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蚌埠奶业 如何“复盘”优势产区

2019-05-17 08:43

□蚌埠新闻网记者 余小乔/文 刘晨/图

5月14日,蚌埠和平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员工在含乳饮料生产车间查看设备运转情况。

5月14日,蚌埠和平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人员在品控室检测产品。在全省奶业发展的“坐标系”中,蚌埠是当之无愧的优势产区,奶牛养殖量和生鲜乳产量均位于全省首位:2018年牛奶产量20.01万吨,较2017年增长32.9%,占全省总量由2016年的47.87%上升到64.95%;奶牛存栏5.42万头,较2017年增长1.2%,占全省总量42.36%。

近年来,我市围绕奶业振兴目标不断加大对奶业的支持力度,将通过良种更新,实现奶牛单产8吨以上,加大支持和平乳业、福淋乳业,尤其支持现代牧业,实现生鲜乳就地转化率达60%以上。

■企业走访 现代牧业:为“种养加”代言

时入初夏,驾车前往五河县朱顶镇,从国道104转县道025到现代牧业蚌埠牧场,满眼全是茵茵绿草,一望无垠。这里是秋实草业10万亩紫花苜蓿种植基地,刚刚迎来今年首茬开割季。不远处,间或有配合作业的割草机、搂草机、打捆机闪过车窗。

距离秋实草业五公里处就是现代牧业蚌埠牧场,现有存栏奶牛37000头。场长陈明告诉记者,秋实草业的苜蓿种植规模和现代牧业蚌埠牧场的养殖规模分别创造了全国草业和奶业的纪录,两者一组合,更是创造了草畜乳种养加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典范,也奠定了蚌埠在中国草业和奶业发展中的地位。

陈明提及的“典范”,除了前端有牧草种植、中端有奶牛养殖,还有后端的生鲜乳加工。走上蚌埠牧场内唯一小高层——“瞭望塔”,场区的功能区分布一目了然。除了占据绝大多数的、一排排蓝顶白墙的现代化牛舍和全封闭的挤奶大厅,还单独划出一片空间作为鲜奶加工厂区,另有两个设计成白色球体形状的牛粪发酵区,还有几栋独立在外围的蘑菇温室大棚。

“有人看着过去做事,有人看着现在做事,而现代牧业则是看着未来做事。”陈明坦言,现代牧业着眼于未来产业发展趋势,依托种养加一体化生产模式,把牧场放进了草场,把工厂放进了牧场,高起点、高定位、高标准,瞄准世界的最高端,制订了全球最严格的原奶标准,以全球最快的生产速度,生产全球最高品质的牛奶。

他说,现代牧业能够生产出优质牛奶,要归功于“种养加一体化”的顶层设计及“挤奶到加工2小时完成”的生产模式。“新鲜的优质原奶通过密封输送管道直达加工车间,省去原奶存储运输、预巴杀、高温闪蒸等环节,也使牛奶的蛋白变性达到最低,最大限度保留了牛奶中的活性营养物质,得以生产出高品质的纯、真、鲜、活牛奶。”

据了解,现代牧业在蚌埠牧场建成运营后,于2012年推出自有品牌纯牛奶产品,在2014年、2015年连续两届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上,蝉联了食品类金奖。

为防止粪便污染环境,现代牧业还采用世界先进的PFR沼气发电工艺,优化组合沼气、养殖和种植技术,形成生态农业系统。位于场区外围的蘑菇温室大棚,就是利用牧场的沼肥资源招引的一个蔬菜种植项目“朵朵鲜农业”。

现代牧业蚌埠牧场,俨然已探索出一条草、畜、乳、肥循环经济的生态农业协作模式,值得时间检验。

■行业观察 保供应?向市场要占有率

伴随着经济社会日益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家庭的膳食结构得到普遍改善,人们对乳制品的消费每年大幅增长。叠加上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推进,乳品消费将迎来持续刚性增长阶段。

但由于近几年关税降低,国外乳制品倾销我国,加上国内因环保和生产成本上升导致国内奶业下滑。有数据显示,全国奶牛存栏量从高峰期的1440多万头下降到不足1000万头,全国乳制品市场上的外资品牌奶粉占80%以上份额,液态奶的外资品牌占25%以上份额并有不断增长趋势。这种严峻的局面引起了上到国务院、下至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纷纷提出“奶业振兴”的目标、思路和举措。

在外有众多洋企业涌入、内有蒙牛伊利等大企业市场占据主导的情况下,地方性品牌如何赢得与之同场竞技的机会?

