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工作开展三年来,青年街道南山社区包保干部们积极作为,推动食品安全治理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从“单打独斗”到“协同共治”的转变,形成一系列鲜活经验与生动实践。
建章立制,构建责任落实体系
三年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责任模糊、标准缺失等问题,社区包保工作缺乏系统性。如今,社区建立起“分层分级、精准防控、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工作机制,将辖区内两百多家食品生产、销售经营主体按照规模、风险等级划分,分配到10名社区包保干部名下,实现责任到人、任务到岗。同时,制定包保干部“三张清单加一项承诺书”,细化任务、责任、问题清单,让包保工作有章可循。
多元共治,凝聚社会参与合力
南山社区包保干部积极动员社区党员、志愿者、物业人员参与日常巡查和宣传。巡查过程中,社区工作人员与物业人员组成联合检查组,重点对辖区内的超市、便利店、餐饮店等进行了检查。在食品销售区域,工作人员仔细查看了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进货渠道等信息,确保食品来源合法、质量合格,食品标签规范、无过期变质食品。针对餐饮门店,工作人员对厨房卫生状况、餐具消毒、食品加工操作规范等进行了详细检查,要求商家严格遵守食品安全相关规定,确保食品加工过程安全、卫生。
加大宣传,增强安全和责任意识
除了实地检查,包保干部通过发放宣传手册积极向食品经营者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增强其食品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督促他们自觉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同时,鼓励居民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向社区或相关部门反映。
三年的实践证明,社区包保干部在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建机制、聚合力、多宣传,实现了食品安全治理水平的全面提升。(袁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