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多地积极推进招投标领域的规范管理工作,开展“倒查13年”行动,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
江西、内蒙古、贵州、湖南等地相继启动专项工作,全面加强对招投标过程的监督管理,推动市场秩序持续向好。
在此过程中,内蒙古的相关工作安排受到广泛关注。其明确线索受理将持续至2026年12月31日,审查范围涵盖自2012年11月以来的招投标项目,体现了对规范市场行为的高度重视。
与此同时,国家层面也推出了更加系统化的管理机制。2025年6月19日,财政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2025年政府采购领域“四类”行为专项规范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财库〔2025〕14号”)。
此次专项工作与以往相比有了显著提升。公安部的参与强化了监管合力,推动行政管理与法律手段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了对各类行为的规范效果,展现出国家在完善招投标管理方面的坚定态度。
“倒查13年”标志着全国统一、常态化、法制化的招投标管理新阶段正式开启。在此背景下,传统清标方式也迎来了进一步优化的契机。
传统的清标模式主要依赖“专家经验”和“人工抽查”。在面对日益复杂和隐蔽的违法违规行为时,这种模式显得力不从心。随着招投标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违法违规手段也日益多样化和隐蔽化,海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成为传统清标模式的“拦路虎”。专家经验虽然宝贵,但难免存在主观性和局限性;人工抽查则效率低下,难以全面覆盖所有项目和数据,很容易让一些违法违规行为“漏网”。
而“智能清标”技术,凭借其高效、精准的独特优势,正逐渐成为这场“新战争”中不可或缺的必备“作战地图”。它能够运用先进的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手段,对海量的招投标数据进行快速、准确的筛查和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违法违规线索,大大提高了监管效率和精准度。

北京中宏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自2013年创立以来,始终坚定不移地专注于“业务场景AI智能体库、专业业务数据库、专业工具库、专业人才库”等产品的研发。其核心产品“清标智慧审查平台”,以“全景解析+深度审查+智能预警”三大核心模块为基础,覆盖投标前、评审中、评审后审查的各类场景,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结合OCR解析、RAG检索增强及审计规则引擎功能,系统可在数秒内为用户提供穿透式的标书审查数据,并形成智能风险预警。通过审计知识图谱与多维度数据比对能力,系统为用户提供围标识别技术、合规避险能力及历史项目经验;同时,提供符合项目需求的法规偏离、异常报价、硬件雷同及历史围标的即时预警、典型问题和风险线索。系统能够实现自动审查、人机闭环与精准溯源,大幅提升清标水平。

随着招投标管理工作的持续完善,不仅有助于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环境,也将推动整个行业向更加规范、透明、智能的方向发展。在此过程中,“智能清标”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成为推动行业进步的重要力量,助力招投标领域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新阶段。

【广告】免责声明:本内容为广告,不代表蚌埠新闻网的观点及立场。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蚌埠新闻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对此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