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别让旧观念耽误清晰“视界”,专家提醒白内障勿等“熟透”再手术

2025-10-23 15:35 新浪网财经  

“医生,我的白内障是不是还没‘熟’?邻居说要等熟透了才能做手术。”在宿迁爱尔眼科医院综合眼病科门诊,刘广军主任每周都会遇到多位持这种观念的老人。

这种“白内障要等熟透再手术”的传统观念,源于几十年前的医疗条件限制。随着技术进步,这一观念已成为危害老年人视力健康的巨大误区。

“就像水果成熟过度会腐烂变质一样,白内障过‘熟’不仅不会让手术更容易,反而会增加风险和难度。”刘广军主任打了个形象的比喻。

01 过时观念的由来

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白内障手术主要采用大切口囊外摘除术。由于手术技术、设备和材料的限制,医生们通常建议患者等待白内障发展到成熟期甚至过熟期再进行手术。

“那时的手术需要较大的切口,等待晶状体核变硬后更容易整体取出,”刘广军主任解释道,“但这种方法创伤大、恢复慢,术后散光严重。”

医疗技术的进步已经彻底改变了这一状况。现代超声乳化手术仅需2-3毫米的微小切口,利用超声波将混浊的晶状体乳化后吸出,再植入人工晶体。

刘广军主任补充道:“现在的白内障手术早已进入微创、精准的时代,那种需要等待‘熟透’的旧观念,已经成为老年人追求清晰视力的绊脚石。”

02 等待的隐患

拖延手术治疗,任由白内障发展到过熟期,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

刘广军主任介绍,过熟的白内障可能导致晶状体体积膨胀,引发继发性青光眼,对视神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此外,过熟期白内障还可能引起晶状体蛋白渗出,导致晶状体过敏性眼内炎。

“更危险的是,过熟的晶状体悬韧带容易断裂,导致晶状体脱位,甚至掉入玻璃体腔内,大大增加手术难度和风险。”刘广军主任语气凝重地说。

他之前接诊的一位72岁患者就是典型例子——因等待“熟透”而诱发青光眼,术后视力仅能恢复到0.3,远不及早期手术的预期效果。

03 最佳手术时机

那么,现代白内障手术的最佳时机是什么时候?

刘广军主任指出,当白内障影响到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时,即可考虑手术。具体表现为视力下降至0.5以下,或虽然视力尚可但已有明显的眩光、视物模糊、颜色辨识度下降等症状。

“不必等到完全看不见才做决定,”刘广军主任强调,“现在的白内障手术不仅是复明手术,更是屈光性手术。我们不仅要让患者看见,还要让患者看得清晰、舒适、持久。”

他特别提醒,一些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高度近视患者,更应定期检查,及时手术,避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04 手术技术革新

现代白内障手术的进步不仅体现在手术时机上,更体现在技术精准度和术后视觉效果上。

“目前普遍采用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系统,用激光替代传统手术刀,完成手术中最关键的步骤,”刘广军主任介绍,“这种技术创伤更小,定位更精准,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可预测性。”

同时,功能性人工晶体的发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从传统的单焦点晶体,到现在的多焦点晶体、景深延长型晶体,以及矫正散光的Toric晶体,都能满足不同患者的用眼需求。

刘广军主任表示:“我们可以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用眼需求‘量眼定制’手术方案,帮助他们在术后摆脱眼镜的束缚。”

“是时候抛弃‘白内障要等熟透再做’的旧观念了,”刘广军主任总结道,“及时手术,安全性和效果更好,术后生活质量也更高。”

他提醒,白内障手术前需进行多项精细检查,确保患者身体状况符合手术条件,并根据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人工晶体。

“通过一次精准的白内障手术,我们不仅能解决晶状体混浊问题,还能同时矫正当下的近视、远视、散光和老花,”刘广军主任说,“让老年朋友重获年轻时的视觉品质,享受清晰的晚年生活。”




【广告】免责声明:本内容为广告,不代表蚌埠新闻网的观点及立场。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蚌埠新闻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对此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0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