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河之畔,皖北县城五河,一幅工业巨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铺开。在五河经济开发区南端,总投资高达70亿元的安徽惠宇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项目工地上,数百名工人与林立的塔吊、穿梭的工程车协同作业,巨大的钢结构厂房骨架已拔地而起,其主厂房长达972米的轮廓线,昭示着一个现代化工业巨舰的雏形。
这一重大产业项目全部建成后,将矗立起54万平方米的厂房,2400多台套世界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在这里轰鸣运转,为国内外主流车企生产精密的刹车系统零部件。
在当前市场环境趋紧、区域招商引资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这样一个行业巨头为何放弃原籍地扩产计划,综合考虑合肥、阜阳等城市后,最终将橄榄枝抛给了一个并非传统汽车产业基地的五河?
这个看似“反常识”的选择,如同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观察五河县域经济发展新路径的大门。这背后,究竟藏着一套怎样的“五河打法”呢?
“人”的感受
一次“只跑一次”的极致体验
“说实话,最终选择五河,我们内部也经过了反复的比较和论证。”作为项目从对接到落地的全程亲历者,安徽惠宇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经理王达丰的感受最直接,也最真实。
王达丰至今对一次办理环评手续的经历记忆犹新。“我们做工业项目,环评是绕不过去的第一道大坎,手续繁琐,材料要求高,很多企业都被卡在这里。”他回忆,当时他们第一次来到五河县政务服务大厅,心里其实是有些忐忑的。

五河政务服务大厅工作人员为群众办理业务。
“大厅里‘让所有事情只跑一次’的标语,一开始我们并没太当真。”王达丰说。果不其然,由于材料准备不充分,第一次提交并未成功。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超出了他的预料。“办事员并没有把我们推走,而是非常耐心地把所有问题一次性沟通清楚,还主动加了我们的微信。”
此后,所有补充材料的沟通和传递,都通过网络完成。办事员在后台默默地为他们处理着剩下的流程。最终,他们只去了一次现场,就顺利地办妥了这项关键手续。“那一刻,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什么叫‘只跑一次’,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这种高效、贴心的服务体验,贯穿了项目落地的全过程。据五河县招商和园区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24年9月引荐项目线索开始,市县两级主要领导便多次带队赴企业考察,展现出极大的诚意。在项目谈判的关键阶段,面对复杂的协议条款,由市长亲自协调,相关市直单位协同作战,最终促成双方达成一致。
更让企业方感动的是五河的“超前服务”。“我们是2025年1月26日正式签约,但签约前,县里的平台公司就已经进场,开始为我们进行土地回填平整了。”王达丰言语中透着赞许,“这意味着我们拿地就能开工,为项目节省了宝贵的时间。”
从签约到2月5日开始试桩,仅仅10天;从4月到7月,能评、安评、规划、水保等一系列关键审批密集完成。这种“五河速度”,正是对企业投资信心最有力的回应。
“制”的逻辑
一个“金字招牌”的系统解码
王达丰所感受到的极致服务体验,并非为某个重大项目特设的“超级待遇”,而是五河县早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一套标准化动作。这套动作,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您有事,五来办”。
这不仅是一个亲切的口号,更是一个经过实践检验、荣誉加持的金字招牌。该品牌多次受到省效能办、省数据资源局的通报表扬,并连续四年在全市政务服务系统考核中位居第一。
高分背后,是五河对政务服务体系的一次系统性重塑。
走进五河县政务服务大厅,一面“政务服务事项二维码墙”格外引人注目。群众只需扫码,申请材料、办理时限等信息便一目了然。“亮标准”的阳光政务,取代了过去“问不清、来回跑”的烦恼。
“‘您有事,五来办’的核心,是围绕企业和群众的全生命周期服务,进行刀刃向内的流程再造。”政务大厅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通过“亮身份、亮标准、亮承诺、优服务”的“四亮一优”体系,五河将服务承诺压实到岗、明确到人。
一系列数据,是这套体系高效运转的最好证明:办理时限平均缩短67%,办理环节压缩78.3%,办理材料精简58.9%,跑动次数降低93.8%……2025年以来,服务评价满意率高达99.95%。
如果说效率体现的是服务的“速度”,那么五河的服务更有着动人的“温度”。在项目招引和落地过程中,五河的干部们发现,“用地难”“用工难”“融资难”乃至“上学难”,是企业家们最关切的“四难”问题。为此,一套覆盖企业发展全周期的精准服务体系应运而生。

