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借力长三角一体化——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0-05-27 07:38 蚌埠新闻网  

记者 杨露露 通讯员 张扬

一年多来,新一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方兴未艾、浪潮奔涌、利好频传。

从长江之滨到淮河之畔,融合正在奏响新曲。作为其中的一员,以深度对接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为抓手,蚌埠市正围绕“借力江淮、融入合宁、创新驱动、产业引领”要求,紧扣“一体化”“高质量”,全力以赴协同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主动对接,这是一场加速跑

从蚌埠出发,乘坐高铁到南京和合肥只要40多分钟,到上海也仅需2小时左右。货物装船,从蚌埠港出发,沿淮河进长江,可以直接通达上海港……便捷的交通、较近的距离,高速时代让蚌埠与长三角城市群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这是蚌埠的区位优势,也是全面融入长三角的基础。”说起蚌埠的区位优势,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陶广生信心十足,优势明显的交通资源为蚌埠无缝对接长三角一体化提供了便捷高效的途径。而跳出长三角,蚌埠又位于南京、合肥、徐州的三角几何中心,四个方向分别被长三角、皖江城市带、环渤海经济区、中原经济区围合,支点城市已然显现,可谓是“左右逢源”。

新时代迎来新机遇。2018年11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蚌埠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当千里淮河迎来国家战略的同时,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上,“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提出,为这片中国经济发展与开放的前沿点亮了全新机遇。

喜事一桩连着一桩,去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规划范围包括安徽省全域。2019年9月,合肥都市圈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召开,研究通过了蚌埠市整体加入合肥都市圈的决定,我市正式成为合肥都市圈中的一员。同年10月,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九次会议在芜湖召开,蚌埠正式成为城市经济协调会一员……由此,在长三角一体化、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国家和省多项重大战略规划节点中,我市均深度参与其中,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政策机遇。

“这是一次多方共赢的选择,对于全省来说,蚌埠创新资源丰富,加入合肥都市圈,将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在谈及加入合肥都市圈的意义时,陶广生曾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加快合六经济走廊、合淮蚌产业走廊建设发展,形成南有长江经济带、北有淮河生态经济带,中有合淮蚌产业走廊、合芜蚌创新走廊相连的综合体系,与长江、淮河“工”字形水道嵌套,从而辐射带动安徽东西南北方向的广大地区。

深入谋划,这是一次新征程

疫情期间,作为省级重症救治定点医院,蚌医一附院与安徽奥弗医疗公司合作研发的“医用防飞溅隔离罩”成功在临床应用,完成了疫情救治防控任务,携手推进了疫情防控一体化。

深化资源共享,合力防控疫情,蚌医一附院与安徽奥弗医疗公司合作正是我市加入合肥都市圈以后,深化交流合作的一次成功案例。

“我市从规划、资源、产业、交通等方面加强与圈内其他城市的交流合作。特别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也切身感受到都市圈抱团取暖的红利。”今年5月,合肥都市圈建设工作推进会在合肥召开,代表我市参会的市发展改革委区域经济发展办公室负责人在发言中开宗明义。

这一年,我市把融入合肥都市圈、推进一体化发展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督查推进任务,明确责任单位,细化分解落实,按月调度进展,确保压茬推进。印发实施《深度对接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 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工作方案》,在规划体系上主动对接,服从服务于省委、省政府建设合肥都市圈的重大战略决策。

围绕着深度对接合肥都市圈和南京都市圈,我市抢抓战略机遇,趁势而为,先行一步,全面加快了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步伐,更加注重空间和产业的全面衔接,明确要把蚌埠打造成为联通皖北与皖江、淮河与长江不同区域同频共振的重要交汇点,引领皖北地区和淮河生态经济带振兴发展。

采访中,长期研究蚌埠区域融合发展的业内人士指出:“蚌埠处于淮河流域游,在中国东部版图中,蚌埠也处于南北过渡带,这些就决定了未来的发展中,蚌埠承担着了双重角色,一是要引领淮河流域城市的发展,二是要担当皖北振兴的‘领头雁’,而这些,则对蚌埠打造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意义重大。”

发力支点,这是一道必答题

产业的协同发展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基础。

盛夏时节,项目合作持续升温。继去年初市政府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去年7月,蚌埠国家一类新药研发产业化基地及合源药业公司蚌埠原料药生产基地等项目签约仪式在蚌举行,蚌埠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战略合作首批产业化项目成功签约。