蚌埠干部学校副校长王庭琼在做相关课题研究时,用“上规模”、“抓装备”、“控质量”、“创特色”、“塑品牌”五个词,为蚌埠奶业作出积极解读。他认为,蚌埠近些年围绕奶业供给端持续发力,已经在奶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等奶业建设方面做出诸多努力。

一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蚌埠市域牧草种植“10万+”亩;存栏奶牛5.42万头,牛奶产量20.01万吨;乳品加工企业3家,日加工能力可达1100吨;奶源基地除现代牧业、和平乳业外,还有散布在县、区的5个小型牧场或养殖小区。

放到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考量,蚌埠奶业又是怎样一种情况呢?

王庭琼对此作了一番梳理和对比。他说,安徽省2018年已进入全国十大奶业主产省,居第5位,市场份额全国占比4.3%,蚌埠占全省65%,在安徽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市场份额全国占比达2.8%。“如果放在当下全市对标的淮河生态经济带地市范围内,或者与皖北和周边地区比较,蚌埠的奶业规模均处于首位。”

据了解,2018年,徐州市奶牛存栏量3.8万头,牛奶总产量15.8万吨,占江苏省26.4%,排江苏第一;淮安市牛奶总产量4.16万吨,排江苏第七;阜阳、信阳当前仍处于奶业发展区;宿州、淮北、亳州、滁州等还处于安徽省奶业发展洼地。

保安全?向质量要保证率

奶业行业涉及种植、养殖、收奶、运输、加工生产、配送以及销售环节,供应链长且环节多。据此王庭琼认为,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最终都会影响产品的质量以及企业的发展。

早在2011年,全国乳业迎来一次“大清洗”,40%的小企业遭遇停产、整改。在这次大浪淘沙中,蚌埠原有七八家乳企缩水成2家,即现在的和平和福淋。

当年,和平以饲料自己种、奶牛自己养、奶品自己加工销售的种养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确保了奶品的源头质量管控和生产过程管控,成为安徽第一批通过审核的企业。在那之后,奶品质量和奶品安全更是被和平视作生命线,“只有质量过硬,才能站稳脚跟、占领市场。”因此,在规划建设一期乳品工业园时,和平更是按照药品GMP标准建造了十万级净化灌装车间,以保障“临门一脚”时不出纰漏。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清晨从福淋开始”唤醒了很多珠城人的味蕾,融入了蚌埠人的生活,也让福淋与和平一样,成为蚌埠本土家喻户晓的奶业品牌。

与和平“国”姓出身不同的是,福淋是一家胎生民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没有质量保证必定会被淘汰。因此,当行业敲响三聚氰胺警钟,福淋凭借“质量为要”逆势而上,不但借势摆脱了行业恶战的负面影响,还顺势走出一片天地:成功通过HACCP和22000体系认证、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先后荣获“消费者满意产品”“诚信企业”“安徽省著名商标”“安徽省名优产品”等称号。

同样在2011年,现代牧业加入蚌埠奶业家族,变“二分天下”为“三足鼎立”。背靠集团企业“大树”,现代牧业以全国规模最大的奶牛养殖牧场,配建全国最大的苜蓿种植基地和日加工鲜奶600吨产能,成为“加强版”的和平。“将全产业链建成一个有机整体,能有效控制产业每个环节的质量风险,把牛奶品质牢牢攥在自己手里。”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高丽娜在很多场合都这样强调。

如今八年过去,通过源头严防、过程严控、产品严检、市场严管,每一次的随机抽检结果,均符合国家行业标准,保证了蚌埠乳品从牧场到餐桌的质量关。

保生态?向环境要持续力

在奶业行业特别是形成规模养殖的奶业企业中,粪污处理的经济压力、技术和模式方面的局限,一直是社会关切的问题。我市拥有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奶牛养殖牧场——现代牧业蚌埠牧场,有土生土长、规模适中的蚂蚁山奶牛养殖场,在环境生态方面都是怎么兼顾的呢?

