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校小学部 四(6 )班 王星辰
谈到鞋,大家都觉得没什么稀奇的。鞋是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国庆假期里,我和爸爸妈妈去参观了位于安徽泗县的中国古鞋博物馆,这是我国首家以展示鞋文化为内容的博物馆。
中国古鞋博物馆外观典雅大方,古色古香,里面陈列了包括中国和世界多个国家的古代鞋子实物及复制品500余件。
早在远古时代,气候时而严寒时而酷暑,人们只能用兽皮、树叶包扎保护双脚,于是,鞋的雏形就出现了。渐渐地,随着骨针的出现,人们开始学着对兽皮进行简单的缝制,套在脚上变成了鞋。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中国便出现了用兽皮缝制的最原始的鞋。
博物馆里的鞋子,从人类最开始的草鞋、兽皮鞋,一直到刺绣精美的官靴,让我们看到了鞋子的发展史。这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三寸金莲鞋和民间虎头鞋。
三寸金莲与我国古代妇女裹足的陋习有关。裹足的陋习在宋朝广为流传。人们把裹过的脚称为“莲”,而不同等级的“莲”称呼也不一样:大于四寸的称为“铁莲”,四寸被称为“银莲”,三寸被称为“金莲”。三寸金莲足被古时人们认为是女子最美的小脚。
自古以来,人们信奉老虎,百姓们相信老虎能避邪,带来吉祥。因此,小孩戴虎帽,睡虎枕,穿虎鞋的历史源远流长。虎头鞋不仅有实用价值,还有观赏价值,与此同时,它又是一种吉祥物。虎头鞋工序复杂,仅虎头的做工就需要用刺绣、拨花、打籽等多种针法;而鞋面的颜色多以红、黄为主,多处采用粗线条勾勒,夸张、充分地表现了虎的威武。
中国古鞋博物馆的一日游让我大开眼界,也了解了我国古鞋的材质、工序和发展史。
指导老师:吴文静
注:稿件已在2025年2月26日《蚌埠日报》7版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