此后,双方合作迈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取得丰硕成果。目前,我市与中科院物质研究院合作共建的中科蚌埠技术转移中心正式成立,工作机构、信息化建设、制度建设等工作已全部完成,已征集与蚌埠主导产业密切相关的科技成果200多项,对接企业技术需求40多项,8个项目签订合作协议,9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

同时,聚焦合肥都市圈与我市优势产业契合度较高的硅基和生物基等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三大领域,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新增获批生物基材料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引入京东云为蚌埠高新区提供智慧园区服务,高标准统一数字化平台建设标准,打造区域数字经济中心。2019年,累计承接合肥产业转移项目13个,总投资42.4亿元,集中在新能源利用、精细化工、生产性服务业合作等领域。今年一季度,引进合肥招商引资项目3个,将拉动投资4亿元。

“蚌埠是国内重要的综合性加工制造基地,已形成以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装备制造及零部件加工、精细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陶广生分析,通过实施硅基、生物基双轮驱动,依托这样的产业基础,既能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形成错位发展,又能为全方位承接长三角区域产业转移、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合作对接空间。

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是必须跨越的重要关口。经过多年的发展,蚌埠这座老工业城市正在拥抱新的时代、焕发新的活力、实现新的发展,为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开通蚌埠-连云港集装箱航线,开行皖北地区首条中欧班列,开通蚌埠至宁波、蚌埠至上海铁路联运。近期又从连云港开辟日韩、东南亚方向航线,皖北中心城市的货运集聚效应正日益突显。

——做好答卷人,我市发挥比较优势,加快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谋划出台《蚌埠市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谋划项目120个,总投资超过3300亿元。高新区纳入全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集聚区示范区,谋划构建市内“1+5+N”产业承载格局。

——派驻招商小组在上海、杭州等长三角主要城市驻点招商,2019年以来,开发区内来自沪苏浙地区企业663家,比上年增加61家,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占全市比重52%。

——与沪苏浙实现养老金网上协助认证,可与上海、江苏等十多个省市实现跨省住院直接结算,2019年前三季度,全市参保人员长三角地区跨省联网直接结算4059万人次,占跨省联网就医总人次的78.3%。(完)

343

记者 杨露露 通讯员 张扬

一年多来,新一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方兴未艾、浪潮奔涌、利好频传。

从长江之滨到淮河之畔,融合正在奏响新曲。作为其中的一员,以深度对接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为抓手,蚌埠市正围绕“借力江淮、融入合宁、创新驱动、产业引领”要求,紧扣“一体化”“高质量”,全力以赴协同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主动对接,这是一场加速跑

从蚌埠出发,乘坐高铁到南京和合肥只要40多分钟,到上海也仅需2小时左右。货物装船,从蚌埠港出发,沿淮河进长江,可以直接通达上海港……便捷的交通、较近的距离,高速时代让蚌埠与长三角城市群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这是蚌埠的区位优势,也是全面融入长三角的基础。”说起蚌埠的区位优势,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陶广生信心十足,优势明显的交通资源为蚌埠无缝对接长三角一体化提供了便捷高效的途径。而跳出长三角,蚌埠又位于南京、合肥、徐州的三角几何中心,四个方向分别被长三角、皖江城市带、环渤海经济区、中原经济区围合,支点城市已然显现,可谓是“左右逢源”。

新时代迎来新机遇。2018年11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蚌埠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当千里淮河迎来国家战略的同时,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上,“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提出,为这片中国经济发展与开放的前沿点亮了全新机遇。

喜事一桩连着一桩,去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规划范围包括安徽省全域。2019年9月,合肥都市圈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召开,研究通过了蚌埠市整体加入合肥都市圈的决定,我市正式成为合肥都市圈中的一员。同年10月,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九次会议在芜湖召开,蚌埠正式成为城市经济协调会一员……由此,在长三角一体化、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国家和省多项重大战略规划节点中,我市均深度参与其中,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政策机遇。

“这是一次多方共赢的选择,对于全省来说,蚌埠创新资源丰富,加入合肥都市圈,将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在谈及加入合肥都市圈的意义时,陶广生曾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加快合六经济走廊、合淮蚌产业走廊建设发展,形成南有长江经济带、北有淮河生态经济带,中有合淮蚌产业走廊、合芜蚌创新走廊相连的综合体系,与长江、淮河“工”字形水道嵌套,从而辐射带动安徽东西南北方向的广大地区。

