璃生产的关键工艺。在凯盛科技,他领导了多个研发项目,尤其是超薄柔性玻璃的研发攻关。凭借不懈努力,杨金发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玻璃新材料领域的青年技术骨干。
突破技术壁垒 攻克“卡脖子”难题
2019年,杨金发迎来了科技攻关的最大挑战——打破国外对超薄柔性玻璃技术的技术封锁。
超薄柔性玻璃,被誉为信息显示产业的“卡脖子”技术,一直被少数国外企业垄断。超薄玻璃的应用前景广阔,尤其在折叠手机、车载显示、智能穿戴等领域,但国内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巨大。
面对这种挑战,杨金发带领一个只有6人的小团队,决定迎难而上。初期,团队面临的困境可想而知——没有现成的设备,没有玻璃原料,辅材匮乏,技术路线也并不成熟。尽管如此,杨金发和团队没有被困难击倒,他们一边攻克工艺技术,一边寻找国内外供应商,从零开始搭建起了一条技术攻关的道路。
“别人能干的事,为什么我们不能干?”杨金发常常这样激励自己和团队。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和调整,耗时一年多,团队成功研发出超薄柔性玻璃,突破了国际技术壁垒。该产品具有40万次弯折不破损的优异性能,成为了中国超薄玻璃领域的标杆,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扶持后继 培养更多技术骨干
尽管在技术研发上取得了突破,杨金发深知人才对于行业发展的重要性。
在工作之余,他坚持亲自指导团队成员,帮助他们提升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他鼓励每一个成员敢于挑战、勇于创新,带领他们一起解决技术难题。作为团队的领头人,杨金发不仅注重专业技术的培养,还积极推动技能培训、实操比武等活动,为团队注入了活力和动力。
2024年1月,以杨金发作为核心骨干的研发团队获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杨金发先后荣获蚌埠市劳动模范,安徽省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等荣誉称号。同时,他还主持参与4项省部以上研发课题,授权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主持编写行业标准1项。
2024年9月,杨金发决定攻读武汉理工大学的博士学位,继续提升自己在新材料领域的科研水平。正如他自己所说:“科技创新是永无止境的道路,唯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走在行业前沿。” (蚌报融媒体记者 王立春 通讯员 李雅茹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