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沂蒙精神耀边关——企业家刘永刚随宣讲团走进西北军营开展红色主题教育

2025-10-25 13:36

10月的喀纳斯层林尽染,巍峨的阿尔泰山脉见证了一场跨越山河的精神接力。10月18日至20日,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会长于爱梅率宣讲团走进吉木乃口岸、白哈巴边防连、喀纳斯边境派出所等边防一线,开展"沂蒙精神代代传"主题宣讲活动。沂蒙山玻璃集团创始人刘永刚作为宣讲团成员,与戍边官兵共同追溯红色记忆,在国境线上续写新时代的"军民鱼水情"。

烽火岁月照初心,精神伟力润边关

"当年沂蒙妇女用门板架起'火线桥',如今喀纳斯民警用双脚丈量边境线——时空变幻,为民初心从未改变!"在海拔2000余米的"西北第一哨"白哈巴边防连,刘永刚结合企业创新发展实践,以《从沂蒙山到"西北第一哨":精神坐标的时空对话》为宣讲感悟,用"小故事"阐释"大道理"。在他的随身日记里生动还原了沂蒙老区"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的感人历史,系统阐释"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精神内核,引发官兵强烈共鸣。

在吉木乃口岸国门界碑前,宣讲团成员与移民管理警察围坐交流。刘永刚特别分享了自己从消防战士到企业家的成长经历:"穿上军装保家卫国,脱下军装实业报国,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共产党员的担当。"喀纳斯边境派出所所长感慨:"沂蒙精神与边防官兵'扎根奉献、忠诚戍边'的信念一脉相承,这场宣讲是精神'补钙'更是使命催征。"

逆行者的精神传承——从消防战士到公益先锋

宣讲活动中,这位身兼企业家与公益人双重身份的"89后"党员格外引人注目。他曾获"山东好人""临沂好人"等称号,其公益事迹被人民网、新华网、大众网等媒体报道。

18岁在天津消防部队服役期间,刘永刚就与战友资助受灾群众;创业成功后,他累计捐赠善款100余万元,足迹遍布抗疫、抗洪、助学一线。2021年河南特大暴雨灾害中,他带领团队连夜运送100吨物资并参与救援,被当地群众称为"沂蒙来的及时雨"。

"在沂蒙精神滋养下成长,就要做新时代的'新红嫂'。"刘永刚向官兵展示手机里珍藏的照片:2022年他捐资30万元在母校设立助学基金,孩子们亲手为他系上红领巾;走访沂蒙老战士时,百岁老兵颤巍巍为他别上党徽。这些画面让在场95后李战士红了眼眶:"原来红色基因就藏在这些具体而微的传承里。"

精神火炬照亮新征程

在喀纳斯边境派出所的座谈中,刘永刚提出"三个一"倡议:共建一个"沂蒙精神·边防实践"教育基地,开展一次"沂蒙娃·边防兵"书信交流,实施一项"温暖边关"公益计划。于爱梅会长评价:"从企业车间到边防哨所,刘永刚用实际行动证明,沂蒙精神既是历史丰碑,更是时代火炬。"

活动结束时,白哈巴边防连官兵将亲手雕刻的胡杨木哨塔模型赠予宣讲团。官兵们一致表示:"胡杨生而千年不死,沂蒙精神代代相传。请老区人民放心,我们一定当好新时代的'精神界碑'!"夕阳下,界碑旁的党旗与"沂蒙精神永放光芒"横幅交相辉映,勾勒出精神传承的壮美画卷。(文:李鹏)




来源:新浪网财经




【广告】免责声明:本内容为广告,不代表蚌埠新闻网的观点及立场。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蚌埠新闻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对此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0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