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怀远县龙亢镇:红绿交织绘新卷 谱写乡村振兴协奏曲

2025-03-20 08:39

蚌报融媒体记者 谢勋章 通讯员 吴红伟   文

走进怀远县龙亢镇,历史烽烟与生态画卷在这里交相辉映。近年来,该镇以“红绿辉映”为发展主轴,深挖红色文化内涵,厚植绿色发展底蕴,在新四军精神传承与现代农业创新的交响中,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红色基因铸就精神坐标

在涡水之滨,新四军淮上办事处旧址纪念馆静静矗立。

1999年2月,龙亢当地在办事处的原址上开设了纪念馆。近日,记者来到纪念馆。经过保护修缮的砖木建筑内,全馆共有八个展室,数以百计的革命文物与历史照片,完整了串联起1939-1941年间彭雪枫将军率部开辟淮上抗日根据地的峥嵘岁月,并展出了钮玉书、王韶、邵嶙峥等270多位淮上革命烈士的英雄故事。

青年学子们在展览馆里学习先辈事迹

从创办至今,共接待参观者几十万人次。 目前,纪念馆已被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国防教育基地、省民族精神代代传教育基地、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等等,是皖北地区重要的红色文化景点之一。

一墙之隔的龙亢红色文化街区,建有红歌文化广场、烽火岁月场景街区、民俗馆、红色驿站(文创展销中心)、龙亢酒文化展览馆等,通过着力建强红色堡垒、系统挖掘红色资源、大力发展红色经济、不断强化红色治理,逐步把龙亢村建设成为红色文化主题村庄。

向西十里的支严村,其“寻星之路”主题游线正以其独特的魅力焕发着新的活力。支严村党支部书记刘瑞热情地介绍,该村巧妙地依托板桥集战役临时指挥所遗址和武状元纪念馆这两大历史文化瑰宝,不仅让游客得以近距离感受那段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还能感受到武状元们的英勇与豪迈。

绿色生态激活发展动能

与红色热土相呼应的,是龙亢农场万亩良田涌动的科技浪潮。这个创建于1959年的“农垦明珠”,如今已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农业物联网中心,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温度、墒情等20项田间数据,无人驾驶收割机、植保无人机等智能装备让“云端种地”成为现实。近年来,该农场还在主推统一经营,不仅可以优化管理模式、提高产量和质量、促进产业发展,还可以助推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农业统一经营以来,累计完成农业生产“大托管”面积25.88万亩(其中流转2.7万亩,托管23.18万亩)。

近年来,怀远县政府与龙亢农场公司签订《绿色农垦生态示范区建设合作协议》,打造从现代农业示范区、绿色食品加工示范区、能源革命示范区、生态小镇示范区(怀远县龙亢副中心),投资总额约55亿元,投资期限5年,整体规划,分期实施。这标志着,垦地融合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历史阶段。

沿着乡间小道步入黄洼村,空气里弥漫着竹篾的清香。黄洼村是一个具有几百年历史的村落,村落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片竹林,不时能看到村民在门前屋后进行竹编的场景。“我们村是一个以竹编出名的村落,竹编已售卖到山东、江苏等地。”该村党支部书记王二良介绍,目前该村每年生产15000个篮子,销售额30万元,有力地提高了当天老百姓的收入。

融合发展催生蝶变效应

“我们正构建‘红色研学+绿色休闲’的复合型旅游体系。”镇党委书记王嵩介绍,通过串联红色遗址与生态景观,全镇旅游综合收增长明显。数据显示,2024年,龙亢镇接待游客6万人次,带动农产品销售超52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6 万元。

如今,红色底蕴与绿色动能的双向奔赴,让这座淮上古镇焕发全新活力,龙亢镇正在红绿交融的画卷上,书写着新时代的乡村振兴答卷。



3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