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小课间 大课程——探访“课间15分钟”蚌埠实践

2025-03-21 09:29   

蚌报融媒体记者 周芳林 文/图

蚌埠六中,大课间学生在跳绳。

“15分钟”里的“新变化”  校园焕发新活力  

在蚌埠六中的操场上、花坛边、走廊下……一根根跳绳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学生们正在进行跳绳活动。

“课间时间充裕了,而且我们还有好几个大课间,可以到操场上跳跳绳、玩一会,晒晒太阳。”蚌埠六中七年级学生刘银茱说。

“孩子们走出教室,在阳光下出出汗,明显感觉他们更有活力。”蔡浩是蚌埠六中七年级(12)班的班主任。学生们的点滴变化,他都看在眼里。

“更活泼了!他们眼里有光,开怀大笑。”蔡浩说,实践证明,在课间活动得越充分,课堂上思维越活跃、注意力越集中、学习效率越高。

“充裕的课间,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供了时间保障。”蚌埠六中教务处负责人马子君说,去年以来,我市中小学体育“三个一”工程的实施,今年课间时间的微调整,不仅让学生们有了更多活动的时间,更让他们感受到了校园生活的美好。

师生课间打篮球。

走进晨光小学,下课后,学生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有的在乒乓球台前挥拍,有的在踢毽子,还有的干脆坐在草坪上,仰头看着蓝天白云,发发呆。

“我们鼓励学生在天气好的情况下,走出教室活动活动,哪怕是看看白云,发发呆,这样的松弛感,不也很好嘛。”晨光小学副校长高秀丽笑着说,“学生需要自由,需要放松,需要与自然亲近。这15分钟,不仅是活动的时间,更是他们释放天性的时间。”

小课间,大教育。

“小小的15分钟,承载着许多功能,关系着学生的身心健康。”蚌埠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刘善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15分钟,不仅仅是时间的延长,更是一种育人理念的转变。让孩子们有更充分的时间走出教室,呼吸新鲜空气,放松身心,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育人导向。

“15分钟”如何落地   让学生走出教室动起来  

蚌埠市朝阳路第一小学的操场上,几个低年级的学生正在玩“跳房子”游戏,单脚跳、双脚跳,玩得不亦乐乎。旁边还有一群学生在玩“老鹰捉小鸡”游戏,欢笑声回荡在校园里。

“我们新增了一些游戏设施,老师和工作人员自己动手,买来材料,画了地面游戏,比如跳房子、迷宫等。”朝阳路第一小学专职副书记李菡露说,“这些游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间活动,还让他们在游戏中锻炼了身体,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守规则意识。”

课间活动的用心、创新探索,学生们大开脑洞、参与设计,在我市越来越多的学校中进行。

“为了让学生们动起来,学校也是绞尽脑汁。”蚌埠市龙子湖实验学校教务处主任刘丽说,开学后,学校在操场、走廊等开阔地,铺设了跳房子、成语接龙、二十四节气等互动地贴,还把闲置角落改造成“解压充电宝”,摆上沙包、魔方、铁环这些怀旧玩具。

滚铁环

“上周,有个学生提出的‘影子迷宫’游戏,现在成了校园新时尚。我们主张,课间应是孩子们自主成长的沃土,把‘圈养式管理’变成了‘散养式培育’。”刘丽告诉记者,通过成立“课间活动创意社”,让学生自己设计游戏方案。学校还推出“经典游戏创新工程”,体育教师带领学生改编80后游戏,如融入口诀的数学皮筋舞、结合单词的英语沙包赛。四年级自创的“新玩法”,这种成就感正是我们期待的成长礼物。

“教育的未来美好图景,就蕴藏在这些跃动的十五分钟里。”刘丽说,当看到孩子们在自由活动中自然形成的互助小组、自发组织的创意比拼,这比任何说教都更生动。下一步,还筹划推出“集团校际游戏交换生”计划,并建议集团各校努力开发更多可利用的空间。

小课间,大情怀。

在刘善训看来,课间与课堂、休息与学习,是有机的整体,让孩子休息好、玩好是教育的重要一环。他希望通过这15分钟,让学生走出教室,玩起来、动起来,让“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在校园里真正落地生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15分钟”里的“新挑战”  如何用好“多出来的5分钟”  