深入谋划,这是一次新征程

疫情期间,作为省级重症救治定点医院,蚌医一附院与安徽奥弗医疗公司合作研发的“医用防飞溅隔离罩”成功在临床应用,完成了疫情救治防控任务,携手推进了疫情防控一体化。

深化资源共享,合力防控疫情,蚌医一附院与安徽奥弗医疗公司合作正是我市加入合肥都市圈以后,深化交流合作的一次成功案例。

“我市从规划、资源、产业、交通等方面加强与圈内其他城市的交流合作。特别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也切身感受到都市圈抱团取暖的红利。”今年5月,合肥都市圈建设工作推进会在合肥召开,代表我市参会的市发展改革委区域经济发展办公室负责人在发言中开宗明义。

这一年,我市把融入合肥都市圈、推进一体化发展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督查推进任务,明确责任单位,细化分解落实,按月调度进展,确保压茬推进。印发实施《深度对接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 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工作方案》,在规划体系上主动对接,服从服务于省委、省政府建设合肥都市圈的重大战略决策。

围绕着深度对接合肥都市圈和南京都市圈,我市抢抓战略机遇,趁势而为,先行一步,全面加快了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步伐,更加注重空间和产业的全面衔接,明确要把蚌埠打造成为联通皖北与皖江、淮河与长江不同区域同频共振的重要交汇点,引领皖北地区和淮河生态经济带振兴发展。

采访中,长期研究蚌埠区域融合发展的业内人士指出:“蚌埠处于淮河流域游,在中国东部版图中,蚌埠也处于南北过渡带,这些就决定了未来的发展中,蚌埠承担着了双重角色,一是要引领淮河流域城市的发展,二是要担当皖北振兴的‘领头雁’,而这些,则对蚌埠打造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意义重大。”

发力支点,这是一道必答题

产业的协同发展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基础。

盛夏时节,项目合作持续升温。继去年初市政府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去年7月,蚌埠国家一类新药研发产业化基地及合源药业公司蚌埠原料药生产基地等项目签约仪式在蚌举行,蚌埠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战略合作首批产业化项目成功签约。

此后,双方合作迈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取得丰硕成果。目前,我市与中科院物质研究院合作共建的中科蚌埠技术转移中心正式成立,工作机构、信息化建设、制度建设等工作已全部完成,已征集与蚌埠主导产业密切相关的科技成果200多项,对接企业技术需求40多项,8个项目签订合作协议,9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

同时,聚焦合肥都市圈与我市优势产业契合度较高的硅基和生物基等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三大领域,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新增获批生物基材料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引入京东云为蚌埠高新区提供智慧园区服务,高标准统一数字化平台建设标准,打造区域数字经济中心。2019年,累计承接合肥产业转移项目13个,总投资42.4亿元,集中在新能源利用、精细化工、生产性服务业合作等领域。今年一季度,引进合肥招商引资项目3个,将拉动投资4亿元。

“蚌埠是国内重要的综合性加工制造基地,已形成以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装备制造及零部件加工、精细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陶广生分析,通过实施硅基、生物基双轮驱动,依托这样的产业基础,既能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形成错位发展,又能为全方位承接长三角区域产业转移、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合作对接空间。

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是必须跨越的重要关口。经过多年的发展,蚌埠这座老工业城市正在拥抱新的时代、焕发新的活力、实现新的发展,为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开通蚌埠-连云港集装箱航线,开行皖北地区首条中欧班列,开通蚌埠至宁波、蚌埠至上海铁路联运。近期又从连云港开辟日韩、东南亚方向航线,皖北中心城市的货运集聚效应正日益突显。

——做好答卷人,我市发挥比较优势,加快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谋划出台《蚌埠市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谋划项目120个,总投资超过3300亿元。高新区纳入全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集聚区示范区,谋划构建市内“1+5+N”产业承载格局。

——派驻招商小组在上海、杭州等长三角主要城市驻点招商,2019年以来,开发区内来自沪苏浙地区企业663家,比上年增加61家,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占全市比重52%。

——与沪苏浙实现养老金网上协助认证,可与上海、江苏等十多个省市实现跨省住院直接结算,2019年前三季度,全市参保人员长三角地区跨省联网直接结算4059万人次,占跨省联网就医总人次的78.3%。(完)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