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记者 陈瑶 文/图
退休之后能干啥?82岁的张崇耀老人用实际行动告诉你,退休之后可以搞创新发明。在二十多年的退休时间里,张崇耀一直潜心研究地震,还获得了国家专利。这项专利有什么意义?又承载了老人怎样的愿望呢?
老人发明了地震“表达式”
近日,淮河晨刊记者从市委老干部局获悉,淮上区退休老干部张崇耀刚刚获得了一项地震方面的国家专利。
10月20日上午,记者来到张崇耀的家中,室内布置得朴素、整洁,家里只有老两口,子女都在外地,两位老人都有各自的爱好,身体都不错,精神矍铄。说起自己的专利,张崇耀十分低调,他说这只是自己的一项业余爱好而已。在这份专利证书上,记者看到“发明名称”上写着“一种预测地震的方法”。
在向记者解释这项专利时,平时少言寡语的老人,滔滔不绝起来,张崇耀说,他的发明是一种“地震异常结构表达式”,类似于演算公式。在掌握了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利用他的公式进行推导演算,可以算出近期有无地震发生以及震级、震中。
“因为地震专利申报比较冷门,所以我的申报才能那么顺利。地震预测是非常精密的一项科学事业,需要大量的仪器、设备提供数据支撑,我这个公式只能为这项研究提供一个方法。”张崇耀老人在说到自己的专利时十分谦虚、严谨。
46年专注地震研究一件事
张崇耀是庐江人,大学是在安农大农桑专业,大学毕业后在农场和学校工作过。1975年,张崇耀进入庐江县地震局工作。虽然和自己的专业毫无关系,但张崇耀对待这份工作十分认真,每天都一丝不苟地记录下所有的数据、资料。
图为张崇耀老人手执自己的国家专利证书。
与数据打交道的工作十分容易枯燥,可是在张崇耀看来,这项工作却充满了乐趣,每一项数值都要十分精确,不能有一毫闪失。性格内向、不喜社交的张崇耀从那时起找到了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除了上班,业余的所有时间他都用来搜集各种和地震有关的资料、数据等等。
虽然在地震部门工作只有6年,之后张崇耀又被调入科协、农业局等单位工作,但对地震领域的科学研究,他一直没有停止。鲁迅说:“如果一个人,能用十年的时间,专注于一件事,那么他一定能够成为这方面的专家。”成大事者不会把精力同时放在几件事情上,而是只关注其中之一。
是什么力量支撑张崇耀几十年来毫不厌倦地做一件事?老人说,1976年,唐山地震这场造成24万余人死亡、16万余人重伤的浩劫,令他感触很深。“如果我们的地震预测能够更快、更精,是不是就不会再有这样人间惨剧?我那时候就想一定要把这个方法找出来。”年轻时立下的志向和决心成为了张崇耀一生进行科研的动力。老人说,地震预测至今仍是一项十分奥妙的科学工作,自己穷尽一生也只能研究到皮毛,但万里长征总得迈出第一步,科学研究总得有人来做,相信随着国力强盛、科学发展、人才辈出,累世之功,我们一定会攻克地震预测的难关。
八旬“宅男”的幸福晚年
1999年,张崇耀退休后,更是有了大把的空闲时间,除了吃饭、睡觉,老人几乎把所有的精力、心思都放在了地震研究上,热情丝毫不减。很多老人喜欢的旅游、交友、打牌、聚会,张崇耀一概不参与,总是认为浪费时间。他的老伴说,张崇耀是个标准的“宅男”,大多数人看来,他的生活很无趣,他每天除了给自己做一个半小时的全身穴位按摩以外,其他时间都在看书、演算、搜集资料。
2008年,张崇耀自费出版了《宏微观平面网络预报法》一书,2016年,他又出版了《看图识地震》。直到最近发明了“地震异常结构表达式”,申请到专利,46年来,老人对地震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
“这项研究我做了一辈子,是我的精神寄托,能够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觉得很幸福。”张崇耀说,自己的晚年生活因为有了寄托才感到充实、快乐、有意义,虽然申请到了专利,但这也只是暂告一段落,他还会继续投身这项研究。(完)