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安徽财经大开展乡村振兴千村调查实践——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2025-08-19 11:02 蚌埠发布客户端  

蚌埠发布客户端讯(融媒体记者 周芳林 通讯员 谭婷 文/图)用脚步丈量民情,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这个暑假,安徽财经大学的师生们不畏酷暑,深入蚌埠市黄郢村、韩葛村,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村振兴‘千村’调查专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大爷,您家种什么?”“亩产多少?家里几口人,年收入有多少?”“农业生产、生活上有什么难题?”……学生们走进田间地头、农户家中,细致记录不同群体的政策知晓度与生活满意度,建立起覆盖经济、社会、生态等多维度的基础数据库。

在韩葛村,师生们了解到该村通过引进新品种、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打造特色种植产业链,实现村民收入稳步提升。黄郢村则创新“红色文旅+古村落保护”发展模式,深挖抗战历史资源,开发沉浸式旅游体验项目,带动周边产业协同发展。两个村庄各具特色的振兴路径,生动诠释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与农民伯伯们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需求,获得的信息,都是沾着泥土、冒着热气的。”参与调研的学生徐煜泽说。

安徽财经大学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副院长、经济学博士杨烨军认为,这种“用脚底板跑出来”的一手资料,为精准把脉乡村发展提供了坚实依据。

活动中,指导老师们全程参与、现场教学,指导学生优化调研方法,强调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学生们在走访中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体现在每一亩良田的丰收、每一户农民的笑颜中。

 “看到村民们脸上的笑容,我们感到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安徽财经大学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团委书记施晓梅介绍,调研团队采用“问卷+访谈”双轨模式,围绕农业生产、收入水平、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核心议题,累计发放问卷百余份。

“通过这次调研,我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这对我的专业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都有很大帮助,也在心中种下了服务乡村振兴的种子。”一位参与调研的学生如是说。

师生们用专业学识服务乡村建设,用赤子之心感知时代脉搏,真正实现了“在实践中育人,在育人中服务社会”的良性循环。安徽财经大学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楠说,今后,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搭建更多实践平台,不断完善“行走的思政课”育人体系,引导青年学子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成长成才,让青春之花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绚丽绽放。


0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