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悠悠涂山语 千年望古今

2025-03-24 08:35   

蚌报融媒体记者 李景    通讯员 耿琪 文/图  

她从历史中走来,身披千年风霜,却风采依旧;她把当下与传奇完美融合,让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在这里交汇,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涂山儿女。

涂山雄峙,淮濠奔流。大禹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以涂山山脉为主体的涂山风景区,正以大禹精神为恒久内核,焕发出崭新的生机与活力,整个禹会大地呈现出产业欣欣向荣、城乡美美与共、生活蒸蒸日上的美好景象。

山魂文脉:自然与人文的千年交响

“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四千多年前,大禹在涂山“劈山导淮”“镇锁水怪”“大会诸侯”,留下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千古佳话。而今,作为安徽省首批风景名胜区,涂山-白乳泉风景名胜区由涂山、荆山、黑虎山、淮河蚌埠闸及淮河、天河、禹会村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自然景观和人文遗迹构成,其间林清泉丽,古迹众多,于2024年10月正式被列为4A级旅游景区创建单位。

涂山村内风景如画

涂山风景区占地面积约12.92平方公里,以禹王宫为中心,周边遍布启母石、台桑、圣泉、荆山峡、歇马亭、朝禹路等30多处景点,台桑石旁,曾诞下大禹之子夏启,定国石上,仍留有苏轼当年手迹。大禹妻子女娇曾在此吟出“候人兮猗”之歌,被誉为“南音之始”。如今,涂山禹王庙会已是沿淮规模和影响最大的民俗庙会,每年赶庙会的人数多达十余万,人们敲锣打鼓、载歌载舞,从数十里或数百里外涌向涂山。2006年,涂山禹王庙会入选安徽省首批“非遗”名单。

当历史典故与红色文化交汇,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位于涂山脚下的禾泉小镇中国共产党历史学习馆内,蚌埠学院的学子们在这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沉浸式的体验空间给人身临其境之感。“看着这些历史文物和资料,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真切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学子周雯雯说。

禾泉小镇中国共产党历史学习馆于2022年6月18日正式开馆,展陈内容概括为“1+4”,即中国共产党党史是“1”,是主体,蚌埠革命史、共青团史、少先队史和统一战线史,是“4”。展陈按照“历史主轴+重要细节+精彩故事+实物展陈”的设计思路,内容上实现“点线面”立体结合,形式上达到“图文光电”多媒体交互。目前已累计接待各种参观群体500余场,累计接待约5万人次,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

如果说涂山脚下的禾泉小镇中国共产党历史学习馆是党史的生动教科书,那么位于黑虎山脚下的黑虎山国防教育基地则让国防教育在新时代“活”了起来。黑虎山国防教育基地是一处集国防教育、军事体验、人防疏散、消防演练、素质拓展、亲子教育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体验式教育培训基地,陈列的退役军事设备包括5架飞机,坦克炮、迫击炮、加榴炮、加农炮各1门以及4辆坦克和1辆装甲运输车等。2022年建成对外开放至今,社会各界参观学生和群众达20余万人次。

“榴香”密码:大地与产业的美美共生

春日暖阳,草长莺飞。走进禹会区长青乡杜郢村村民李家政家的小院儿,白花玉石籽石榴启母树扎根生长,这棵树也被誉为“皖榴一号”,为榴中珍品。

在杜郢村,人人都能说一段这棵启母树的故事。1984年夏天,一道闪电劈在山上石榴园的一棵老树上,树头瞬间被烧焦,没想到第二年,焦黑的树头上却开出了纯白的石榴花。这是在自然界中,发生概率仅有千万分之一的“雷击变异”现象,这个变异品种被李家政保留了下来,于1996年移植院内,也就是后来的启母树。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涂山北坡山脚下,杜郢村依山傍水而生,被称为涂山脚下的“世外桃源”。近年来,杜郢村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特性,结合村内犀牛峰、仙女池、优越的淮河景观资源,打造为集自然风光、生态休闲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区”。

