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发布客户端讯(融媒体首席记者 陈瑶) 街角的健身器材修好了,房屋漏水修好了,广场上终于有了公厕……近年来,蚌山区黄庄街道深入推进“议事代表会制度”,积极探索基层治理和民主法治建设的新途径,有效延伸人大监督、议事等工作触角,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街道建立议事代表会制度是蚌埠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的一项重要创新工作,黄庄街道作为全市四个试点街道之一,在市、区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建立街道议事代表会制度,选聘议事代表40人。在黄庄街道,一场场不同主题的议事代表会议定期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街道主要负责人、群众代表、相关部门负责人围坐一堂,就人居环境整治、公共设施维护、邻里纠纷调解等议题面对面、零距离交流。
议事代表“沉下去” 民情民意“浮上来”
“以前,我们老百姓遇到的问题往往容易被忽视,现在有什么意见、建议就到议事代表会议上直接反映,这些意见得到了重视,解决问题也有了着落。”在了解到前期反映的联华广场没有公厕的问题得到解决后,联华家园小区刘有振由衷感慨道。
去年3月,黄庄街道议事代表殷浩宽通过日常走访、网格群里的意见反馈等渠道了解到居民对联华广场的环境很有意见。当即,他就赶到现场,真切感受居民的实际困难和诉求。“广场从早到晚人都很多,但没有公厕,确实很不方便。群众不方便就是我们服务不到位。”之后,殷浩宽和另外几名议事代表多次到现场查看,大家一起为建公厕积极出谋划策。在之后召开的议事代表会议上,殷浩宽向黄庄街道反映了居民的诉求,并引起了街道主要负责人的重视。
街道随即向蚌埠市城市管理局反映了实际情况。当年8月,这个公厕开始施工建设,目前已经建设完成,待一些细节设施完善后即可投入使用。除了建设公厕,在议事代表们的建议下,黄庄街道还借此机会对联华广场上的一系列设施进行了优化。
从“个例”到“全局” 议事会推动系统性整改
“以前下雨天,小区有几处的落水管就跟小瀑布似的,雨水直接泼到楼道里。”家住老八段小区的居民王建国说起之前的困扰仍记忆犹新。如今,走进这个老旧小区,崭新的落水管整齐排列,居民们再也不用为出行烦恼了。这样的改变,也是得益于“议事代表会制度”。
在一次工作交流中,东方红社区党委书记郭桂芹偶然向街道议事代表施玉成提及落水管破损的问题,但社区经费有限,难以解决,这让她头疼不已。
施玉成获悉此事后,联合街道的多名人大代表、议事代表等进行实地走访,发现落水管破损在很多老旧小区都存在。议事代表们将问题反馈给街道。
街道了解后,迅速组织了对街道所有小区的专项排查,发现类似问题在老旧小区确实普遍存在,随即启动“水落有道”项目,打包维修破损落水管102处,同时,为了下水畅通、排水无忧,街道还对辖区部分天井漏水进行了维修,对部分堵塞窨井和下水管道进行疏通确保水落有道。“没想到反映一个问题,街道直接从根子上解决了一系列的问题和隐患。”郭桂芹感慨道。
形成“议事制度” 助民生解民忧
为提升议事效率,街道出台了多项议事制度。议事代表每月15日轮流接待群众,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实行意见办理销号制度和民情反馈制度,提高意见建议的落实率。代表履职意味着“7×24”小时全天候接收群众意见、建议、批评、抱怨乃至指责。议事代表定期下沉一线,开展“我当一日网格员”活动,到各社区的代表活动站接待群众或走进小区、走入楼栋主动走访群众。
在议事代表会上,议事代表们听取街道办事处工作报告、人大工委工作报告,围绕街道各项工作情况进行讨论,依据议事规则提出意见和建议,并由党工委审定后交办办事处,闭会期间代表履行监督职责,全程跟进民生实事项目实施,促使各项项目实施惠民利、得民意。
截至目前,该街道已经召开议事代表会议4次,票选并监督实施民生实事项目16件,进行满意度测评2轮,收集并办理代表建议102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