课间时间的延长,不仅让学生们受益,也引发了家长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我觉得这个举措特别好!”学生家长章女士告诉记者,现在,孩子每天早上上学前,都要带乒乓球拍,学校里的乒乓球台很抢手。”

“我家孩子班级在5楼,上个厕所,再上下爬楼,时间紧,孩子可能就不愿意去操场玩,希望学校能解决这样的现实困难。”“课间延长是好事,会不会影响孩子吃饭时间?”随机的采访中,不少家长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课间时间延长,也给学校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课间时间,避免出现安全隐患,是学校面临的新课题。

对此,我市不少中小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践。

在蚌埠市龙子湖实验学校教室的走廊里,几台桌式足球吸引了众多学生。他们两人一组,操控着桌上的小人,踢得不亦乐乎,走廊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在晨光小学,校园里设置了体育器材摆放点,还在前院长廊摆放了折纸材料和棋类,下课后,学生们可以自由玩耍。“操场上,老师们随身携带口哨,给班主任和体育老师配置了急救物品,做好安全保障。”高秀丽说。

蚌埠市晨光小学里,学生课间的自由活动

蚌埠六中在校学生有两千多人,为了更好地保障学生的活动时间,近年来,该校开展了“错峰大课间”活动,每天,上午有两个大课间,下午也有一个,时长都在20分钟左右。

另外,为了解决场地有限的问题,蚌埠六中将花坛之间大一点的空地、走廊等也利用起来。开展课间活动时,校领导会走出办公室、关注学生课间情况,德育处、教务处等老师会到指定点位进行保障,体育老师也会做好各项运动的专业指导。

“像重视课堂一样重视课间。学生每天在校的课间活动时间,累计达到145分钟。”蚌埠六中副校长王利群说,学校对学生在校作息时间进行微调整,确保“三不变”原则,即学生在校总时长不变、每门课程总课时量不变、午餐用餐时长不变。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收集碎片时间,通过优化课时衔接、优化活动内容等,让课间时间真正成为学生放松身心、快乐成长的“黄金时间”,让学生在校一日学习生活更加张弛有度。

王利群告诉记者,除了走廊,学校也在考虑能否利用平台、楼顶等“金边银角”,打造更多运动空间,让校园随处都可驻足,让课间活动更好地开展。

随着“健康第一”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学校、家长把呵护青少年身心健康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从实施体育“三个一”工程,到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学生课间活动,背后都是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回归。

刘善训说,课间活动是赋能性课程,要因校、因时、因地而异,可创造性地安排场地、时间和项目,教室内、走廊内、楼宇内等就近挖潜,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让学生进行放松休息、有益社交及适量活动,为后续课堂学习做好充分的身心准备,让一日校园生活变得张弛有度。

学生们课间在走廊玩桌式桌球

记者手记:小切口 大变化  

小小课间,看似微不足道,却关系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一道时间管理“加减法”,广受社会关注和好评。

走访我市多所学校,在蚌埠六中操场上,晨光小学的乒乓球台前,在朝阳一小“羊角辫”跳房子的身影里,在龙子湖实验学校学生自主设计的游戏中……记者听到学生们发自内心的笑声,看到他们额头上的汗珠、脸上洋溢的笑容,多好呀!

这“多出来的5分钟”,不仅让学生们有了更多活动的时间,更让他们感受到了童年的快乐和校园生活的美好。

2024年,蚌埠市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参赛人数和规模再创新高;“少年蚌埠”行动全市中小学生体育联赛,田径、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啦啦操等14个项目,参赛学校数超1000所,参赛学生1万余人……“周周有比赛、月月有活动、年年有运动会”并非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

效果,显而易见。在省教育厅2024年度省级体质健康抽测工作中,我市抽测中小学共计28所,总体优良率较上一年度提升近7%。

正如刘善训所言,树立更科学的教育观、成才观,更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加速成长。

网络流行词“松弛感”启示我们,无须用力过猛,从容自如,学会松弛有度和留白。

课间15分钟,让学生玩耍、放松,有允许学生“浪费”时间发发呆的从容,更需要有包括家长在内的全社会同向而行,携手共促孩子们健康成长。





7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