涂山村内风景如画

石榴是杜郢村的特色产业,石榴栽植面积达3000多亩,杜郢万亩石榴园为目前安徽最大的石榴园,因而被誉为“安徽第一榴园”。初夏五月,榴花盛开季节,置身园中,榴山林海,繁花似锦。红如丹霞火一片,白如瑞雪云朵朵。苍劲奇崛的石榴树干,虬枝古朴,千姿百态,如卧虎盘龙。榴树深处,曲径通幽,深深山溪,声貌动人。金秋十月,硕果累累,使杜郢村成为人们流连忘返的游览胜地。

如何发挥杜郢村的绿色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石榴产业?杜郢村做好结合文章,探索“石榴产业+观光旅游+民宿采摘”经济发展新模式,努力打造文明生态村,以石榴产业、旅游观光、美丽山水、健康人居为名片,打造杜郢村独具特色的品牌文化,吸引广大游客前来游玩、采摘、品尝当地正宗优质石榴。

近年来,杜郢村通过与涂山风景区总规、村庄规划和水源地保护规划的多次对接,成功推进了沟塘治理、道路建设、五小园打造、杆线整理以及垃圾分类亭的设立等项目,从而打造出了一条“一环动山水”的美丽环形动线。而今,随着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实施,杜郢村将以淮河生态及民俗文化游览体验区为定位,通过在产业提质增效、人才培育支撑、文化传承保护、生态绿色发展、治理活力有序等方面发力,做好文旅结合大文章,打造涂山脚下新村貌。

生态栖居:民宿与乡村的诗意邂逅

错落有致的农家院落,宽阔笔直的通村公路,火红的石榴产业,蓬勃发展的乡村民宿……沿着涂山村主干道灵犀路向北行驶,青山掩映下的涂山村别有一番韵味。

“咱们涂山村的民宿越来越‘出圈’了,经常能够接到五湖四海的订单。”今年54岁的李本雨话语里充满了“时髦感”,“游客年龄层不断扩大,我也经常刷手机看看年轻人喜欢什么,吸引更多游客到咱涂山村来。”

2022年,李本雨对自家房屋进行改造升级后,禹榴源客栈开门营业,如今慢慢走上了正轨。旅游旺季游客纷沓而至,常常是爆满的状态,李本雨随即将民宿产业与石榴产业进行了融合推介,让更多的游客赏了涂山村美景,品了鲜甜的石榴,也住上了山水环抱的乡村民宿。

长青乡涂山村坐落于涂山风景区内涂山脚下,依山傍水,为古涂山氏国所在地。高速公路穿庄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如何将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涂山村走出了一条以民宿为特色的产业之路。通过进一步盘活村庄内部的闲置农房和土地,让“农房”变成“客房”,不断壮大民宿产业,打造乡村民宿特色品牌,推动从观光旅游向休闲、体验、度假、康养等新业态转变。

2022年,禹会区出台《关于鼓励优秀人才共建乡村旅游民宿的意见》,为民宿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沃土,并计划到2025年,实现全区民宿从规模到质量的全面提升,新建民宿不少于50家,打造一批特色乡村旅游民宿集群。

据长青乡涂山村党支部书记张跃龙介绍,目前,涂山村已正式营业民宿6家,其中安徽省皖美金宿1家,安徽省皖美银宿1家,市级精品民宿2家。民宿的发展盘活了乡村现有的闲置房屋资源,带动当地20余户农民就业,增加当地农民工资性收入约30万元、经营性收入约50万元。下一步还将依托其“中国石榴第一村”的品牌优势,通过禹会区乡村振兴综合整治涂山村整体改造提升EPC项目,精心建设卧牛潭和石榴文化馆,深入挖掘涂山风景区的自然风光与传统文化,让涂山的绿水青山变成老百姓的“金山银山”。



6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