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发布客户端讯(融媒体记者 周芳林 )当文言文《两小儿辩日》中的列子形象跃然屏幕,埠市城南学校的课堂上响起学生与AI数字人跨越时空的对话。日前,安徽省中小学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讨活动在蚌埠举行,400余名教育工作者齐聚珠城,共同探寻智能时代课堂革新的“安徽方案”。
在教学展示环节,蚌埠市城南学校老师尚佩琪执教的文言文课堂令人耳目一新。AI数字人还原先秦场景,学生通过智能终端与虚拟人物实时互动,抽象的文言知识在沉浸式体验中变得触手可及。
“过去靠想象理解的文本,如今变成了可触摸的文化场景。”学生小李在课后分享时说。
更令人惊叹的是课堂背后的“数据魔方”。通过AI课堂实录分析系统,教学目标达成度、师生互动频次等20余项指标被实时量化,教师的教学行为被精准画像。
“系统告诉我提问方式还需优化,这种即时反馈让教学改进有的放矢。”尚老师展示的课后分析报告,让同行们看到技术赋能教师成长的无限可能。
“智能时代的教师需要更加关注与机器协同设计个性化教育方案,帮助每个孩子走向成功。”在主旨报告环节,江苏师范大学杨现民教授的观点引发共鸣。
曹伟老师执教的《勾股定理》课堂提供了生动样本:学生输入关键词“直角三角形”,AI大模型瞬间生成多种证明方法,学生在对比中完成深度思考。
这种“人机协同”的教学模式,正在重塑课堂生态。
“过去教师是知识权威,现在更像是学习设计师。”市江淮智慧教育研究院院长、电教馆馆长谢惠萍说,AI让课堂从单向传授转向多维交互,从标准答案走向多元思辨,努力让每个孩子在AI时代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节奏。
研讨中,“教育公平”成为高频词。蚌埠市通过“云端教研”平台,将优质AI课件向优质教育资源欠缺地区同步推送。固镇县一位乡村教师感慨:“技术鸿沟正在被填平,村里的孩子也能触碰最前沿的教育形态。”
作为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蚌埠的探索始终走在前列。近年来,我市以“教育数字化转型”为核心,锚定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教学改革的战略方向,构建了“数智赋能、教研引领、试点先行、全域覆盖”的推进模式,多项智慧教育案例入选教育部优秀案例。
活动现场发布的《AI课堂观察工具包》,为教师提供了从课前准备到课后反思的全流程技术指南。“这套工具就像给教师配备了智能助手,让技术应用变得简单高效。”参会教师如是评价。
本次活动的举办为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以及“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的明确要求,更是推动人工智能与基础教育深度融合的一次积极实践探索。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蚌埠市将以此为契机,深入推进AI协同课堂建设,不断深化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致力于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为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而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