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目标持续推进的背景下,我国节能服务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逐步从传统的“设备节能”向“系统节能”跨越。国家近期密集出台多项政策,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推动节能服务向更系统、更智能的方向转型。
一、政策释放红利,节能市场加速扩容
近期,国家层面密集释放政策信号,为节能服务行业带来全新机遇。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明确提出要“发展节能环保服务,积极培育专业化绿色低碳公共服务平台”。与此同时,我国能耗控制机制将迎来重大转变——从2026年起,单位GDP碳排放将取代单位GDP能耗成为约束性指标,这一转变标志着节能工作重心从单纯的“节能”转向“降碳”并重。
在政策强力推动下,节能服务市场空间正在快速打开。其中,建筑节能领域表现尤为亮眼。数据显示,2024年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已达75%,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数量同比增长30%。目前,建筑节能服务市场规模已占整体节能服务市场的33.9%,年增长率接近10%,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二、技术模式双创新,推动行业深度变革
面对新的政策要求和市场机遇,节能行业正从传统的照明替换、空调改造等单点节能措施,向“精细化、集成化、平台化”的系统节能演进。智慧节能平台的作用日益凸显,以塞安科技自主研发的AirConTap云端寻优智控平台为例,该平台凭借显著的节能效益和智能化创新优势,再次入选《广州市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5年本)》。
在商业模式方面,合同能源管理(EMC)已成为市场主流,并与当前政策导向高度契合。该模式有效解决了业主在节能改造中面临的资金压力和技术风险,大大推动了节能项目的落地实施。塞安科技承接的广东某大型医院节能改造项目就是典型例证,该项目应用六大行业创新节能技术,预计每年节电量超1000万千瓦时,首次应用了六大行业创新节能技术,将打造绿色医院节能新标杆。
三、构建合作生态,迎接“节能+碳资产”新未来
面对节能服务“跨界融合”的大趋势,建立合作生态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策略。在此背景下,塞安科技与华为、中国移动、特灵科技、美的、海尔、海信等众多头部品牌达成深度战略合作,融合这些品牌的技术优势,以满足塞安科技领先行业的智慧化运营“最优解”技术解决方案。
展望未来,节能服务行业将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能源节约,而是与碳资产管理深度融合,创造新的价值增长点。塞安科技表示,公司将持续聚焦绿色建筑节能主航道,并积极探索“节能+碳资产”的创新商业模式。公司已试点将创新节能技术应用于节能数据存证与碳减排量确权,未来用户不仅能够节省电费,还可将核证的碳减排量参与碳交易,获取额外收益。
【广告】免责声明:本内容为广告,不代表蚌埠新闻网的观点及立场。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蚌埠新闻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对此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