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记者 陈昂 通讯员 单永才
在固镇县连城镇禹庙村,提到80后小伙张公伟的名字,乡亲们都竖起大拇指,他为了家乡父老脱贫致富放弃外地高薪收入,回到老家返乡创业,和乡亲一起种植莲藕,并注册当地品牌,流转了28户贫困户的土地,尝试在藕田中进行螃蟹、龙虾养殖,进行藕、渔综合种养。如今,禹庙村这个集莲藕产、供、销、加工、旅游为一体的“乡村莲藕文化”逐步形成,禹庙的莲藕已闻名遐迩。
放弃高薪返乡创业
张公伟是一位80后,学校毕业后就到浙江等地打拼,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成了一位年收入丰厚的小老板。张公伟富裕后常说:我一个人富裕了,不算富,只有我们家乡的父老乡亲都富裕起来过上小康生活才算是真正的富裕。他一心想着要为家乡父老做点实实在在的事,让家乡的贫困户尽快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
2016年,张公伟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放弃已有的高收入,与村民周海斌等人一起返乡创业。回乡后,他们经过认真考察谋划,认为家乡的水土很适合种植莲藕,而且与家乡传统的水稻种植相比,莲藕种植具有更高的创收空间,于是他们前期从村民那里流转了100亩土地尝试种植莲藕。莲藕下地后,为了确保成功,他们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阅读农业书籍以及向镇农业技术人员请教等方式自学莲藕种植技术,并且积极联系市场渠道,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为莲藕销售寻找渠道。为了让贫困户增收,在莲藕田管和收获期,他们首先安排贫困人员就业。经过他们不懈奋斗与努力,2016年底莲藕种植喜获丰收,亩均年产值高达3000元,收入远超村内传统农业种植。
经营打造特色产业
种莲藕初试成功,更决定了他们在家乡发展特色产业,带领乡邻共同致富的决心。为了打出自己的品牌,彰显当地特色,2017年3月,他们注册了恭伟家庭农场和“金谷阳”牌莲藕的商标,进一步扩大了种植规模,流转了本村庙西、庙北和后东三个村民组的村内1000亩土地,其中,有28户是贫困户的土地,全部种植莲藕,当年就带动了周边的200多名村民一起进行莲藕种植。借助村民种植莲藕的积极性,以及禹庙村作为贫困村的扶贫政策支持,张公伟又与村两委共同合作,打造出了一个以莲藕种植为主导产业的特色产业扶贫园区,村两委利用扶贫专项财政资金的支持对园区周围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完善,作为园区的使用方,恭伟家庭农场每年向园区缴纳3万元租金,作为禹庙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发挥优势振兴乡村
2017年禹庙村开始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恭伟家庭农场利用距离村部较近的优势,引进了30多个观赏类荷花品种,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打造占地20亩的垂钓中心一处、建筑面积220平方米的“荷韵农庄”餐饮服务中心等,带动禹庙村的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7月8日,固镇县第一届荷花节在连城镇禹庙村开幕,在骄阳似火的夏季,成片的莲藕池满园清绿,一时荷花飘香、莲韵满塘。利用荷花搭台,莲藕唱戏,恭伟家庭农场在荷花节上对自家莲藕以及深加工的藕粉、藕汁进行了推介展销,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应和市场销售成果。禹庙村这个集莲藕产、供、销、加工、旅游为一体的“乡村莲藕文化”逐步形成,现在禹庙的莲藕已闻名遐迩。
脱贫攻坚甘于奉献
张公伟的家庭农场越做越大,事业也发展的如日中天,可他没有忘记当年回家创业的初心和帮助乡亲共同富裕的愿望。一定要帮助村里的所有贫困户发展产业,实行稳定脱贫,为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禹庙村作为全县十八个贫困村之一,有着艰巨的脱贫攻坚任务,为助力家乡打赢脱贫攻坚战,张公伟和他的恭伟家庭农场积极响应“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号召,采取产业基地+家庭农场+贫困户的模式,探索产业扶贫新途径,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和解决就业。几年来,恭伟家庭农场通过提供就业岗位,长期用工、季节性临时用工相结合模式雇佣贫困户18人,人均年增收1500元左右;流转28户贫困户土地,每户年增收2000元左右。在莲藕种植、田间管理和收获期间,日均带动50多名村民就业,每人每天工资60元。
为进一步综合利用藕田水土资源,开发莲藕价值,恭伟家庭农场开始尝试在藕田中进行螃蟹、龙虾养殖,进行藕、渔综合种养,截至目前,亩均年产值已达到4000元以上,年产量可达400多万斤,销售额约1000多万元。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