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记者 何沛 文/图
日前,记者走进部分老年人群体,切身感受他们的“花样”人生。
一步一舞中绽放活力夕阳红
“草原最美的花,火红的萨日朗,火一样热烈,火一样奔放……”每到晚上7点半,家住宏业村街道的赵玲和老邻居、老朋友相约聚在一起跳起了广场舞。
“我们会尽量把音乐声音调小,不影响其他人的同时,舞出自己的精彩。”赵玲说,这个团队从原来几个人发展到如今的二十多人,都是附近小区的老年人,大家在一起既联络了感情,又锻炼了身体。
多年前,刚退休的赵玲并不像如今这么开朗。她的退休生活,每天只是围着家务、孙子转。晚饭后,她也习惯于待在家里看电视,有时候电视甚至开一宿,而自己就在沙发上睡着了。
“有一天,我的好朋友突然找到我,她知道我年轻的时候爱跳舞,也有舞蹈功底,想让我帮他们排练个舞蹈,从那以后我的生活变得不一样了。”赵玲重拾了年轻时热爱的民族舞、健身秧歌等舞蹈。因此,她结交了更多的伙伴,学了新的舞蹈都会第一时间教给大家。
每天坚持锻炼让赵玲的身体更健康,不光体重减轻了十多斤,整个人也精神多了。“文化活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幸福感,这日子一天比一天美,我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在舞台上展示。”赵玲说。
“我希望身体健健康康的,老了不给子女添麻烦,不给社会添负担,这就是我眼中理想的小康生活。”7年前,杨阿姨的老伴儿过世,让她一度陷入伤心难过之中。在子女的劝导和赵玲的带动下,她试着接触广场舞消磨时间。从一开始的腼腆害羞、手足无措,到如今站在台上的自信大方,杨阿姨的状态越来越好,舞越跳越好,人也变得开朗、自信起来。
“广场舞音乐节奏明快,舞蹈的步伐简单易学。跳广场舞,是一种锻炼,我已经彻底喜欢上了这项运动。”杨阿姨告诉记者,闲暇之余,她还和朋友一起在手机上看舞蹈视频,学习时下流行的舞步。
“过去老人们凑一块儿就是聊些家长里短,现在不仅有了集体活动,还会约着一起出去游玩。老年人的生活越来越健康、越来越快乐了。”杨阿姨笑着对记者说,虽然我们不再年轻,但是还是想活出自我,笑看夕阳红。
老有所乐吹拉弹唱玩得欢
“你这个步子不应该这样走,要像这样!动作也不够协调,回家后要多练习练习啊!”在蚌山区雪华乡宏业村街道第三社区的会议室内,一名阿姨正在指点心连心党员艺术团成员的舞蹈动作。而一旁的团长刘志生则是认真地听着。
李瑞山参加朗诵比赛。
刘志生是宏业村街道第三社区心连心艺术团团长。该团自2019年成立,团里有28名成员,一周聚在一起排练一到两次。刘志生笑称,自己的是艺术团的“后勤部长”,平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障艺术团排练的各项事宜。“社区很支持我们,不仅给我们腾出了专门的场地,还出资给我们买了部分设备。大家在这儿吹吹打打唱唱跳跳,得劲!”
“声乐、舞蹈的培训,给退休老人们的生活平添了无穷乐趣。”“来了就不想走。”这是刘志生和“伙伴们”对他们的文化组织最直白也最真诚的告白。
袁广民退休后,便加入社区的志愿者队伍。“老人时间充裕,社会阅历丰富,社区不少老人都是铁路退休职工,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是重新融入社会非常有效的途径。”听说社区里要组建老年艺术团,生性开朗、外向的袁广民主动报了名,还成为了艺术团的文艺骨干。
周日下午,袁广民便能早早来到排练场地,吊吊嗓子,回忆着舞蹈动作。提起这两年艺术团所做出的成绩,袁广民自豪地对记者说,“我们团的招牌节目《四渡赤水出奇兵》《军民大生产》《南泥湾》等,你有机会一定要看看。”
有了文化的浸润,袁广民的日子比以前更“有意思”了,和邻居们像“串门”一样穿行在社区的“艺术空间”里。“对老年人而言,文化活动为我们打造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提供了新的生活方式,生活变得更有乐趣。”
记者采访时,李瑞山匆匆赶到排练现场。68岁的李瑞山,在退休前一直在铁路上开火车。自幼酷爱艺术的他,退休后也一直不闲着。他在老年大学报了摄影、影像后期处理、葫芦丝等课程。
“年轻的时候忙于工作,现在退休了,就把想学的东西都学了。”不仅如此,他感觉身上有着一分责任感和使命感,他通过自己所长积极主动地参与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当他和团员们一起排练,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你别看我现在68岁了,在团里还年轻着呢,年龄最大的76岁,大家凑到一起,生活充实着呢!”李瑞山觉得,文艺活动既能锻炼思维还可以陶冶情操,即使在排练中被指出不足,大家都不会闹情绪。而且每当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再通过他们演绎出来时,那种满足感也是其他活动所无法比拟的。
爱好文艺的老人有了自己的“家”
老人们幸福生活的变化来自于社区对文化活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也更高了。面对本地的、外来的、打工的各式各样的人,我们社区需要为他们做好服务,而文化能把人与人联结到一起。这种不断丰富的养老形式和载体,是老年人们所期待的,并且能给他们带来归属感,提高幸福指数。”宏业村街道第三社区负责人告诉记者,蚌埠宏业村街道第三社区心连心党员艺术团成立于2019年5月,团里现有28人,不仅有退休老人,还有一些热爱文化活动的社区班子成员。
平日里,老人们能够发挥自己的专长满足自己的兴趣,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今年,大家积极创新红色艺术,创作了合唱《不忘初心》,快板《宣传党的十九大》,三句半《抗击疫情阻击战》,独唱《党啊,亲爱的妈妈》等曲目。不仅如此,还自编自演了很多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来宣传党的政策。
“每逢节日,艺术团也总会为社区居民带来一场场精彩的文艺演出。这些节目贴近生活,所到之处受到居民的欢迎,也给居民们带来一种传统与时尚的全新感受。退休老人也在一场场活动中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对社区的管理更乐于融入其中。”张梅说。
全民小康水平不断提升,文化是小康社会的精神基石。对居民们来说,社区文化服务能极大提升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期许,是“小康”意蕴的一个生动注脚。蚌埠宏业第三社区心连心党员艺术团只是我市众多社区在探索如何打造老年人个性化、多样化、层次化的精神文化生活的一个缩影,在不少社区,现代感和传统感、文艺气息和市井气息交织融合,人们享受着文艺范儿的社区生活,也让市民特别是老年群体的精神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老人们拥有了更幸福的“夕阳红”,不断擦亮全面小康的幸福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