“现代牧业以国内最大奶牛养殖企业的社会担当,在蚌埠牧场的粪污处理模式上探索走出一条环保、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创新之路,即建设大型的沼气工程,走能源生态型粪污处理工艺路线,建设能源自给、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资源循环利用的现代高效牧场。”现代牧业蚌埠牧场场长陈明这样告诉记者。

他说,现代牧业蚌埠牧场在建设之初就配套建设了特大型沼气发酵工程,投资金额2.1亿元,采用能源生态型处理利用工艺,使牛粪经厌氧发酵处理后作为农田水肥利用,实现了沼气发电、沼渣垫料、有机液肥还田,将牛粪尿100%利用。“目前,场区内建设沼肥暂存池8座,沉淀池1座,暂存能力368000立方米,沼肥通过管道和车辆运输还田面积共计17万亩。”

在沼肥推广应用上,现代牧业还按照“龙头企业+种植基地”的运作模式,与秋实草业、春华草业、广伟农业等周边34家经营主体建立产业化联合体,大力推广使用有机沼肥。陈明坦言,沼肥的使用让青贮平均亩产增加0.2吨,每亩增收100元以上,同时大大减少了化肥用量,形成了“牛—沼—饲(料)”生态循环生产模式,实现了“一控二减三基本”和“化肥零增长行动”的目标。

正是有了现代牧业这个龙头老大的示范带动,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农业部门有关“污染治理设备配备率90%以上,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70%以上”的数据发布。

实际上,因地制宜推进畜禽粪污整治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在源头减量上,推广干清粪、雨污分流、固液分离等技术模式,控制养殖污水产生量;需要在过程控制上,推广发酵床、微生物处理、臭气控制等技术模式,加速粪污无害化处理,减少氮磷和臭气排放;需要在末端利用上,推广全量收集还田、水肥(有机肥)一体化、能源化、基质化、清洁回用等技术模式,实施循环奶业示范工程,完善“畜一沼一草一畜”生态农业系统。

保融合?向六产要回报率

“一产接二连三”称作六产,奶业行业横跨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蚌埠在“六产融合”这篇文章中,做得并不充分。王庭琼运用SWOT分析法,从蚌埠市奶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内部条件等进行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综合分析,认为与国内外先进地区相比,蚌埠奶业企业的科技创新、产品研发、市场开拓能力不足,加工能力与奶源产能不匹配,产品单一、缺乏特色,无论是在品种、种类上,或是品质、风味上都有很大差距,针对不同经济消费群体、不同年龄消费人群而研发的个性化、多样性乳制品,难以满足市场需要,制约了乳制品销售的数量和效益。

根据《2018—2019中国乳品行业大数据分析报告》对整个乳业纵向产业链各环节投入和利润比的分析——奶牛养殖生产、乳品加工、乳品销售三个环节的投入比通常为75%:15%:10%,利润比却是10%:35%:55%,基本呈反向关系。也就是说,奶业行业如果不朝着二产、三产方向走,实现六产融合,利润空间就十分有限。

鉴于此,王庭琼从差异化、错位发展的视角,提出如下设想:能否发挥出本土优质奶的优势,突出科技创新,探索并推行“原料奶分级制度”,建立“功能奶业”发展模式,生产各种纯天然无添加的“功能牛奶”?能否从培育奶业发展新业态入手,鼓励引导奶业企业发展奶牛养殖观光、亲子体验、科普宣传和特色旅游项目?

除此之外,也有业内人士提出,能否在液态奶之外,尝试研发生产固体奶片、奶粉、奶油、奶酪等多品类乳制品?

以上提议,都将是蚌埠实施奶业振兴计划的突破口,值得政府部门和奶业企业认真思考和研究。

值得欣慰的是,记者在和平乳品工业园二期建设用地项目建议书中看到,该企业围绕打造华东地区较大的综合型乳制品企业的目标,将在二期项目中购置先进高效的生产设备160台(套),建设完整的液态奶、奶油及奶酪生产线。“还要补充一点,我们下一步会把和平乳品工业园打造成全市的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让它继续成为蚌埠奶业对外展示的窗口。”和平乳业董事长李扬民如是说。(完)

143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