五河纺织服装产业已构建起从纺纱、织布到成衣的全产业链。
今年以来,五河县为欣达纺织、方元印染等近10家重点企业保障了332亩用地需求;为近150家纺织服装企业解决了541人的用工难题;协助企业获得融资14.5亿元。最让企业家们感到暖心的是,当地妥善解决了71名企业高管及核心技术人才子女的入学问题。“这让我们能安心扎根、没有后顾之忧。”一位企业家坦言。
软服务无微不至,硬环境也同步升级。为让更多中小企业实现“拎包入住”,五河经开区建成了光电产业园26栋标准化厂房。同时,面对土地资源紧张的现实,五河多部门联动,大力度推进“腾笼换鸟”。今年1—9月,累计盘活5家企业的闲置土地共计254.87亩,并成功带动了新一轮7亿元的产业投资。安徽清鑫纺织有限公司落户原多德利闲置地块,就是一个生动的缩影。
“势”的蓝图
一盘“聚链成群”的产业大棋
费尽心力招引龙头项目,倾尽全力优化营商环境,五河县最终要下的,是一盘怎样的产业大棋?
答案,隐藏在五河县的产业布局蓝图中。引进总投资70亿元的惠宇项目,并不仅是为了一个亮眼的投资数字,其更深远的战略意图,在于精准补强五河“机械制造”产业链中“汽车零配件”这一关键环节。
“我们始终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做好延链、补链、强链的文章。”五河县招商和园区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一个脉络清晰的“3+1”现代产业集群,正在五河的土地上挺起县域经济的“硬脊梁”。

安徽先导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铜基键合丝,是半导体产业中一种关键的基础材料。
纺织服装产业,基础雄厚。作为“安徽省纺织服装特色产业集群(基地)”,这里集聚了62家规上企业,形成了从纺纱、织造到成衣的全产业链,1—9月实现产值37.22亿元。
绿色食品产业,特色鲜明。依托现代牧业、新希望等龙头,年产25万吨鲜奶、年出栏60万头生猪,将“五河味道”送往全国。
机械制造产业,稳步提升。除了惠宇这样的“新贵”,还拥有飞宇轴承、宏盛轴承等一批本土骨干企业,年产轴承1.1亿套。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则成为增长最迅猛的“新引擎”。
这是一条五河县近年来全力竞逐的新赛道。随着先导稀材、林洋能源、丽岛新能源等一批大项目相继投产达效,五河在新能源开发、储能系统、光伏组件、动力电池等多个领域完成了精准卡位。2025年1—9月,该产业实现产值36.06亿元,同比猛增49.2%,展现出惊人的爆发力。
龙马控股的到来,为这盘大棋落下了关键一子。除了汽车零部件项目,其总投资50亿元的风电资源开发项目也已签约落地。此外,总投资62.5亿元的远景能源、50亿元的中铁投储能电池等一批“链主型”项目纷至沓来,一个超百亿级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
五河县以“您有事,五来办”的极致营商环境作为核心“引力场”,以“五大专班”的科学研判机制作为精准“导航仪”,瞄准主导产业链,全力招大引强,最终形成产业集群的“聚变效应”。
一个皖北县城,如何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实现突围?
五河的答案,没有写在华丽的报告里,而是写在安徽惠宇972米长的厂房钢梁上,写在“您有事,五来办”99.95%的满意率里,也写在71名企业家子女安心的笑容中。这份答案的核心,就是以最大的诚意和努力,去回应市场主体最真实的关切。
数据显示,2025年1—8月,五河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5%;1—9月,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2个,协议总投资193.6亿元。这些不再是冰冷的数字,它们是这片土地营商温度的体现,是产业生态活力的证明,更是五河未来发展的底气。
征途漫漫,唯有实干。五河的故事,还在继续。这片正在崛起的产业热土,正用一个又一个扎实的脚印,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记者 王立春 通讯员 李向前 文/图)

始于诚意 成于格局
庞贵军
总投资70亿元的项目落户五河,这个看似“反常识”的选择,背后揭示的,正是当前区域经济竞争中最核心的逻辑——优质的营商环境,是最强的“引力场”;清晰的产业棋局,是最准的“导航仪”。
五河实践,为“县域经济如何突围”这道必答题提供了一份扎实的样本。而这份样本的可贵之处,在于它超越了简单拼政策、拼资源的初级阶段,转向了拼服务、拼生态的系统性竞争。
从“只跑一次”的极致体验到“您有事,五来办”的系统性重塑,五河证明,营商环境不仅是办事流程的快慢,更是一种“将心比心”的服务自觉和“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它最终体现为帮助企业解决“一件事”的精准,更升华为破解“一类难”的温度。
引进龙头项目,固然能持续增厚地区GDP,但其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实现“落一子而活全盘”的链式效应。五河通过精准补强产业链,下好“聚链成群”的产业大棋,从纺织服装、绿色食品的厚积薄发,到新能源新材料的异军突起,产业蓝图次第花开,展现出强大的发展定力。
当前,高质量发展赛道竞争异常激烈,但只要能真正读懂企业需求,以最大诚意回应市场关切,一个地方就不难构筑起独特的竞争优势。正如这篇报道所揭示:地区发展的持久“引力”,始于诚意,源于机制,成于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