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你倾述,我倾听!心理辅导照亮心灵角落—— 校园里有个心灵“树洞”

2025-04-09 19:45 蚌埠发布客户端  

蚌埠发布客户端讯(融媒体记者 周芳林 文/图)  “小宁第一次来咨询室时,坐在沙池边久久不吭声。”蚌埠新城实验学校心理咨询室的档案袋里,夹着一张泛黄的纸条,歪歪扭扭的字迹写着:“我想用武力解决问题,但是,心里也知道不合适”。这张纸条的主人,如今是学校合唱团的骨干,最近被选为校园心理咨询室的“小助手”。

见证这个蜕变的沈世慧老师轻轻摩挲着纸条:“孩子的伤口需要被温柔以待。”

在蚌埠新城实验学校,这位从教30年的党员教师用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带领阳光心理辅导公益团队,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打造了一个心灵“树洞”。

“明明我已经很努力了,可他们就是看不见!”心理咨询室里,一位小男孩抱着玩具熊低着头说。原来,小男孩的成绩有点下滑,父母很焦虑。“妈妈买的学习资料我也做了,他们批改后看到有错的,就大吼大叫,让我重写,晚上睡不好,第二天上课打瞌睡……”沈世慧一边倾听,一边轻拍学生的肩膀,引导小男孩把心里话说给父母听,并在事后和学生父母进行了电话沟通。

“以前觉得心理问题离我们很远,有一天,孩子放学回家闷闷不乐,问他不说话,吃饭也不愿意出来,看着真着急。”志愿者家长常女士翻开笔记,“沈老师教我们识别‘情绪信号灯’,现在我能和孩子平心静气地聊天了。”

近日,新城实验学校的志愿者们,在阳光心理咨询室门前集合。这支由老师、家长志愿者组成的“伴苗志愿服务队”,正在接受沈世慧的专业培训。

“青春期不是‘暴风期’,而是‘成长季’。心理问题就像暗处的火苗。”沈世慧说,“早一秒发现,对学生就多一分理解和帮助。”

与此同时,“护苗专业队”的心理教师们正在备课。他们开发的“四色课程”已成为学校特色:红色德育课上,学生用快板演绎党史故事;蓝色安全课教孩子识别网络诈骗;绿色心理课的“情绪垃圾桶”让孩子们学会倾诉;粉色美育课上,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的“幸福拼图”挂满走廊。“课程就像调色盘。”八年级学生小宇说,“有纾解不了的烦恼,找沈老师聊一聊,心里也就没那么堵了。”

去年秋天,心理委员小雅发现同桌连续三天在课间发呆,问她就流泪摇头说“没事”,沈世慧得知后第一时间介入。原来女孩父母正闹离婚,她把焦虑藏在心底。经过五次沙盘游戏治疗,女孩在作文里写下:“原来我也可以如此强大。”

在校园微视频大赛中,家长李先生拍摄的《餐桌和解》获奖。“以前吃饭像打仗,现在孩子会主动给我夹菜了。”他说。

“教育的意义不在于点亮一盏灯,而在于让每盏灯都成为光源。”沈世慧还通过网络,将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分享给更多的家长和青少年。在她的办公桌上,摆着孩子们送的千纸鹤,其中一张写着:“沈老师,谢谢您教会我如何拥抱自己。”

窗外的操场上,孩子们正在自由活动。时光匆匆,年少真好,愿每一个孩子都被温柔以待。



0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