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千里淮河今安澜|采访团走进阜南县:发扬王家坝精神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5-08-28 09:26 蚌埠发布客户端 ​  


蚌埠发布客户端讯(融媒体记者 陈瑶)8月27日,2025年“千里淮河今安澜·行走淮河”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阜南县,开展第三站集中采访活动。采访团深入走访王家坝闸、王家坝抗洪精神纪念馆等地,探寻“舍小家为大家”的王家坝精神新时代内涵,见证阜南人民五年来牢记嘱托,化水患为水利、变“短板”为“长板”的生动实践。

8月27日,采访团一行在阜南县红亮箱包厂采访。融媒体记者 尤靖文 摄


当天上午,采访团第一站来到红亮乡村振兴产业园内的红亮箱包厂,这家创办于2015年的企业吸纳了近两百名周边群众就业。企业车间里挂着醒目的横幅“看好孩子管好田,一天能挣百十元”。“在这里工作既能照顾家庭,又有稳定收入,很满足。”车间一组组长郑继影笑着说。

过去,红亮箱包厂是当地的扶贫车间,而今,成了助力乡村振兴的明星企业,村民“出家门进厂门”,不用背井离乡就能实现就业。“这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一直激励着大家。”企业总经理王恒亮说,在党的好政策的支持下,企业的箱包销往十几个国家,预计今年产值可以超过2000万元。

在淮河防汛重地王家坝闸,管理处主任郭俊军向采访团介绍,这座“千里淮河第一闸”自建成以来已16次开闸蓄洪,为削减淮河洪峰、保障中下游安全立下汗马功劳。“每次开闸,都意味着蒙洼蓄洪区百姓要承受巨大损失,但王家坝人从不讲条件、不计代价。”

在庄严肃穆的王家坝抗洪精神纪念馆,一件件实物、一幅幅照片记录着可歌可泣的抗洪历程。讲解员动情地说:“王家坝精神的核心就是‘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

令人振奋的是,近年来王家坝人积极探索“变水患为水利”的新路径。在曹集镇利民村西田坡庄台,镇人大主席张文举向大家展示了生态农业发展的新成果。王家坝镇居民迁建安置小区则展现了民生温度,这里不仅安置群众,还配套建设了幼儿园、卫生所等设施。社区居民崔虎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住得安心,就业、就医、上学都方便,再也不用年年汛期提心吊胆了。”

从被动抗洪到主动治水,从牺牲奉献到可持续发展,王家坝人正用行动书写新时代治水兴水的新篇章,让奉献精神在发展中传承,让一泓淮水真正造福人民。



0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