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发布客户端(融媒体记者 周芳林 文图)2月18日,蚌埠市乐泉家庭农场里,温暖明亮的育苗大棚内,一派生机盎然。农场负责人、高素质农民陶玉乐,正和工人们一起忙碌着。
“这些是辣椒苗,品种是‘辣妹子’,都是订单苗。”陶玉乐笑着说,这些辣椒苗全部都被订购过了,等十来天就拉走了。
老陶的大棚里,还有黄瓜、甜瓜、辣椒、花菜等瓜果蔬菜苗,一株株幼苗娇嫩欲滴,正舒展着叶芽,欢快生长。
育苗大棚里生机勃勃
“订单”秧苗,更讲究科学。老陶说,他有60个大棚,大约180亩。农场进行统一选种、培育,精准地控制水分、光照、温度和湿度,不仅出苗快,而且提高了秧苗总体质量,确保春耕生产不误农时。
“农户耕好地,等我们的秧苗育好后,就可以快速移栽。”老陶告诉记者,随着春耕生产的大面积铺开,各类育秧“订单”还在持续增加。
在禹会区,蚌埠瑞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新农人赵保昂,正在整理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共建产学研项目试验有关的设备,探索科技赋能产业新发展,期待又一个丰年。
“我们坚持与省农科院合作,探索小龙虾科学饲养技术。”赵保昂说,今年,他将继续开展稻虾综合种养生产模式,拓宽绿色水稻种植规模,打造高品质绿色虾稻米产品。预计第一批小龙虾将于六月上市。
随着“科学种田”、提质增效的理念深入人心,更多的新农人把科学“种”进心田。
31岁的新农人杨玉洁,种植了3000亩小麦。为了学习田管保增收,今年开春,她报名参加了五河县冬春农民大培训活动。除了理论学习,还走到田间地头,针对一个个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具体“疑惑”,和专家面对面交流,她说“收货满满”。
“专家现场教学,在施肥、喷药等方面的把控解决了我种植上遇到的难题。”杨玉洁说。
“新农人‘蚌’发新动力。”市农广校校长任珺说,今年将坚持送教下乡,到把科学、实用技术的培训办到乡镇、办到村里。同时,通过网络开展“云上送农技”,围绕我市小麦、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发布具有适用性、可推广的关键技术,助力农民增收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