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发布客户端讯(融媒体记者 顾楷)5月24日上午,第七届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大会在蚌埠开幕。开幕式上,正式发布了《关于支持智能传感产业人才发展的十条措施》,现场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214所技术专家蒋晗、安徽国盛电子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董国全、安徽北方微电子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带头人王谦、安徽华鑫微纳集成电路有限公司研发经理唐伟、安徽承禹半导体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张明文等5位2024年新引进的智能传感产业高层次人才颁发安家补贴,补贴金额根据人才层次类别,分别为60万元、30万元、20万元。我市正以真金白银的政策、实实在在的关怀,向各界英才传递“蚌埠礼遇”。
本次发布的《关于支持智能传感产业人才发展的十条措施》,从建立按薪定才评价模式、赋能企业人才认定自主权、鼓励企业柔性引进科技人才、支持企业高薪引进高层次人才、支持企业大力培养技能人才、实施伯乐招才奖励等十个方面全方位支持各类人才在蚌创新创业。在人才评价体系上,创新推出“按薪定才”模式,即以企业支付薪酬、人才业绩贡献为核心的智能传感产业人才评价体系。对符合条件的人才,将按人才类别给予12万至70万元安家补贴。这将推动人才评价从“政府认定”向“市场认可”转变,真正做到人才评价由企业说了算。此外,政策还赋予对在蚌投资的初创期科技型企业人才认定自主权。根据企业累计获得的市场化基金或地方产业基金投资情况,赋予企业高层次人才认定自主权,将市场认可的投资额度与人才认定资格挂钩,推动资本选才与企业荐才融合,企业能够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和需求,自主认定人才,充分激发用人主体引才育才活力。
把人才评价的自主权交给了企业,政府部门则把更多精力放在了优化服务上,以良好的人才环境引育选用智能传感产业高层次人才。在《十条措施》中,我市提出,支持青年人才全周期发展,对符合条件的来蚌实习人员连续3个月给予生活补助,来蚌面试人员提供每年累计10天的免费住宿服务,人才入职后还可享受安家补贴。同时,面向符合条件的人才发放珠城人才卡,人才可以凭卡享受医疗体检、交通出行、文旅休闲等高标准高品质服务,从生活与工作多个维度为人才提供便利与保障。
作为全国三大传感器研发制造基地之一,蚌埠市在智能传感产业领域具备坚实基础与独特优势,是安徽省内唯一、全国为数不多的同时拥有集成电路及MEMS晶圆生产线的城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中国传感谷建设及智能传感产业发展置于重要战略地位,举全市之力推动产业集聚。目前,我市已集聚智能传感器企业200余家,吸引了一大批行业领军企业和高端人才纷至沓来。《十条措施》的出台,是我市以优厚政策与制度创新为智能传感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人才动能的关键之举,将进一步激发智能传感产业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为蚌埠建设千亿级中国传感谷、推动智能传感产业迈向新高度筑牢坚实的人才支撑,持续助力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大会期间,由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工作局主办的“海聚英才 智启未来”智能传感器创新创业大赛举行决赛。该赛事启动以来,共吸引来自国内外高校院所和企业的50余支人才团队报名,最终15支兼具技术创新性与市场前景的优质团队项目入围决赛,大赛评定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充分展现了智能传感器产业的创新活力,也为蚌埠集聚人才团队与优质项目搭建了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