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安徽暴雨预警准确率89%,强对流预警提前54.5分钟

2025-03-21 09:56 安徽日报  

一条气象预警信息的发布,能为各地提前做好灾害防御和应急处置争取到宝贵的时间。故而,在无数的故事里,我们都期待气象预警是一把弹无虚发的枪,在最恰当的时机命中。

近日,记者从安徽省气象台获悉,2024年安徽省暴雨预警信号准确率89%,强对流预警信号时间提前量达54.5分钟。

3月23日,即将迎来第65个世界气象日,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携手缩小早期预警差距”。这一主题旨在呼吁全球各国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缩小气象预警能力的差距,以更好地应对极端天气和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气象专家介绍,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如热带气旋加速增强、暴雨洪涝、热浪干旱蔓延等,这些事件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影响。构建高效的早期预警体系成为提升气候变化适应能力的关键手段,有助于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据悉,安徽已构建“13131”递进式气象服务模式,即提前1周初判灾害性天气发生的时段和强度,提前3天发布灾害性天气定量预报和风险预警,提前1天发布灾害天气预报落区、量级、影响时段,逐3小时发布滚动预报、预警指导产品,市、县气象台提前1小时发布预警信号,触发标准立即启动预警“叫应”服务,实现了对极端天气事件的精准预警和快速响应。

目前,安徽已逐步建立了“政府主导、预警先行、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去年3月1日,安徽省政府印发施行《安徽省灾害性天气应对规定》,将临灾预警“叫应”机制法定化,明确相关部门和单位会同气象主管机构建立健全灾害性天气信息共享机制,以期更好发挥气象灾害预警先导作用。

为了更早地捕捉天气系统,气象部门通过空基、天基、地基观测设备,24小时不间断地对风、温度、湿度、雨量、雷电、云等诸多气象要素进行监测记录和分析。

据悉,目前,安徽精密气象监测系统基本建立,地面常规自动气象站增至3814个、高速公路气象站网密度全国领先;利用天气雷达、卫星等高科技手段进行立体监测,天气雷达距地1km高度覆盖率达96%,大幅提升了灾害监测能力;持续推进预报预测技术攻关,研发多项基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覆盖短临预报、中短期预报和气候预测的客观预报方法,初步构建0~60天无缝隙智能网格预报业务体系,预报时空分辨率提升至最高5分钟0.5公里。

一系列预报技术的研发有效提升了预警准确率和时间提前量,2024年安徽省暴雨预警信号准确率89%,强对流预警信号时间提前量达54.5分钟。

那么,安徽在早期预警方面未来将在哪些方向发力呢?

气象专家介绍,未来将会在加强多源数据融合,整合卫星、雷达、地面观测、垂直观测等多维度数据方面发力,减少数据盲区。推动发展更高分辨率的气象数值预报模型,结合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技术优化预测算法,提升台风、暴雨、强对流等高影响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准确性。

针对突发性气象灾害(如雷暴、龙卷风、极端强降水),广大气象工作者将进一步聚力研发分钟级到小时级的短临预警系统,不断缩短“预警时间窗”,进一步延长预警时间提前量。

构建“监测—预警—响应—恢复”全链条智能化的防灾体系,进一步推动气象、应急、水利、自然资源、农业、交通等多部门数据共享与协同响应联动机制,从而进一步增强社会对气候风险的长期适应能力。



7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